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的话语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学研究
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的话语分析
卢淑芳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朗读者》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成功的语言文化类综艺节目,有独特的话语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朗读者》通过三个维度实现了综艺节目独特的话语价值:在话语文本层面,节目巧妙地选择文本内容,实现了关键词、互文性文本和节目主题的融合;在话语实践层面,恰当的叙事策略、主持人的话语信息结构及节目、受众和文本的融合途径等,生成了节目要传达的意义;在社会实践层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及多媒体的融合途径,节目实现了和受众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朗读者》综艺节目话语分析
一、引言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2月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随后又播出了第二季和第三季$第一季节目播出后便“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现象级’:微博话题#CCT(朗读者#阅读量破4.4亿,首播后就有近20篇微信文章阅读量超10W+,豆瓣评分最高达9.5)[1I(33-35)O针对这一现象,学界 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过彤(2017)、文国庆(2017)、李雪怡(2017)、田又萌(2017)、刘思彤(2017)等进行了文化传播角的研究,为节目“有一定的文化
和文化传”*2+(61切。
现有研究大是从文化传角
进行的研究,定性研究较多,结合文语料进行的量化研究较少。
在相关研究评论中,节目被定义为一股综艺文化的“清流”。
在语,这“”是一话语现象,这种话语和角现了文本和:心的契合$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既可以看作一
现象又一文化现象$在话语分
论学派中,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侧重研究话语的、文化和,这里的话语定为“界和界的定方式”即162-16®,,费
在语言学的出了评话语分
的三:文、话语和,话语的文、话语的和过、文化角
示话语。
《朗读者》在这三现了节目的话语$
二、主题和文本内容的巧妙选择及融合:话语文本层面的体现
《朗读者》节目定一题,的和朗读的文 是围绕同期的主题词进行的,这种选择和融合节目文一个有的话题,并在信息传递中生成了节目的意义$
1.满足受众精神需求的关键词语选择
《朗读者》第一季为例,共有12题,这12键词分别是: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和青春$这些关键词具有朴素、自然的点,所携带的信息是每一个人在人中一定有的情感体验,不是为哪一定的群体而的,而是为所有有不体验和不而的键$
12的键的情感为中,这些键词串联朗读者的和文本情感,够直接、简单地激发的相关故事和情感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受众的情感尊重,满足了对文学、审美和情感的,实现了受众审美层次的“智的愉快)$这些键在持人的访谈达和的朗读串联中引领了的思考,缓了信息碎片化语的“文化焦虑”,共担负起了电视媒体的导向责任。
2.文本中的高频词、语义偏好和语义韵
我们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北京日报》的评论文章,汇集成4万字的语料。
picdata分,分别是:节目(459)、朗读(425)、文化(197)、(111)、(126)、情感(91)、(71)、(71)、文学(71)、大(64),且这高的在0.78$这十个高 满足了5W传模所的基本要素:“节目”自然是讨论的焦点,“谁”(who)是和,是信息的发出者;“说什么”(say what-是朗读的文和背后的事;"怎么说”(in which channel)指的是用情感和故事串联的进行朗读/“对谁说”(to whom)指的是和接信息的所有受众;%什么”(with what effect)指出节目是一文化大$
在12次题的朗读中,文中的语和语很明显。
Sinclair认为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是具有相同或相语点的地、地键在文中出现,形成的特殊语义氛围。
语义偏好(semantic preference)指一目一语联的词语的关系*4心8)$高“朗读”为例,和的有“谈话”“节
目”“语”“共”“”“”等,从这些的语和,这些语成了的语$
《朗读者》节目以“朗读”为核心,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满足受众的精神诉求,节目名称《朗读者》和朗读行为成为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朗读”一词本身和“节目”“文化”这两个词并没有特殊的语义氛围,但在《朗读者》节目中,三者因内容和传播的需要形成了特殊的语义氛围。
3.互文性文本
菲斯克认为,互文性是“媒体文本可以产生文化意义的重要成因,电文本之所以能够为观众生产出意义和快,要是因为文本有相似和相异处”帥叫在《朗读者》节目中,正是因为多元的相似文本形成了节目的互文效果。
在朗读的内容了一的互文)这里的信息一是用视频的形式呈现部分嘉宾的故事,二是和的,在中有和)朗读的的是,了受众的)有在朗读有一个,这一是
内名专家、者朗读的文本行的,形成
了对文本解读的重要的互文信息。
三是在朗读过程中,和嘉 故事有关的、朗读文本有关的、有关的字幕再次丰富了互文。
除此之外,互文体现在主的词中)()
生这可的文化,
“这是”,“”一词的表达达到了“”的传播果。
三、节目意义的层级生成:话语实践层的体现
在语面,《朗读者》节目了巧妙的叙事策略使语言文字与生俱的直击心的审美力量迸发了出)朗读文本的、朗读的内容及朗读的方式这三个因素有机融合生成了节目的传播意义。
1.《朗读者》的巧妙叙事策略
节目尝试并了“小题材+深挖掘”的人性化叙事思路。
每期都设计一个关键词,该关键词串联朗读者本人的故事和朗读者的朗读内容。
受众是在关键词的引导下激活自身的记忆和情感,然后在主持人的引导挖掘中再和朗读者的和事融合,最后在朗读的文本中使这记忆和一步化,经过这三个了自身的心理满足。
抛却了以往综艺节目要么教要么娱乐的叙事特点,《朗读者》通过关注和聚焦朗读文本后的故事和,把无声的纸质版文变化成行云流水般的听化方式,文本背后的故事和物因为电媒了可化,了电最重要媒的魅力,走了一条文化类节目发展的全新路。
这样的叙事思路使每一个朗读的都成了一个独立的故事,有铺垫,有剧情,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期待。
2.朗读者、文本和受众的融合路径
节目以个人成、体验、故事和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展了有血有肉的的,在大发了文化、、教的传导作)
是朗读者是的题。
朗读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专业的朗诵者而是一个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人,既有名人又有素人)节目中的采访环节注重挖掘朗读者背后的故事,即朗读者为什么要读这段文本是文本。
