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YW语S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备课素材 第三单元 第9课《姥姥的剪纸》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9-12课、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知识点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导学案及知识点9.《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出示: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吗?这些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2.是啊,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是以三个传统节日为主题来写的,让我们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了解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吧!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读题、释题,了解这三首古诗里讲了哪三个传统节日。
5.(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屠、苏、魂、酒”等7个生字。
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能分别讲述三首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3.能默写《清明》。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字词运用(一)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旧jiù符fú 欲yù 魂hún 借jiè 酒jiǔ何hé 牧mù 兄xiōng 独dú 异yì 佳jiā屠苏 断魂 喝酒 牧童 兄弟 加倍(二)比一比,再组词。
换(更换) 借(借书) 异(异形) 佳(佳节)唤(呼唤) 惜(可惜) 导(指导) 挂(悬挂)(三)近义词。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异乡——他乡(四)反义词。
新——旧 异——同(五)词语解释。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古诗三首 优秀课件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题归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了九 月九日重阳佳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结构梳理
吉除 祥旧 祝迎 福新
爆竹声声 畅饮屠苏
阳光普照 张贴春联
凄孤 清独 寂行 寞路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①《元日》
古诗 三首
②《清明》
③《九月 九日忆山 东兄弟》
诗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 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 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 人们忙着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主题归纳
《元日》这首诗描写元日热闹、欢乐和 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 的豪情,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
[唐]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节:美好的节日。
鉴赏:
首句中的一个“独”字、两个“异”字, 把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 都清晰地传达了出来。
⑤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 插 茱 萸⑥少 一 人 。
⑤登高:重阳节有登高 的习俗。
⑥茱萸:一种香气浓郁 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 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鉴赏:
诗的最后两句写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 时都插了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一位兄弟。 似乎 诗人自己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 缺憾更需要体贴。 诗人的思亲之情是何等的深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9.古诗三首………………………………………………………………………… 2~3课时10.纸的发明……………………………………………………………………… 2~3课时11.赵州桥………………………………………………………………………… 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 3~4课时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4.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什么?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诗意。
三、再读悟情。
(用时:8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自读古诗,回顾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YW语S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备课素材 第三单元 第9课《卫星比武》教材理解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课文先交代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
接着通过电影介绍卫星发射情况以及卫星的数量、种类,引起下文。
然后通过电影着重介绍了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最后总结全文,讲各种卫星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文的重点是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先着重介绍了五种卫星的形状和用途,然后概括介绍各式各样的卫星。
介绍五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生动有趣。
侦察卫星:身插双翅,形似大鹏,这是它的外形。
它的功能是搜集军事目标,拍摄飞机、潜艇、坦克、大炮等。
最后写侦察卫星十分得意地说的话,进一步说明它的功能。
气象卫星:先讲它“扇动着双翅”“慢悠悠地”飞行的样子。
接着讲它的功能是拍摄云图,准确地将云图发给地球,还能发出预告台风或飓风就要来临的紧急信号。
最后通过写气象卫星庄重的自述,说明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
导航卫星:先讲它的外形像一只悬挂的宫灯。
接着讲船舶、潜艇和飞机听见它的叫声,按它指引的航向,准确地开往目的地,它的功能是导航。
通信卫星:先讲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这是它的外形。
其功能是敏捷地把地面上发出来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地转发出去。
最后写通信卫星说的话,进一步说明它的功能。
资源卫星:先讲它的外形,挺着一个大肚皮,捧着各种照相机和其他仪器。
接着写它不停地给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拍照,把得到的各种信息加以整理,分类发给各个用户。
人们利用这些信息勘测矿藏,捕捞鱼虾等,这是它的功能。
最后写资源卫星自豪地说的话,进一步说明它的作用。
课文在介绍这几种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同学们看电影,来介绍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
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这也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最新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课件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在 异 乡/为 异 客 , bèi
每 逢 佳 节/倍/思 亲 。 遥 知 兄 弟/登/高 处 , 遍 插 茱 萸/少/一 人 。
别的,其他的。
单独。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碰见;遇到。 加倍。
诗意:我一个人客居在 异地他乡,每到重阳佳节 就加倍思念亲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向牧童询问哪里
有酒家可以歇脚,他 指了指远处杏花盛开 的小村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情景交融:“雨纷纷”写的是当时春雨淅 沥的意境。清明节是与亲友游玩踏青或扫墓 的日子,可是诗人却孤身独行,触景伤怀, 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诗歌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用“雨纷纷”形容雨中行路人复杂的心 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俏皮的一指,抹 去诗人心中的阴云,使全 诗的气氛豁然开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凄迷感伤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鲜明生动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先抑后扬, 对比交错, 相映成趣。
清明
清明——雨纷纷 触景 行人——欲断魂 伤怀
酒家——何处有 借酒 牧童——杏花村 消愁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在异乡
为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想家乡
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倍感 孤单
情景 交融
思念亲人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 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 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情怀。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除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最新SJ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8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生疏”造句;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生字卡、词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切水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揭示课题,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揭示课题后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指导1、出示自学题。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循,案。
(2) 解释词语,学生试答,教师评议。
4、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5、齐读课文。
自由轻声按要求读课文。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清晰生疏循规蹈矩感触魅力图案鲜为人知创造力三、课后作业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检查其他生字掌握情况。
3、进行扩词练习。
按要求描红、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注意卷面整洁,把生字写得整齐、漂亮。
第2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上一课学习的8个词语,同时指二人上黑板听写,师生评议。
其他人听写后自行核对订正。
2、指名读课文。
第1、2自然段。
3、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这里用两个“新”有什么含义?小男孩是常客,却差不多每天带来新闻、新本领,可见得是常来常新,怪招人喜爱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小组代表展示设计的春联、月饼、背诵中秋节诗句。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对腊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认识,这些节日相比较其他节日来说学生接触的较少
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预设:学生查找的内容可能大多关于春节、元宵等众所周知的节日,对于部分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过节氛围较轻的节日查找资料不足,内容不够丰富,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同学们将搜集到的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与身边的伙伴分享。
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课标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通过指导学生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
(3)图片识字:茱萸、屠苏。
三、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诗歌, 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把诗句读通, 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依次出示诗歌,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教案序号:课题:9.古诗三首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 认识7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 感受节日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 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巩固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 有些要求会写的生字还比较难。你都记住了吗?让我们来看拼音写汉字吧!写得正确还不够哦, 一定要写得端正、美观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doc
二、自读诗歌,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中
部分生字的正确朗读,同时指导学生感知诗歌
的朗读节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学生注意诗中部分生字
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的正确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
