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复习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解剖学复习重点整理
神经解剖学研究要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颜色较暗;皮质是指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白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颜色较白;髓质是指大、小脑深面的白质。

神经核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常聚集在一起,被包埋在白质中的结构;神经节是指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膨大。

纤维束或传导束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走行的结构;神经是指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所聚集成的粗细不等的集束。

2.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脊神经前支和后支
脊神经的前根来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成分为运动神经纤维;后根来自脊神经,成分为感觉纤维。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和后支都是混合性的。

3.脊神经的节段性分部
脊髓分为31节段,每个脊髓节段通过一对脊神经支配一对体节。

身体的皮肤和肌肉都由胚胎时的体节发育而来,虽然在形态和位置上与原来比较有了显著的改变或转移,但仍与原所属的脊神经相连。

因此,脊髓对肌肉和皮肤的支配仍具有节段性。

一) 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人体的肌肉是胚胎时的肌节演化而来的。

每对肌节都受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

第1-4颈髓节段支配颈肌和膈肌;第5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支配上肢肌;第2胸髓节段至第1腰髓节段支配躯干肌;第2腰髓节段至第2骶髓节段支配下肢肌;第3骶髓节段以下支配会阴肌。

每块肌肉多数由数个相邻脊髓
节段支配,如肱二头肌由第5-6颈髓节段支配,股四头肌由第2-4腰髓节段支配等。

二) 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以颈部和躯干最为典型。

在此处脊神经的分布仍接近原始状态,呈环绕颈部和躯干的束带状分布,并且自上而下按神经的序数依次排列。

例如第2胸髓节段支配胸骨角平面的皮肤,第4胸髓节段支配平面的皮肤,第6胸髓节段支配剑突平面的皮肤,第10胸髓节段支配脐平面的皮肤,第12胸髓节段支配腹股沟韧带中点平面的皮肤等。

4.臂丛的组成,主要神经走行分支分布。

臂丛是由颈神经丛的前、中、后三组神经根所组成的。

臂丛的主要神经走行分支包括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小背神经。

臂丛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构成的。

它从斜角肌间隙穿出,经过锁骨下动脉上方,穿过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分为锁骨上部和锁骨下部,锁骨上部是一些小的
肌支,分布在颈部、胸部和肩部的肌肉上。

锁骨下部则围绕着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此三束再发出分支。

臂丛的主要分支包括胸前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分为内侧和外侧两根,分别起自臂丛的内侧束和外侧束。

它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伴随着肱动脉下行,然后穿过旋前圆肌到达前臂浅、深屈肌之间,最后沿着中线降至腕部,再经过腕管到达手掌。

在腕上方,正中神经位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位置较浅,容易受到切割伤的影响。

正中神经的分支包括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前臂前群肌,皮支则分布于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
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尺神经起源于臂丛内侧束,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伴随着肱动脉下行,然后到达前臂,穿过尺神经沟进入手掌。

尺神经的分支包括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皮支则分布于手背面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毗
邻侧,只分布于近节)。

浅支则分布于手掌面尺侧1/3及尺侧
一个半指的皮肤。

桡神经始于臂丛的后束,初在腋动脉后方,伴随着肱深动脉沿着桡神经沟向外下行,最后到达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和深支。

桡神经的分支支配肱三头肌。

1) 桡神经有两个分支,浅支为皮支,深支为肌支。

浅支沿肱桡肌深面伴随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过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浅、深伸肌之间下降。

其分支支配前臂所有的伸肌和肱桡肌。

9) 腋神经始于臂丛后束,伴随旋肱后动脉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下面,分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并发出皮支分布于三角肌区的皮肤。

5)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

腰丛位于腰大肌上部的深面,其分支分别从腰大肌穿出。

主要分支包括:1髂腹下神经,分布于下腹部和腹股沟区的皮肤;2髂腹股沟神经,分布于腹股沟区和根部、阴囊或大皮肤;股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大腿外侧面
皮肤;股神经,分布于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以及股前区皮肤。

6)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第5腰神经前支和全部骶神经前支及尾神经前支组成。

骶丛位于骶骨及梨状肌前面,其主要分支包括: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和臀小肌以及阔筋膜张肌;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股后皮神经,分布于大腿后面的皮肤;阴部神经,分布于会阴部。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体神经系统中的坐骨神经和脑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分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胫神经肌枝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皮枝分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部皮肤。

___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群肌、足
背肌,并分布于足背和趾背皮肤。

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舌咽神经,分别连接不同的部位和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嗅觉、视觉、眼球运动、平衡、听力、味觉等。

一般内脏感觉包括咽部、扁桃体、舌根后1/3、咽鼓管和
鼓室等处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也称颈动脉窦支),这些部位参与调节呼吸、血压和脉搏。

