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册。

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有个性化的见解。

新课标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标准:(分布为两个学段) 1~2年级、 3~6年级。

学段总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1、本册教材内容有:
第六册教材共10课,按单元主题分聆听、表演、编创三大块,每课聆听音乐作品二首以上,表演歌曲二首,本册教材要求学唱20首歌曲,聆听24首音乐作品,还有创编活动。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完成编创活动练习。

教学难点:欣赏中学生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鉴于这样的教材及教育理念,本学期教学上我将作这样的尝试: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等进行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使在音乐这条主线上让学生增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不局限于唱唱跳跳。

音乐知识技能上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尽量变抽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为形象、直观的,易于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加强音乐学科的综合与渗透,在教学中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领域相结合,音乐与姐妹艺术相结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充分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测评方面以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

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单纯音符与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全音符、反复跳跃记号、延长记号等。

B、人声分类:童声、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2、能力目标:
A、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B、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C、通过聆听,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段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也是一个重要的夯实基础的年级。

这一年中出现了简单的识谱教学,简单的二声部轮唱歌曲,以及基本的音符与休止符的理论名称,这些都是为四、五年级的更高的教学做好铺垫。

所以,我们广大教师不要忽视这一年的课堂教学,要抓实、抓牢,为四、五年级的符点音符、二声部歌曲演唱等等教学做好准备。

过程与方法:
一、歌曲教学:
首先以《嘹亮歌声》为例。

这是一首轮唱歌曲,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两只老虎》,这首歌也是用轮唱的形式演唱的。

但二者有一些不同之处。

第一、歌曲《嘹亮歌声》的每乐句都以第二拍弱拍进行,也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第二、在歌曲的结尾处,《两只老虎》这首歌两声部的旋律是一样的,而《嘹亮歌声》的最后一乐句两声部的旋律是不同的,这也是编者的用意之处,在歌曲《两只老虎》二声部旋律相同的基础上,只把《嘹亮歌声》最后一句旋律变化了,这也让学生在演唱时有痕迹可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唱好最后一乐句奠定基础。

以第二课歌曲《顽皮的杜鹃》为例。

1、听音乐自由表演律动
提问在每一句的什么地方听到杜鹃的叫声?
想象自己是一只小杜鹃藏在大树后面,听到叫声时露出头来
教学意图:聆听音乐、熟悉音乐,找出音乐中杜鹃叫声的位置。

2、听音乐、表演
提问:每一句后叫了几声有没有高低之分
教学意图:听辩杜鹃每次叫声的数量和音高,为以后学歌曲打下基础。

3、再听,表演,在高与低处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学生在教室内随意朝哪个方向表演)。

教学意图: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帮助其体会两个音的高低不同。

4、师演唱:第一遍用lū唱,学生在师唱到叫声处用不同手势表示出来,第二遍唱词,学生唱叫声处并做手势,师只做手势不唱这一地方。

5、介绍歌曲名
6、师生配合填上歌词演唱(对唱)
7、划成不同的部分,师生配合(红蓝色)师弹琴唱谱,生接唱,问师生唱的有何不同?
8、围成两圈,(男生在内圈,女生在外圈)找好舞伴,第一二句边走边唱,在叫声处做高低动作,三四句转身变成四条直线面向讲台表演。

评议
9、站成圈,第一段时唱,第二段时表演。

(放音乐)
10、讲解之后再来一遍。

总结: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这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

这首歌曲的教学采用了感受、聆听、听辩、找规律等方法,师生互动,层层递进,在问题中循序渐进将歌曲教学融入教学中。

所以,教材要靠大家去研读、揣摩、开发和实践。

二、编创与活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聆听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于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已引起包括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在内的众多音乐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越来越成为广大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因此,在具体的编创与活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

通过模仿,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

第二,分清即兴创造与创作的异同。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

而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形,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

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第三,注意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聆听欣赏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感受音乐是“听”的核心!音乐实际上是通过或长或短的声波来传递的,而听觉始终是儿童也是所有人与音乐的“第一次接触”。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第五课《孤独的牧羊人》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

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在欣赏完《孤独的牧羊人》后,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人朗诵歌词,朗诵时让他们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不要求语调统一,但要投入,最后还要谈一谈为什么这样朗读。

要想取得较好的聆听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

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四、教学建议
这册教材10课,每周只有二课时,去掉“清明”“五•一”、“端午”休假,一学期学唱、聆听歌曲(乐曲)四十四首,显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是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不能让学生很好鉴赏、表现、创造。

要让学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显然是成一句空话。

但是,假如不把教材系统学习,其知
识的连续性就难以完成实现,致使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定程度存在浮澡而混乱的局面,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要以《音乐新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为最重要的基本资源,采取增减教材,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从学生学习的适切度和教材难易度进行增减,也可按教材内容难易度跨单元进行重新调整组合,降低难度,提高适切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一些拗口、旋律上不是很优美的歌曲可以删去;选取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动画主题歌等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

基础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无论学生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生享有音乐乐趣,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崇高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