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
B.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善于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C.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D.为了迎接市领导的检査,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领下,清除死角垃圾,认真搞好环境卫生。
2.(2分)下列词语中正确
..的一项是( )
A.撺掇敦实妩媚相辅相成
B.浮躁暸望帐幕不修边副
C.辐射沼泽污蔑挑破离间
D.告诫懈怠巅簸同眩神迷
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乌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
B.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的模样。
C.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D.当人们陷入某种盲目性之后,往往像陆逊进入诸葛亮的“八阵图”一样,怎么也走不出来。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
的,。
,,。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①⑤②⑥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②⑥⑤①④
5.(2分)下面对四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写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
B.“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写的是晁盖、吴用、宋江、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人在黄泥冈上用计夺取了由杨志护送的梁中书送给他岳父蔡京的生日礼物。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
D.“两弯似蹙非整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一首词。
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 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
(2) 心乐之(_____________)
(3)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
(4)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8、(3分)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本诗主要运用“赋”和“比”的艺术手法,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君子”和“淑女”的理解。
9、(7分)默写
(1)青山绿水,__________。
(《天净沙·秋》)
(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5)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止增笑耳。
(《狼》)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①然而,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在瓦尔海姆的一家农舍里逝去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
这一秒钟全掌握在这双神经质地揉皱了皇帝命令的手中。
──这是多么不幸!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
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
可惜这个毫无主见的家伙只会始终听命于写在纸上的条文,而从不会听从命运的召唤。
②格鲁希使劲地摇了摇手。
他说,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散兵力是不负责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
就这样,他拒绝了这一违背皇帝命令的行动。
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
在他周围鸦雀无声。
而决定性的一秒钟就这样在静默之中消逝了,它一去不复返,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这一秒钟。
──威灵顿胜利了。
③格鲁希的部队继续往前走。
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
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
显然,他们离开了退往布鲁塞尔去的方向。
接着,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
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
但他只是怀着愈来愈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
可是没有消息来。
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愈来愈远。
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进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
1.阅读选文,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
②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
2.你是如何看待文段第①段的第一句话的?谈谈你的理解。
3.文段写出了格鲁希的错误决定,及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增援皇帝采用了什么手法?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11、(15分)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
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在半空里飞旋两遭,
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
..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蔑视困难的英雄气。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你对英雄气的理解。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保尔▪柯察金。
13、(5分)参考所给示例,从下列事物中任选一个写在括号中,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示例)事物:火柴
正面:为了照亮别人的路点燃自己,牺牲自己。
反面:追求一时的虚荣,因为短暂的璀璨辉煌而失去生命。
事物:彩虹天平白雪(__________)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作文。
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有让你感动的人物,或者是父母,或者是老师,或者是朋友,或者是邻居,或者是……
请以“你就这样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A
【解题分析】
A.正确。
B.语序错乱。
应该改为“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C.搭配不当。
倾听的是声音,困难是被发现的,应该改成“发现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
D.语序错乱。
应该改为“附近的许多居民”。
2、A
【解题分析】
B. 暸望——瞭望,不修边副——不修边幅。
C. 挑破离间——挑拨离间。
D. 巅簸——颠簸,同眩神迷——目眩神迷。
故选A。
3、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A项:运用了比喻。
B项:运用了拟人。
C项:运用了设问。
D 项:没有运用修辞。
4、D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序的能力。
“所以”一词体现了对上句的衔接,“可”一词又体现了与上句的语意转折,③②是第一二句;“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尚不懂得这些”和前后形成转折关系,所以后一句应是“依然高昂着头”;
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应为第五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②⑥⑤①④。
故选D。
5、B
【解题分析】
“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中没有涉及宋江。
故选B。
6、B
【解题分析】
B.有误。
陶渊明是东晋人,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1)翻卷(2)以…为乐(3)像狗的牙齿那样(4)离开
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3.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卷”,重点实词,意为“翻卷”;“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意为“对……感到快乐”;“犬牙”,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的牙齿那样”;“去”,古今异
义,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为“离开”。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两句中重点的词有:澈,穿透;布:照映;以,因为;清,凄清。
3.本题考查对作者心情的理解概括能力。
联系文章内容、主旨及写作背景作答。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含蓄地抒发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的心情。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凄清环境中,自然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回答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也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
遭到贬谪的柳宗元,内心是愤懑的,虽然游览山水可以暂时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但是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8、1.B
2.所谓“君子”,应是品行端正、有修养的男子;“淑女”就是善良纯洁、勤劳能干的女子。
(意对即可)
【解题分析】
1.B. 本诗主要运用“赋、比、兴”之一的“兴”的艺术手法,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所谓“君子”,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
“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因此这里的“君子”是品行端正、有修养的男子;“淑女”在这场爱情中也是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是纯洁善良的,且“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还体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9、⑴白草红叶黄花⑵枯藤老树昏鸦⑶尚思为国戍轮台⑷出师未捷身先死⑸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解题分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藤”“鸦”“戍”“轮”等字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①写部下的愤怒正是为了反衬格鲁希的重大错误,更衬托了他的毫无主见,缺乏胆识。
②以战士的心情不快,孤言寡语,来反衬格鲁希的昏庸无能。
2.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全面。
因为任何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在莫斯科的失败。
”3.侧重运用了细节的特定镜头,即运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
写大战场而落笔细节描写,这更突出表现格鲁希的人物形象和作者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功力。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热拉尔和旺达姆愤怒地紧握着拳头”一句写出了部下的愤怒,反衬出格鲁希的重大错误和他的毫无主见,缺乏胆识的性格;“军官们闷闷不乐地沉默了”一句写的是战士的心情,反衬出格鲁希的昏庸无能。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一句,写格鲁希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的决定,正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导致了皇帝的失败。
根据自己对此段历史事件的了解来表明态度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工笔细描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文学作品中,工笔细描指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文中写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以及格鲁希未能随机应变增援皇帝的部分属于工笔细描,更突出格鲁希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术。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1.D
2.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4.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5.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ABC三项正确。
D项中,“语言朴素”不准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富有哲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题目点拨】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
划线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经分析,划线句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写出作用。
如: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赏析词语,首先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具体含义。
如:飘落,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
这里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的把握。
联系上下文阅读分析原因即可。
“我”将土“攥得好苦”原因是: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放开的原因是: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
故可以概括为: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把握。
结合第6、7、8、9段总结概括。
第6段中: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第7段中: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第9段中: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综上所述,可概括为: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结合人物经历,扣住“英雄气”,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分析】
本题是谈感悟类的习题。
首先,分析题干,题干中列举了三种英雄气,并用诗句进行了解读,给答题者提供了思路。
其次,审题中要求:结合人物经历;说对“英雄气”的认识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