音。
3.指名朗读诗歌,提醒“屠、符”两个生字及 指名朗读诗歌
学生试着讲解诗句的意思,教师简单补充(阵阵
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师:你们似乎又闻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
生:闻到了屠苏酒的味道在温暖的春风里到处
飘散
师:人们在元日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
生:喝屠苏酒据说可以祛陈瘟疫。(板书:喝屠
苏酒)
课件继续出示句子“春风送暖入屠苏”,引导
学生再次简述诗意。教师适时补充诗意(人们在
庭坚《清明》
B.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一高翥
《清明日对酒》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一一高
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教师适时进行范
读指导。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
3.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清明》,边读边 《清明》,边读边融入到
融入到诗歌画面中,感受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浓 诗歌画面中,感受诗歌
和煦的春风里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学生从中
感知人们欢乐的心情。(板书:欢乐)
(2)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明亮的旭日冉冉升
起,照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同学们,此时你们 学生继续展开想象
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新的桃符十分鲜艳….)
教师归纳板书:新桃换旧符,适时引导学生将
后两句诗的大意连起来说一说,并予以补充理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至12课)(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tiāo
扌部
左右结构
挑选 挑水
妈妈快过生日了,她精心挑选了 一份礼物准备送给妈妈。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xiǎn
阝部 左右结构
危险 险情
闯红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我们 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tú
囗 部 全包围结构 图片 图画
这张风景图片非常漂亮,我要粘 贴到我的积累本里。
(二)过渡:我们不光要知道这两则寓言所
讲的故事,更要知道它们的寓意,学会活用这两 个成语。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一)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 1. 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读自 悟。 (展示课件第八屏) 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
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上均匀地裹着 一层白芝麻。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yún
匀称 匀出
写字时,用笔当如锥画沙,力求匀 称而锋芒不露。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zū
出租车 租界
他进了教室才发现,匆忙间竟然 把书包落在了出租车上。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chān
掺假 掺杂
市场里,吵闹声、叫卖声、讨价 声……掺杂在一起,非常热闹。
拼
音
词
语
zhá
火部 左右结构
油炸果 炸酱
家门口那卖油炸果的老板很友好, 总是帮助那些流浪的孩子。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9-12课、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导学案含课文同步知识点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导学案及知识点9.《古诗三首》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出示: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吗?这些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2.是啊,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是以三个传统节日为主题来写的,让我们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了解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吧!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读题、释题,了解这三首古诗里讲了哪三个传统节日。
5.(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屠、苏、魂、酒”等7个生字。
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能分别讲述三首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3.能默写《清明》。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字词运用(一)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旧jiù符fú 欲yù 魂hún 借jiè 酒jiǔ何hé 牧mù 兄xiōng 独dú 异yì 佳jiā屠苏 断魂 喝酒 牧童 兄弟 加倍(二)比一比,再组词。
换(更换) 借(借书) 异(异形) 佳(佳节)唤(呼唤) 惜(可惜) 导(指导) 挂(悬挂)(三)近义词。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异乡——他乡(四)反义词。
新——旧 异——同(五)词语解释。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绘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创新教案】(1)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宋临川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魂”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背诵三首古诗。
3.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日》(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同学们,春节过完不久,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回答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作“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B.吃年夜饭,喝酒庆祝C.贴对联2.教师归纳:(幻灯片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三、联系“春节”,想想“元日”过渡:其实,古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太大区别。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
1.会读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幻灯片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注。
(5)古诗朗读欣赏,学生配乐跟读。
(6)再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7)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8)送字宝宝回家。
(幻灯)2.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新课标EJ鄂教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7课儿童和平条约教学目标:1、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
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
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
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玉玲。
(出示人物图片)(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
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2)组内交流。
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教材解读
(一)《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二)看到这个题目,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内容呢?我了解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姥姥,她剪纸的水平怎么样?她剪过哪些纸?这些剪纸有什么寓意?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
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她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
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
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这里写的是什么呢,还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2、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精美的剪纸。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精美”。
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
话来写的。
文里写道: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经过姥姥的手,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现在哪里呢?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
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
四是借乡村人之口,来赞美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奶奶的手巧吗?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
文中写道: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知没多少功夫,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挤出来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是剪,手都有准头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鬼”。
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与下文遥相呼应。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所以文中继续写道:数九隆冬剪,炎炎夏日剪,树荫下剪,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
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
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
二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
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是剪”。
而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3、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云密雨多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
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
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
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
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
香醇了作者的一生。
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
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
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
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
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
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
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
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
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4、“缠”的韵味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
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
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
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
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
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纸的天地里,“我”体会到了兔子的快乐,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乐吗?我也体会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与朴实吗?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5、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
一是品姥姥。
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纸。
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
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
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
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
一个“梦”字。
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