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刘珠新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由刘珠主持的《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15年4月报到宿迁市教育学会,11月被批准立项。
本课题计划研究两年时间。
一、课题的提出
关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外早已出现。
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
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目前,国内对班级特色文化的研究很多。
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
宁波市镇海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条件下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探索》提出“通过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个性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
”
可现实社会很多农村小学,以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为例,学生大多数知识面窄,缺乏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不强;教师大多数年龄偏大,自身文化底蕴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为了完成布置班级特色文化的任务:有的班级选择满教室粘贴学生平时的优秀小练笔;有的班级选择在墙壁挂上具有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还有的班级随意粘贴学生的剪纸作品、美术作品,把教室当成了简单的美术天地来布置。
所以,我觉得这些研究者和一线农村小学教师大都过多注重富有班级特色的“显性文化”建设,忽视了建构熏陶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渗透教育理念的“隐性文化。
”而我就抓住了这个余地,来进行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农村小学:指远离城里的小学。
它们所处的环境消息闭塞,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基础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在学习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物质表现形式。
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
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
案和标语。
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以独特的班级文化为载体,是“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的班级文化。
它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以文化知识为切入点,以兴趣特长为载体,以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班级文化课为阵地,以相关学科为依托,以德智交融、情感激励、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动手操作、动脑体味、举一反三为方法,以学生自学、自感、自悟为活动轨迹的德育。
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在农村小学通过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这里特别强调师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在此基础上真实、自由地通过书写循环日记的形式,表达内心体会,从而升华班级发展的主导精神。
让班级充满活力,形成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使班级团结友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健康成长。
从而将班级文化现象由目前无序的状态,转化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进而促进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工作的整体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班级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建设情况。
2.营造班级诵读经典古诗、坚持写循环日记的氛围,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精神文化,从而熏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渗透教育理念。
3.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并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包括: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二)研究内容
1.建设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内容研究。
2.建设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策略研究。
3.建设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价值研究。
(三)研究重点
营造班级诵读经典古诗的氛围,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精神文化,从而熏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渗透教育理念。
四、研究对象
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四(7)班。
五、研究思路
首先从农村小学班级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情况入手,明确研究起点。
然后,围绕“诵读经典古诗建构书香班级”这一特色要点,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形成富有成效的研究模式和评价方案等。
最终形成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这样一系统化的操作策略。
六、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因此要通过文献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
2.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走访的形式,调查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
而后就调查出的问题,找准问题所在、客观分析,确定正确的方向。
3.行动研究法。
为了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不仅注重教室的卫生、教室的布置、讲究座位的排列等“硬文化”的建设;更强调采用诵读经典古诗、并在此基础上书写循环日记等形式,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设计申报(2015年11月——2016年1月)
1.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作详细调查,撰写调研报告。
3.召开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4.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6年10月)
1.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学者作课题研究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
2.继续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方法。
尤其是通过组织诵读经典古诗文,着力打造班级特色精神文化。
从而熏陶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定期组织课题观摩、交流、汇报活动,课题组成员向课题组提交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4.开展课题研究教研沙龙活动,探讨在实验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5.收集、分析数据,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6.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和获奖。
第三阶段:中期论证(2016年11月——2017年2月)
1.邀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对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
2.进行阶段汇报、小结。
3.调整实验方案,进行第二轮实验研究。
4.举行“诵读经典古诗文构建书香班级的实践研究”经验交流会,筛选新方法以推广新经验。
5.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和获奖。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2017年3月——2017年6月)
1.题组成员上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经验总结。
2.编撰《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和论文集,撰写研究报告。
3.健全资料台帐,展示研究成果。
4.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八、课题研究保障
(一)课题组负责人情况
课题主持人,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三年,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刘珠同志的教科研成绩:
1.2013年12月在宿豫区小学“新秀杯”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2.2013年12月在宿豫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月”中,撰写的《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及反思获二等奖。
3.论文《教学案例模仿》获2013年度宿豫区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
4.论文《农村小学古诗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获2014年度宿豫区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5.论文《践行创造教育理念》获2015年江苏省第七届“行知杯”三等奖。
6.论文《农村小学绘本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获2015年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
7.2015年宿豫区小学“新秀杯”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的领导肖辉校长已经主持研究了省、市、区级多项课题。
其他研究成员均为教学一线教师,拥有本科学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多次在区级以上优质课或论文评比中获奖。
总之,课题组成员有能力、有时间完成此项课题研究。
(二)前期准备
1.围绕本课题,我们已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和调查研究等,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大批写有关建构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
2.校领导人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此项课题,在研究时间、组织管理、物资、人员调配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本课题的实施更有实效性和可行性。
3.目前,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佳平台。
(三)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参与并指导相关研究工作;从事本次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并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上级科研部门热心帮助,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方面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结题。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组长:肖辉(负责布置指导工作)
2.课题组组长:祁成娥(负责设计研究方案)
3.课题组主持人:刘珠(负责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4.课题组成员:王小庆(负责调查研究工作)
朱勉瑜(负责提供研究策略工作)
侯陈(负责搜集、撰写案例工作)
陆红曼(负责整理学生作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