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节肢动物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2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种类多达100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5%左右,所以,它是动物界⾥最⼤的⼀个门。有关节肢动物的分类系统仍然不⼀致,特别是纲以上的分类。如:
根据⾝体和附肢是否分节,将节肢动物分为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纲)、真节肢动物亚门(其它纲);
根据呼吸器官、⾝体分部及附肢的不同,分为三个亚门:有鳃亚门(三叶⾍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纲、蛛形纲)、有⽓管亚门(原⽓管纲、多⾜纲、昆⾍纲)
……..
⼀、三叶⾍纲及其主要特征
三叶⾍是最原始的海栖节肢动物,⽣活在古⽣代寒武纪的海洋中(6亿年前),到志留纪(4亿4千万年前)最为繁茂,是它们的全盛时期,随后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逐渐衰退,到⼆叠纪(2亿7千万年)左右,就灭绝了,现只能看到其化⽯,化⽯种类为4000多种。
化⽯三叶⾍⾝体扁平、椭圆形,背⾯有两条纵⾛的背沟,把⾝体纵分为三叶,故名。
⾝体分头部、胸部和尾部,头部由4-5个体节愈合⽽成,外被半园形头甲,头甲两侧只有⼀复眼,头部两侧有5对附肢,其中第⼀对为触⾓,胸部节数不定,随⾝体的⽣长⽽增加体节数,尾部由多个体节愈合⽽成,节数不等。
4. 附肢为双肢型,除第⼀节变成触⾓以及最后⼀节变成尾须外,其它各体节的附肢都分为外肢节
和内肢节;外肢节不分节,缀以刚⽑,可能具有鳃的功能,内肢节分为六节;头、胸、腹部的肢节⽆任何分化,因此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中最先出现的类群。
5. 三叶⾍的发育过程很特别,早期的幼体只具有头部和尾部,随着发育的进⾏,在尾部的前缘陆
续⽣新的体节,因此,三叶⾍的尾部要⽐胸部出现的更早⼀些,⽽且,导致胸、尾部体节不定。
此外,发育过程往往经过数次脱⽪。
⼆、原⽓管纲及其主要特征
原⽓管纲⼜称有⽖纲,兼有多门动物的特征,因⽽在分类上长期变动不定,本纲动物分布范围狭窄,只有70种左右,故认为已频于灭绝的边缘,我国西藏的栉蚕,为本纲的代表动物。其主要特征如下:
1. ⾝体园筒形,很象蠕⾍,1.5~15cm,分头、躯⼲两部分。头部由顶节和前三个体节愈合⽽成,
分界不明显,⼝前有⼀对触⾓,⼝肢分化为颚和⼝乳突。⾝体表⾯没有明显分节,只是表⾯密布着环纹。
2. 附肢短⽽臃肿,不分节,只是中空的体壁突起。附肢位于腹⾯两侧,是⾍体分节的依据。步⾜14-43对,末端有两个⽖,即像环节动物的疣⾜,⼜似节肢动物的步⾜。
3. 体壁⾓质膜薄,与上⽪、肌⾁层构成⽪肌囊。肌⾁为平滑肌,⾃外⽽内分为环、
斜和纵肌层。⽪肌囊内为不分节的混合体腔。
⼝左右各有⼀发达的粘液腺,其开⼝可发射出丝状的分泌物,⽤来粘捕⼩昆⾍和蠕⾍等。消化管为直管,前、后肠很短,中肠很长,有⼀对唾液腺开⼝于咽部。
头部有脑,左右两条神经⼲,不具神经节,每⼀体节内有9-10条横向神经相连,类似于梯形神经系统。有⼀对单眼,结构与环节的类似。
6. 管状的⼼脏,具⼼孔,开管式循环系统。
7.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按节分布,每节有⼀对肾管开⼝于步⾜基部内侧,同环节动物相似。
8. 全⾝约有1500个⽓孔,但不能关闭。⽓孔连接环肌层内的⽓囊,再发出多条细⽓管伸⼊⾝体内部,但⽓管
不分⽀,⽓管间不连接。
9. 雌雄异体,多为胎⽣,直接发育。
由于上述特征,⼤家认为它很可能类似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祖先,较早地向陆地⽣活发展的⼀个过渡期。
