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九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感性思维活动不包括
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解析】D 本题考查感性思维活动包含的内容。
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D项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2.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
A.感性思维活动
B.理性思维活动
C.发散思维活动
D.求异思维活动
【解析】B 本题考查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理性思维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则不一定要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即使这两类思维活动与语言有关,语言的作用也不像在理性思维中那么大。
求异思维活动和发散思维活动是一回事。
3.下列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B.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时可能会相互脱节
C.不能绝对地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
D.高度集中复杂的思维不可能完全凭借语言
【解析】A 人的思维活动是可能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4.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
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
D.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
【解析】B 本题考查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同源,更不等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认知能力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是思维决定语言。
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
B.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
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
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
【解析】A 本题考查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
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指的是外语,主要是“学得”的。
6.幼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双词句阶段产生了最早的
A.语音能力
B.语义能力
C.语法能力
D.语用能力
【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获得的双词句阶段的相关知识。
从语言形式本身来看,双词句不但表达的语义关系复杂,而且最重要的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7.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电报句语言所处的阶段是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获得的简单句阶段的利相关知识。
简单句阶段儿童能够说出由两个以上实词构成的句子,但实际上还不能使用虚词,这样简单的很像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母病,速归”句式,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电报句语言”。
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3岁左右
D.5岁左右
【解析】D 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样地说话的年龄是5岁左右。
9.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
A.天赋说
B.模仿说
C.强化说
D.刺激反应说
【解析】A 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天赋说。
10.提出语言遗传机制假设的是
A.洪堡特
B.威廉·琼斯
C.保罗
D.乔姆斯基
【解析】D 乔姆斯基提出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
11.下列关于母语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学习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
B.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就是掌握听和说的语言能力
C.母语学习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母语学习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解析】B 本题考查母语学习的相关知识,母语学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已经具有一定母语语言能力的人继续提高运用母语交际的能力,并真正掌握母语的语言知识。
12.下列关于中介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才出现
B.中介语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更快
C.中介语无法用于日常交际活动
D.中介语的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
【解析】D 本题考查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作外语学习的“高原期”。
一般来说,初级中介语不能用于日常交际,而较高级的中介语可以用于交际。
13.外语学习的“高原期”指的是
A.听说阶段
B.读写阶段
C.初期
D.后期
【解析】D 本题考查外语学习的“高原期”。
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后面这一阶段称作外语学习的“高原期”。
14.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
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B.前苏联语言学家马尔
C.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D.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
【解析】D 提出“语言相关论”的学者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
二、多项选择题
15.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包括
A.咿呀学语阶段
B.单词句阶段
C.双词句阶段
D.简单句阶段
E.复杂句阶段
【解析】BCDE 本题考查语言获得的过程。
A项属于语言前阶段。
16.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法有
A.翻译法
B.听说法
C.对比法
D.强化法
E.沉浸法
【解析】ABCDE 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法分别有翻译法、听说法、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
三、术语解释题
17.感性思维
【解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
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18.理性思维
【解析】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人们常说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指理性思维,即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
19.发散思维
【解析】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20.儿童语言获得的“天赋说”
【解析】“天赋说”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的假
设为基础,认为人的语言知识中的基本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人经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对语言知识进行调整和补充,最后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
它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种理论。
四、简答题
21.简述“思考”和“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解析】“思考”和“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思想”是“思考”的结果,“思考”是“思想”的过程,因此“思维”实际上是既包括“思考”也包括“思想”。
“思考”和“思想”不同:“思想”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而“思考”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
换句话说,“思想”是人用大脑进行思考得到的结果,而“思考”是人用大脑想问题的活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思维”应该主要是指“思考”。
22.简述“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区别。
【解析】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一个人开始形成自己母语的过程,或者说是儿童时期掌握语言的过程。
而“语言学习”主要是指一个人稍大一点以后在学校进一步学习母语及学习外语的过程。
(2)“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直觉习惯和自我强化等内在创造形式来完成的,因此“语言获得”主要是一种心理现象,更多地需要从语言心理的角度来研究;而“语言学习”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死记硬背和听说读写练习等外在影响的形式来完成的,因此“语言学习”较多涉及“教”和“学”的问题,即更多地是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研究的。
23.简述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
【解析】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大致是相同的。
即儿童一般首先需要有一个语言前阶段。
其中包括非自控阶段和咿呀学语阶段;然后才进入真正的语言阶段,其中又大致可分为单调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实词与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实词与虚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
24.简述关于“语言获得“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
【解析】关于“语言获得”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儿童的语言获得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大脑的语言功能或语言遗传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语言环境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其中模仿和强化这些外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儿童的语言获得受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知识积累的阶段性和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对其也都有一定的作用。
