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闫平油画人物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作品《母与子》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闫平油画人物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以作
品《母与子》为例
摘要
色彩运用与粗犷洒脱的用笔来传达出细腻、温和而又浓郁的母爱。
本文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首先从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和用笔方式对《母与子》系列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再从主体与背景的和谐一致、注重画面的整体感、意境的把握与情感的宣泄四个角度对《母与子》中的闫平油画人物艺术特色进行解读。
关键词:闫平、母与子、油画人物
Abstract
Yan Ping is one of the famous female artist in China, Yan Ping's paintings, "mother and son" series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art. "Mother and son" Ping Yan series of works, through the use of color visual tension and very rough free and easy pen to convey delicate, warm and strong and love. This paper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from the composition, use of color and pen methods to
of the screen, Yan Ping oil conception and grasp emotional catharsis four aspects of <Mother and son> in the mother and sonPaint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Yan Ping, mother and son, oil painting figure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画家简介)
绘画作品既有着专业美院所教授的学术严谨与技法的娴熟,同时又具有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与奇幻[2]。
闫平是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艺术家当中的佼佼者,而在闫平的艺术创作当中,《母与子》是其代表性的艺术创作题材之一。
或许是由于闫平女性本身的情感体会,她的作品中以“母与子”为主题的画作也具有着女性独特的温情与亲情与血缘所体现的独特魅力。
本文以闫平的《母与子》作品为例,对其油画人物作品中的艺术特色进行解读,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艺术创作的情感与精髓,同时也能够在自己实际的艺术创作当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闫平作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对于闫平其画作和创
究方面,易英的《感受新鲜的生命——闫平绘画简析》一文就对闫平绘画中所蕴
雅的《闫平意向表现性油画研究》也从闫平的油画作品入手,对其中所展现的意向特征与情感进行了研究。
二、《母与子》作品解读
(一)构图方式
构图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基础步骤,不同的构图方式能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
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其构图方式是多变但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我们知道,不同的构图可以代表着不同的视角以及图画中内容的主次关系,而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当中则能够通过构图来展现更加深层次的内涵。
在《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其构图既有将母子二人放在图画的中央部分,用周围的其他景物作为陪衬以衬托的构图方式,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更好的烘托“母与子”在整个画面当中的主要地位(如图1)。
同时,也有将“母与子”放在并不凸显的位置,通过其他部分的引导来提起观者对母与子内容的注意的构图方式
[3](如图2)。
图1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图2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
无论是什么样的构图方式,其构图的主要目的便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与传达其主体内容的主体形象与情感[4]。
同样是《母与子》系列作品,图2.1与图2.2之间就有着很大的差别。
图2.1在构图上将“母与子”置于画面的中央部分,而图2.2则将“母与子”安置在画面的角落中,通过大面积的花束将两人从“一角”中露出。
虽然两幅作品在构图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无论是第一幅图的直抒胸臆还是第二幅图的婉转含蓄,都为“母与子”这个题材的主题与温情展现的十分到位[5]。
(二)色彩运用
色彩是绘画作品当中用来展现其情感与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色彩既可以以写实的角度来表现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出事物原本从外在上无法展现的情感与精神。
闫平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其油画人物的色彩应用并不像传统认知中女性画家的色彩一般婉约、温柔,相反的,闫平的油画艺术非常敢于用色,并且还极擅长通过颜色来表现出绘画的精神[6]。
在闫平的《母与子》题材作品中,其色彩既有暖色调又有冷色调,但无论是以那种色调为基础,其整体颜色的运用都是既大胆,又能够表现出一定情感的。
在其作品中,色彩不再仅仅是用于表现事物真实状态的因素,而是将色彩以色块的方式取代线条的作用,用以表现出事物的形态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
在闫平的油画人物作品中,暖色调的作品热情洋溢、冷色调的作品平和深沉。
虽然色
彩上差别极大,但是却又能够精准到位的通过颜色的演绎来展现出其作品中母爱的特质[7]。
并且,这种及其富有视觉张力的大面积、高纯度用色方式也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可辨识度,同时又使得整体的画面及富装饰性(如图3、图4)。
因此,可以说闫平的油画作品在用色上有着其独到之处。
图3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图4闫平《母与子》系列作品
(三)用笔方式
其用笔也不同寻常女子一般的细腻纤弱,而是有着别具一格的气势恢宏。
闫平非常擅长用较大的笔锋来对颜料进行厚涂与叠图,这样的绘画方式既能够展现出所描绘对象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够通过鲜明的笔触来展现出颜料与笔力相结合的独特肌理与质感。
尤其是在闫平油画的成熟阶段中,对于笔法与用色的配合达到了更加完美的结合境界,闫平能够借助恢弘的笔法充分的展示出色彩本身所具有的张力。
的细腻,更多的人在联想到“母与子”为题材的绘画时,更多的会想到用细腻与温和的笔触来对其进行表现,而闫平的做法显然与之不同。
闫平在表现《母与子》题材的绘画时,同样延续了自己大笔触、浓色彩的习惯,但是其用笔却在不削弱母与子之间温情气氛的同时,还能够孕育出浓烈而又深沉的母爱。
这种独特的用
笔方式,不仅使得闫平的绘画更加具有写意的特质,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中对于女性和母与子题材的绘画方式。
这种鲜明的用笔痕迹在画布中的展现,让其绘画作品的艺术性进一步提高。
在闫平的绘画理念当中,“笔墨功夫”是一个艺术家绘画功底与档次的代表,并且认为小笔触的涂抹会令观者产生小气与浮躁的感觉。
因此其绘画作品中的笔触也成为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
三、《母与子》中的闫平油画人物艺术特色
(一)主体与背景的和谐一致
在一副绘画作品当中,既有着主体物,同时也有着其他事物与背景的存在。
在一副画面中,主体物与背景是相辅相成的,背景能够给予主体物以陪衬的效果,同时主体物也能够赋予背景以其原本不具备的情感和意义。
在一副完整的画面当中,背景和辅助元素应当能够凸显出主体的位置与特点,而主体物则也要能够与整体的背景达到和谐与统一。
在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当中,其所要表达的主体物自然是“母与子”,而画面当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以母爱为主题。
在背景与主体物的安排上,闫平并没有通过背景与主体物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方式来突出母与子在画面当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有意味的将背景与主题适当的进行融合。