节目的既有明星身上的故事,又有普通却不平凡的人,的故事和朗读的文本有样的内在联,是传播过中达成性的方式。
是读什么,即文本的问题。
选择的文本内容基本都有普性的,受众中。
文本作的是,朗读者在朗读过中样在表和传达感,受众就在这样流畅的话语组织中更快速地实现了和文本内容及朗读者的)
最后,朗读者、文本和受众这三个元素的美融合。
这种感情融和通过三个层次得以实现:第一层次是朗读者本和文本的融合,文本和受众的融合,朗读者和受众的融合;第是朗读者本和文本融合后的和受众的融合;第三个是朗读者本、文本和受众的融合。
文字因为声、故事和产生了)的故事和朗读的文本受众产生了,既
了明又了的)
3.节目意义生成的语境
话语的意义生成语所处的语境是分不开的。
系统语言认为语既语,又文化语和语)
朗读者的、文本朗读、和朗读者的再次交流构成了《朗读者》的语境)朗读和文本都是表达的形式,是文受众的表达内容)《朗读者》以文和艺的满足了受众的精神和需求,,文学和类的了融通。
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和文大,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中文作一有,这成了节目的文化语境)2017年开始,一以传文化为的大文化综艺类节目《中词大》《面》和《(等,给受众的精神家了一,这节目形成了,为《朗读者》开了,了铺垫。
受众文艺节目的讨论、期待和认可成了《朗读者》的社会语)受众对生活、善、美的追求是的。
从朗读者文本,都是正量的传)的读精美的文字,传递的内容从文本了人文情怀,“朗读”的文化行为,文的传和受众的文化心理相合,文作
因为新的故事了生活的语,实现了和受众的)
4.主持人促进了语言信息结构的顺畅传递
语言的结是传的要
一。
什么样的语结,即作为主要内容的语和作为语的,焦点,
和新结合起来,激活新,都会影响的传)
董卿根据访谈的环境和交际意图,确保了访谈信息在传递过中的清晰性、稳定性和顺畅性。
既是者,又是节目价值的挖掘者、者、引导者和化者。
董卿的表达和穿插,既有自身的光环和魅力,又通过引导使节目的流价值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关键的是,
语言文学研究
在此传播过程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实现了合流。
四、节目与受众的完美结合:社会实践层的体现
文艺节目以贴生活、的精神盛宴为宗旨。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打人、鼓人,能人的!在近些年来综艺节的语境下,《朗'的文,在和事中活了
众的生命体验,让文学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受到了的和!节要过两种方式!
一是和结合。
朗读是一种作的式,成为和传播,一为成为化的传播!节在、、
州等大城市设立实体“”,与:为特的人,且有一人的作品在《'播,一了节目的影响力,在社会成了人人都在的现象。
是多媒体的,和互联、广播、手机等自媒体结合起!利用不同的优势,如手机的享性特点、广播的想象特点现了之间的!更重要的是在电脑和手机上可以看到节目剪辑出来的短频,每个朗读者都变成了一个有创意的有自己风格的独特的符号!随节的,后关的号推送,如“少”“粉丝团”“精选”,在中
次掀起朗读潮,强化了前期的朗读效应。
通过社会践层的两种方式,唤醒、激活了受众心中的情感诉求和情怀,最限度地传播了思想、传递了情感,
现了文化精神的传承。
如郑官怡所说《':“最的意义在于引导受众去’感受'—
—感受当、感受文学、感受他人的情感。
”冏腳回
(上接第17页)叙事节奏。
更重要的是,闲笔作为一种具有抒情意味的手法,表现了贾平凹的中国文人闲情艺术审美观念。
贾平凹能成为当代优秀作家的原因之一,正在于他所建立的文学与社会的独特联结方式,总能看到日常生活的诗意,用精确的语言、变化多端的想象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做“贴地的飞翔”。
注释:
①贾平凹.暂坐[J].当代,2020(3).
②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③陈果安.金圣叹的闲笔论——中国叙事理论对非情节因素的系统关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1998(5).
④蒲安迪.中国叙事学(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五、结语
《》档节具有明显的话语价值,除此之外,“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对经典的直接呈现,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文学之美”Ed05>,承担起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过多种式引领受众回到的代,文化自信,提升受众朗读的热情,增强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过彤,.《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J].传媒评论,2017(03).
[2]刘思.节——从《朗读者》和《见
+谈起[J].传媒,2017(15).
[3].批评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J].东南学,2010(1).
[4]华.语义韵探究:对象、方法及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3(03).
[5].试论的媒介文本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8(12).
[6].人文之美无意之境——《朗读者》的美学
[J].评,2018(2).
[7]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策略分析—
—《》[J].出版,2020(01).
基金: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文化类电视节目对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YB125-160"的阶段成果之一。
平顶山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⑤贾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⑥刘伟林.意象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⑦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⑧王新.试论“闲笔”[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⑨孙郁.《带灯》的闲笔[J].当代作家评论,2013(3).
⑩.闲意中国文人闲情[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⑪周作人.乌篷船[A],泽泻集[C],北京:北新书店,1927.
⑫冲国思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⑬陈世釀.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陈世釀古典文学论集[M].张晖,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