一般内脏运动由泌涎核支配腮腺分泌(即鼓室神经),分泌障碍会发生。

特殊内脏运动由茎突咽肌(与迷走神经共同完成吞咽)控制。

迷走神经从延髓颈静脉孔开始分布,背核控制颈胸腹部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此心动过速和内脏活动障碍可能会发生。

疑核咽喉肌参与发音和吞咽,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发呛和吞咽障碍是常见症状,同时腭垂会偏向患侧。

副神经从延髓颈静脉孔开始分布,部分咽喉肌(颅根)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脊髓根)参与特殊内脏运动。

舌下神经从延髓舌下神经管开始分布,控制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的运动。

迷走神经的分支包括颈部分支和胸部分支。

颈部分支包括喉上神经、颈心支、咽支、耳支和脑膜支;胸部分支包括喉返神经。

这些分支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包括喉部、心脏、咽部、耳廓和外耳道的皮肤、硬脑膜等。

支气管支、食管支和胸心支是由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几条小支,分别连接肺丛、食管丛和心丛。

腹部分支包括胃前支和肝支、胃后支和腹腔支,含有一般内脏运动和感觉纤维。

这些分支分布在胃肠、肝脾、肾等部位。

眼部神经分布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交感神经。

耳的神经分布包括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耳聂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舌的神经分布包括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舌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位于椎管内,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缩窄变细为圆锥形。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个梭形膨大。

脊髓表面有6条沟,分别为前正忠烈、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脊髓共有31个节段,与椎骨
的对应关系是不同的。

脊髓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在内部,灰质的周围是白质。

灰质成“H”形,其中间横行部分称灰质连合,中
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


侧灰质向前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的部分为后角,前后角之间为中间带。

每个半球都有三条主要的脑沟,分别是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

这三条脑沟将半球分为五个叶,分别是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其中,额叶位于外侧沟之上,中央沟之前;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沟之前;颞叶位于外侧沟以下;枕叶位于顶枕沟之后;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部。

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包括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

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负责身体各部的运动控制;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身体各部的感觉信息;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听区位于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区。

基底神经核和纹状体是大脑半球白质内的灰质核团。

基底神经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负责运动控制。

纹状体是基底核中豆状核和尾状核的合称,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中是皮质下重要的运动整合中枢。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呈“v”形,分为前肢、膝、后肢三部。

一侧内囊出血会导致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

本体感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包括第一级神经元和第二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至延髓,分别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内,由其发出的纤维左右交叉,构成内侧丘系,向上经脑桥、中脑,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在锥体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功能。

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核,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而上运动神经元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硬瘫,即肌张力增高、肌肉不萎缩、深反射亢进、病
理反射出现等;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舌肌瘫痪(舌尖偏向对侧)。

3.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骶2-4节段前、后角之间的中间带,随着骶神经前根、前支出骶前孔至盆腔,然后又离开骶神经前支,形成盆内脏神经。

盆内脏神经参与盆丛组成,在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支到结肠左区以下的部位。

32.脑和脊髓外面都有三层被膜,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
软膜。

这三层被膜在枕骨大孔处相互转换。

硬膜厚而坚韧,蛛网膜薄而透明,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并伸入脊髓和脑的沟裂之中。

33.脑室是指脑内的腔隙,内壁衬以室管膜上皮。

脑室包
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各脑室内都有脉络丛并充满脑脊液。

1.左右成对的侧脑室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

2.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及下丘脑之间的一矢状裂隙。

3.第四脑室是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腔隙。

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然后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过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左、右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

脑脊液在脑蛛网膜下隙和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流动,最后主要在上矢状窦处经蛛网膜粒渗透进入硬脑膜窦,与静脉血混合,经颈静脉孔流出颅。

34.脑血液的供应动脉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颈内动脉供
应大脑半球和间脑的前2/3部;椎动脉供应脑干和小脑,以及
大脑半球和间脑的后1/3部。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对脑的分支可
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两类。

皮质支主要分布于脑的皮质,也有少数分布于近皮质的髓质浅层。

中央支分布于脑深层髓质、内囊、间脑和基底核等处。

(1)颈内动脉起源于颈总动脉,经过
颅底颈动脉管进入颅内。

主要分支包括:
1.眼动脉经视神经管进入眶,分布于眼球及其周围结构。

2.大脑前动脉由颈内动脉发出后,向前内侧行进,穿过大
脑纵裂,沿着胼胝体背侧向后,皮质支分布于大脑半球额、顶叶的内侧面及其上外侧面的边缘部,中央支供应尾状核和豆状
核前部。

在脑底面,视交叉前方,左、右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动脉相连。

3.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沿着大脑外侧沟向
后上行,皮质支分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半球的边缘部除外),这个区域内有躯体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重要中枢;中央支细小,垂直向上,分布于尾状核、豆状核和内囊等处。

4.后交通动脉由颈内动脉发出,向后行进,与大脑后动脉
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