对于“母与子”的描绘,并不像描绘静物一般将其表现完整、真实即为准确,而是更加要凸显出“母与子”之间的情感。
而背景与主体物的刻意弱化边界,能够让主体与背景能够和谐统一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其中所蕴含的母爱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注重画面的整体感
在一副绘画作品当中,画面的整体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副完整的画面当中,不仅要突出主体的部分,并且要让整体的视觉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样才能保证在吸引观众注意的同时能够对画面形成长久的记忆。
闫平的绘画作品虽然在色彩上非常的浓郁,并且在用笔上十分的粗狂有力,但是这些并没有让其画面显得凌乱,相对的却能够从中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
闫平在其《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将点、线、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让其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闫平的《母与子》带有其个人鲜明的绘画风格,以色块为主的造型方式突破了我们传统的点、线、面运用方式。
在整体的风格上,色彩的浓厚加上独特的用笔方式,让色彩通过堆叠而产生了独特的肌理质感,同样也让原本为平面的二维空间展示出了三维的立体性。
虽然闫平的用色和用笔极为粗狂,但是却依然能够从中表现出母子之间所流泻出的细腻情感,这让其画面能够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粗犷与细腻能够相互平衡、相辅相成的美感[9]。
在这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当中,每一幅绘画都是以“母与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而其他的辅助表现对象例如花束、生活用品等也能够为表现母子的关系增加更多的生活气息,让其表现能够更加自然。
(三)意境的把握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蕴含于画面中的情感与画家的体会,“意境”一词也常见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解释中,而说闫平的绘画具有很强的“意境”也是有据可循的。
在绘画当中,“造型”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一般而言,造型的是否准
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绘画者绘画技术是否纯熟。
但是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绘画欣赏的评价方式已经不仅仅限于对造型是否准确的评价上。
而“意境”就是一种突破形式、对绘画内在精神与情感更为看重的评判方式。
在闫平的《母与子》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绘画的组成已经不拘泥与“像”,也就是不拘泥与与事物原有形态的把握,而是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手段来更好的展现出其形态之外的精神与情感[10]。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当中,把握“形态”与“意境”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够保持形体的“似与不似之间”,而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显然能够很好的把握形体与意境之间的关系,让人们能够通过其画面感受出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四)情感的宣泄
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绘画作品,情感都是打动观者与引起观者共鸣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一副绘画作品要想能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那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
《母与子》作为闫平绘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别,其绘画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这一系列作品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以“母与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有很多,而闫平的这一系列作品能够为人所称赞,既与其女性的独特视角有关,同样也与其娴熟的艺术塑造和画面处理方式有关。
对于画面的塑造并不是为了将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物品通过画布再现出来,而是通过画面的塑造来提炼与传达出真实事物通过视觉所无法表现出的情感内涵。
在闫平的《母与子》题材绘画作品当中,我们很少能够看到通过具体的形象
来传达“母与子”之间情感的内容。
但同样的,“母爱”这一伟大的命题却正是无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所能传达与表现出来的。
在《母与子》系列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母亲怀抱孩子、与孩子对视或者二人之间的肢体触碰,闫平总能够通过构图与动态的塑造来将二人“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不是生硬的拼凑,而是将其化为情感联系的纽带,让母与子之间的情感产生微妙的互动。
这种微妙而又细致入微的母爱,是大多数男性艺术家所无法理解与体会,更加无法表达的。
闫平能够凭借其女性对于母爱的理解,加上自己独特的、鲜明而又浓烈的艺术表现方式,让这种细腻而又温柔的母爱能够通过画面浓郁的表达出来。
四、结语
闫平作为我国建国后第一批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其艺术成就与绘画作品在当时以及现在都是有着跟高地位的。
闫平在绘画上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而《母与子》系列则是其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系列。
《母与子》系列作品能够通过其独特的粗狂的笔触与鲜明的色块来传递出母爱所蕴含的细腻、无微不至却又浓郁的情感,这是其《母与子》系列作品在众多同系列作品中依旧能够展现出自己独特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对于闫平《母与子》作品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其艺术表现风格与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在实际的绘画创作当中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致谢
在这不短的时间内,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这篇论文的创作之时,猛然发现依然对很多东西无法顺利的做出表述,这才真正的明白了论文写作的真正意义,不只是总结学习,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或者是以后的工作道路中,都要时刻的保持着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使自身的知识与阅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易英《感受新鲜的生命——闫平绘画简析》[J].中国艺术.2000 .1.[2] 甘薇《论闫平油画中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D].西南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9 .
[3] 孔维平《闫平油画中笔触“写意”之魅力》[J].《美术大观》,2011.7.[4] 李婧《浅析闫平绘画中的笔触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12.
[5] 陈琦《论闫平的油画艺术风格及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
[6] 王同同《论闫平油画语言的装饰性》[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候春香《用艺术触动心灵的脉搏——走进闫平的艺术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
[8] 马肖雅《闫平意象表现性油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水中天《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闫平》[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
[10] 陈平. 当代艺术家:闫平[M].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