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
A。

天子并不掌握实权B。

中央实现绝对集权
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D。

地方拥有自治权力
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
A。

重视文化修养 B。

宗族观念浓厚C。

宣扬安土重迁 D.崇尚高官厚禄
3。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
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
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
A。

冲击宗法关系 B.削弱封国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
6。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

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能够谏正皇帝的过失 B。

逐步取代宰相地位
C.职广位重,监察百官
D.能够杜绝官场腐败
8。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
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由此可知,元代
A。

地方政府有较大独立性B。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9。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注意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B。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C。

认识到家事国事同等重要D。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10。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11.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

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

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A。

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12.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A。

城邦至上的观念 B.平等自由的理念
C.人民主权的思想
D.法律至上的意识
13。

在雅典,富裕公民必须履行广泛的公益捐献义务,如负责装备战舰,负责与祭祀、举办节日庆典有关的各项活动,同时又将其剥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来,供公民中的贫穷阶层分享。

这深刻揭示了A。

财富分享推动了雅典社会进步
B.富裕公民的捐献增强公民内部团结
C。

公民的贫富分化造成城邦分裂
D。

集体意识是城邦政治的重要保证
14。

《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
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
C.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
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
15.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臻完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6。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

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C。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17.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18。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19.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主张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经义。

另外还要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王安石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选拔真才实学的人 B.改革学校整顿太学
C。

惟才用人提拔官员D。

克服恩荫择优录官
20.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这一看法
A。

客观中肯,切中时弊 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
C。

过于拔高,服务现实D。

标新立异,创新史观
21。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A.推销“赎罪券"
B.倡导宗教宽容
C.反对宗教信仰D。

抨击罗马教廷
22。

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这一“觉醒”指的是开始认识到
A.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B。

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
23。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
B。

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
C.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
D。

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
24.“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在一个统一政府里,便不能没有一个领袖。

汉代,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

唐代政治有较多变动。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
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材料二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

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

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和汉朝相比,唐朝政治的变动。

(8分)
(2)结合唐朝的史实,对材料二中钱穆与王亚南的观点进行说明。

(4分)
26。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

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

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

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依据材料,西周和古代罗马的治国模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两种不同的治国模式在历史发展中各有何积极意义?(10分)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

……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

使周公知为
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和王安石治国方略的不同特点,概括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9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6分)
2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期,日本西南诸藩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武装倒幕.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起用地方武装,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先后组建湘军和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68年,日本决意效法欧美,“脱亚入欧”,实行明治维新,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地税改革,使政府获得稳定收入.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面对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要求在保留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

清政府放手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督办军事和民用企业。

清政府也曾派幼童留学美国,但1881年全数召回。

原因是“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


——摘编自上海高级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身份和文明开化三个方面比较中日改革的不同之处。

(9分)
(2)指出上述不同对两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6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1。

D 2。

B 3.C 4.A 5.C 6。

A 7.C 8。

B 9.D 10.B 11.B 12.A 13。

D 14.C 15。

D 16。

C 17.B 18。

B 19.A 20。

C 21。

D 22。

A 23.D 24.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相权完整,独裁政务;丞相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分割,集体议政;皇权强大;唐代相权不包括监察权。

(8分)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

说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唐代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

(2分)
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

说明: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26。

治国模式:西周,以礼治国;古代罗马,以法治国。

(2分)
原因: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西周建立了家国一体式的国家,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宗法观念影响深刻;古代罗马则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

(4分)
积极意义:西周以礼治国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古代罗马以法治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西方国家的法制产生重要影响。

(2分)
27。

(1)不同:商鞅主张厉行法治,严刑峻法;王安石主张立善法。

(4分)
原因: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商鞅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严刑峻法打击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

北宋中期,面临三冗和积贫积弱局面,只有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5分)
(2)因素: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是否具有针对性;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持;用人是否得当。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8。

(1)不同:中央与地方关系:明治维新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实行地税改革,使政府获得稳定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洋务运动放手廷臣督办军事和民用企业,扶持了地方势力,削弱了
中央集权。

国民身份:明治维新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树立了现代国民意识或平等意识。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文明开化:明治维新移风易俗、开化了社会文明.洋务运动排斥西方文化,维护纲常名教。

(9分,每点3分)
(2)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目标。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