25.简述第一语言学习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一语言学习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
(2)注重培养各种语言能力
(3)注重提高文化和文明素质。
26.简述从语言学角度看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
【解析】
(1)从基础语言知识学习入手。
(2)母语与第二语言时常交叉干扰。
(3)易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27.简要说明母语知识既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
【解析】母语知识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
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
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母语基础很快地接受第二语言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二是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
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
母语知识对第二语言学习又有干扰,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二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
五、分析题
28.判断下列儿童语言各属于哪个阶段的典型句子。
a.爸爸
b.妈妈书
c.他饭饭了
d.我吃完饭看电视
【解析】
a.属于单词句阶段。
b.属于双词句阶段。
c.属于简单句阶段。
d.属于复杂句阶段。
六、论述题
29.举例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解析】目前,学界承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语言和思维到底关系如何。
依旧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
从发生学来看,“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依旧是莫衷一是。
在各家争论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思维和语言相互独立,各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只是语言出现之后可能对思维产生一定的干扰;二是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才能进行,没有语言就无法思维,如果一定要将语言和思维分出先后顺序,那么理应是先有语言后有思维:三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认为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具有了思维能力,只是语言出现之后逐渐成了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且现在依旧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还会影响人的思维模式,但是在产生和起源的问题上,主要还是倾向于人类的思维可能先于语言产生。
(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
语言和思维在范围和功能上是否对应的问题跟思维与语言产生的先后顺序直接相关。
如果认为思维和语言同时产生,那就可能得出思维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思维,二者是同一个现象的结论。
反之,如果认为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思维先于语言产生,那么就可以推导出思维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对应问题上比较倾向一致的观点是:人类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其中理性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是理性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但是语言也在这两种思维活动中起一定作用;理性思维与语言虽然关系密切,但分属两种不同现象,具有不同的功能。
(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
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语言
决定思维,另一种观点是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也会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
另一种观点认为思维决定语言,即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式。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同源,更不等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认知能力先于言语能力的发展,所以是思维决定语言。
目前,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说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30.论述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解析】语言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比如当我们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想法和意见时,需要事先搜肠刮肚地打个腹稿。
无论是自言自语还是打腹稿,都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人们是借助语言来完成思维认知过程的。
(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
人们经过思考可以得到一些结果,比如得到一些概念、判断和比较复杂的结论等,把认知成果呈现出来并保存下来要靠语言,即必须使用一些词语、句子甚至篇章来把它们呈现出来,否则这些东西就失去了物质载体。
比如科学发明和科学理论往往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这些灵感稍纵即逝,可能很难再现,有了语言就可以随时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
人的思维认知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发达和完备。
在认知能力发展中,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或者说思维认知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强弱。
比如在儿童的眼中,一开始看到的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和杂乱无章的。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才慢慢学会用词语和句子表达这些客观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于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才变得有条有理。
31.试述“语言获得”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征。
【解析】
(1)非自控阶段。
婴儿最早发出的带有一定意义的哭声、笑声还不能算作语言的声音,而只是一种生物本能的刺激反应。
他们基本上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以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
(2)咿呀学语阶段。
婴儿可以发出更多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开始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还可以是一连串的。
从听音来看,这一阶段婴儿对语言的声音更加敏感。
这个阶段婴儿对大人的某些语言性指令也开始能作出反应。
在咿呀学语阶段,婴儿的头脑中已经开始建立复杂的语音表象,这时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一个真正的词语,但听觉已经开始语言化了。
(3)单词句阶段。
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可说出单词,而且不同环境的儿童会说出不同语言的单词。
在单词句阶段幼儿还不具有语法构造能力。
(4)双词句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
儿童开始构造具有一定自法和活义结构关系的真正的双调向,而且句尾也开始出现统一的句调,双词句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5)简单句阶段。
这时儿童能够说出由两个以上实词构成的句子,但基本上还不能使用虚词。
这个阶段儿童已能够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向法结构形式。
(6)复杂句阶段。
儿童已经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形态变化。
儿童语言与成人语言除了在语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经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32.试述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解析】外语教学中,教学者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1)“翻译法”,类似的还有“规则法”。
这是比较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也跟后来注重语言生成机制的现代形式语言学理论有关。
这种教学法较多讲解语法规则,允许用本族语说明外语现象,注重书面语的读写训练,重视不同语言的对比。
其优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也能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是学生的实际听说能力可能较差。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年龄较大,语法理解力较强,但学习外语语音比较困难,或不要求达到较高的听说水平的外语学习者。
(2)“听说法”,类似的还有“视听法”“交际法”等。
这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一反应”学说影响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后来又随着视听设备的增加而有所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一般不讲语法规则,基本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也不大进行语言的对比,主要使用对话类教材,后来又较多利用视听设备,甚至尽量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还特别注重口语听说训练。
通过反复的口语句型练习掌握语法规则并形成语感。
其优点是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能力,不足是会造成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较弱。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稍低,对接受语言知识有困难或对语言分析不感兴趣的外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