三、肢⼝纲及其主要特征
本纲均为海产,⽬前仅有5种,代表动物为中国鲎,是节肢动物中体形最⼤的种类,我国福建、⼴东等沿海有中国鲎的分布。肢⼝纲的主要特征如下:
⾝体背腹扁平,体形似瓢,分头胸部、腹部和尾剑3部分;
头胸部的背⾯覆盖⼀块向上⼸起⽽半圆形的宽⼤厚甲,特称盾甲或背甲,腹⾯有6对附肢,其中第⼀对短⼩,称螯肢,同取⾷有关,第⼆对称脚须同交配有关,其余四对称胸肢,同爬⾏和挖洞有关。后5对⼜称为步⾜,第⼀肢节形成颚基,⽤于咀嚼⾷物;
3. 腹部由7体节愈合形成,背⾯也覆盖⼀⽚甲壳。腹⾯也有6对附肢,其中第⼀对特化成⽣殖厣,
同交配有关,其余5对附肢为扁平的游泳⾜,附肢的上肢部分特化成书鳃,⽤于进⾏呼吸;最后⼀体节即尾节向后延伸成尾剑,是运动和防卫的武器。
4.⽣活在沙质的浅海海底,或爬⾏、或腹⾯向上游泳,也可以在附肢和尾剑的帮
助下钻⼊泥沙内。⼀般以蠕⾍和⽆壳软体动物为⾷,捕⾷后,先⽤步⾜的颚基将⾷物嚼碎,再通过鳌肢送⼊⼝中。消化系统中有磨胃和中肠腺。
头胸部内有⼀对基节腺,开⼝于第五对步⾜的基部;
开管式循环系统,⼼脏长管状,后端封闭,前端与动脉相连,具8对⼼孔。⾎液中含有⾎蓝蛋⽩以及称为鲎素(limulin)的⼀种外源凝集素。
中枢神经系统除脑外,还有由2-8对神经节愈合成的⾷道下神经节,由此发出神经的⼀部分伸⼊到头胸部和腹部的前2个体节内,另⼀部分连到⼀对梯形的腹神经⼲中,⽀配⾝体的其它部分。
盾甲背⾯有⼀对复眼,前缘中央有⼀对单眼。全⾝分布有感觉⽑。
头胸部内有⼀对⽣殖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间接发育。受精卵发育成的三叶⾍幼⾍,营浮游⽣活,蜕⽪⼀次后变为⼆龄幼⾍,出现短的尾剑。然后沉⼊海底,再蜕⽪⼀次称为幼鲎。由于鲎与三叶⾍的这种极近亲缘关系,所以⼜称为“活化⽯”。四、多⾜纲及其主要特征
多⾜纲动物包括常见的蜈蚣、马陆、蚰蜒等。已知种类约10500种,全是蠕⾍形的陆⽣节肢动物,多隐居于泥缝、⽯隙和落叶间,夜出觅⾷。分类系统未确定,有的分为4个亚纲(唇⾜亚纲、倍⾜亚纲、综合亚纲和烛⾍亚纲),也有分成2个亚纲(唇⾜亚纲、前殖亚纲)。
多⾜纲主要特征:
⾝体⼀般长⽽扁平,分为头部和躯⼲部;
头部由前端的原6个体节愈合⽽成,但只保留有3-4对附肢,原第1、3体节的附肢退化,原第2体节的附肢演变成成体的第⼀对触⾓,为触觉和嗅觉器官;之后是⼀对⼤颚和1-2对⼩颚,构成⼝器,与摄⾷有关;
躯⼲部由多数体节组成,节数因种类⽽变。体节数因种⽽异(如蜈蚣常为22节,体节多的可达177节)。各节基本同律,每体节有1-2对同型附肢;第⼀躯⼲节⼗分退化,但第⼀躯⼲附肢却⼗分发达,形成颚⾜,也称毒⽖,内有输出管同毒腺相连。颚⾜之后是步⾜,为爬⾏器官;最后⼀对附肢较粗⼤,演化成尾⾜或肛⾜。
由体壁上⽪细胞演化⽽来的⽪肤腺发达,如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等;
内部结构近似昆⾍:消化管为直管,分前、中、后肠,分化程度低,⽆中肠腺;开管式循环系统,⼼脏管状,⼏乎与⾝体等长,每体节有1-2对⼼孔;以⽓管呼吸,排泄器官为马⽒管等;?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组成,每个体节的腹神经链上有1-2个神经节;?感觉器官以触觉为主,视觉不发达,⼀部分种类具单眼。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间接发育。
五、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类群
本纲动物约有66,000种,是节肢动物门中仅次于昆⾍纲的第⼆⼤类群。它们的⽣活习性复杂,绝⼤多数陆⽣,也有⽔⽣和寄⽣的种类。常见的种类有各种蜘蛛、蝎⼦、蜱螨等。
(⼀)主要特征
体短,不分节。⾝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部分;有的种类这两个部分也愈合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