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锻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锻炼

摘要】目的:探讨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

(2.05±0.95),术后3天(2.25±1.25),术后10天(5.25±1.65),术后14天(9.35±1.05)。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23.45±9.5),术后

2周(55.85±6.25),术后6周(69.75±12.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更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074-02

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是治疗关节强直、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因外伤或肿瘤切

除后形成的大块骨缺损等的有效方法。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的目的不仅是获得最大

的关节功能的重建,最大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是将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

40~83岁,平均(64.2±3.5)岁。左髋28例,右髋32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26例(其中Growe分型Ⅱ型9例、Ⅲ型17例),退行性骨关节炎18例(病程10~25年,平均12.5±3.5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其中创伤性4例、激

素性12例,病程3~10年,平均5.4±0.5年。

1.2 方法

1.2.1练习臀部、髋部和大腿肌肉的收缩,保持肌肉张力这部分肌肉包括股

四头肌、胭绳肌、臀大肌和臀中肌。做法是:保持髋、膝关节不动,想像做伸膝、伸髋的动作,使大腿和臀部的肌肉收缩、紧张,也就是俗话说的“绷劲”。

1.2.2主动做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回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大

手术,失血和手术刺激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患肢制动、卧床也使下肢血

液减慢,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一旦形成,治疗效果不满意,如果血栓脱落,

还可能引出更严重的并发症。做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使小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可挤压血管,起到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少淤滞,有机械性预

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1.2.3做深呼吸运动术后患者呼吸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肺活量减少,呼吸道

有分泌物的积聚,很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一定要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用力咳痰,尽量将痰咳出。如果痰液黏稠,可用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1.2.4下地活动患者在术后3日即应下地进行锻炼,但由于伤口疼痛及术后

身体虚弱,有一部分患者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他们最晚在术后1周,在没有明

显的、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脱水等,且疼痛明显减轻,就应该下地做康复训练,这样做可以避免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其次可提高健肢及患肢的肌力,促进体力的恢复;再次是能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这一时期的训练方式要适应

今后的日常生活需要,相应的有立位、坐位、卧位、行走、踏车等锻炼形式[1]。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做水疗。由于水的浮力作用抵消了重力,髋关节所受压力大为减弱,特别适合于康复训练。在国外水疗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式,但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还不能做到,只能建议大家多做游泳锻炼。

1.2.5做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髋关节周围有许多强大的肌肉,可以保持髋关节稳定,带动关节活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周围关节囊缺失,部分肌肉被切断,肌力弱,术后不进行肌力锻炼,关节容易脱位,步态不稳,甚至跛行。肌力的锻炼形式如下:

(1)立位训练:为保证训练效果,避免躯干不自主地运动代偿髋关节的活动量,训练时双手扶栏杆,健侧倚墙站立。人体直立,手扶栏杆,患肢伸直,向后外方伸展。以上练习每日两组,每组2节,每节50次,每次动作维持5秒,两节之间可稍休息。

(2)卧位练习:卧位可练习屈髋肌力。平卧休息时,髋关节应完全伸直。

(3)坐位练习:坐位易使髋关节疲劳,且与其他体位相比更易脱位,坐位练习应少做,如术中即有关节不稳,可不行坐位练习。以上练习每日两组,每组做50次。

(4)行走练习:行走使髋关节及肌力得到充分练习。练习时先用助行器,后改双拐。行走时双下肢步幅相等,患肢每一步均要走实,患肢未抬起时足跟要贴地。上下楼练习时,健侧先上楼梯,术侧先下楼梯[2]。练习时间可逐步延长。但要强调,行走训练开始的时间是不同的。对于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如应用骨水泥固定,术后3日即开始,如应用非骨水泥固定,则术后3个月开始。如术中有截骨或骨折,则应在骨折愈合后开始。

1.3 疗效评定指标

术后VAS评分评定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结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2.05±0.95),术后3天(2.25±1.25),术后10天(5.25±1.65),术后14天(9.35±1.05)。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23.45±9.5),术后2周(55.85±6.25),术后6周

(69.75±12.05)。治疗后各时间点对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Ha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使患者解除疼痛,恢复功能。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但是,患者术前的病变严重程度、术中假体安放情况、术后身体素质及假体类型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膝关节活动度与肌力训练应当同时进行,不可偏废[3]。膝关节周围肌力弱会降低关节稳定性,从而影响活动度。但是,在术后短期内,尤其是术后2周内,应较多地侧重于活动度的训练。膝关节最终活动度主要取决于术后2周内训练所取得的角度。2周后活动度很难再有大的进展,而肌力训练相对而言是一个较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