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菌细胞的内含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

2、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类。

3、在真核生物中,TCA循环的酶反应在______内进行,在原核生物中,则在______内进行,但______酶是一例外,它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或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是结合在______上的。

4、摇床振荡培养通常用来培养______微生物,享格特的厌氧操作方法通常用来培养______菌。

5、菌物界中的菌物是指一大群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类。

6、微生物在现代生物分类系统中分别属于______界、______界、______界和______界。

7、描述指数期的三个重要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益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等。

9、微生物菌种保藏有两个原则,一是在菌种方面必须选用______;二是设法创造一个优
良的休眠条件,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0、抗原物质呈现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有三点,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细菌计数板每小格的体积是1/20000mm3。

()
12、实验室做固体培养基时,常加1.8%的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
量通常是0.5%。

()
13、原核生物呼吸链的P/O比一般较真核生物高。

()
14、TMV衣壳是由许多衣壳粒所构成,衣壳粒是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在核心外围的。

()
15、Mucor和Rhizopus的绝大多数有性生殖靠异宗配合形成接合孢子。

()
16、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的权威著作《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 版)于1923年问世。

()
17、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都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
18、由于空气中不存在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故其中没有原生的微生物区系。

()
19、所有微生物产生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都产生黏性末端。

()
20、Ig的单体是2价的,双体是4价的,五体则是10价的。

()
三、选择题
21、在部分G-致病菌,例如淋病奈氏球菌中,()是其致病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A.鞭毛
B.性毛
C.纤毛
D.菌毛
22、在肽聚糖合成过程中,为让其前体分子顺利通过疏水性的细胞膜而转移至膜外进一步合成,必须借助于()。

A.UDP核苷酸
B.细菌萜醇
C.“Park”核苷酸
D.类固醇甾体
23、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它在真菌中()。

A.普遍存在
B.很少发现
C.还未发现
D.不存在
24、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其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

A.10%
B.5%
C.1%
D.20%
25、红螺菌科的细菌(即紫色无硫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无机营养型
B.光能有机营养型
C.化能无机营养型
D.化能有机营养型
26、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

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
B.有F质粒参加
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
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片段来完成
27、在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A.温度
B.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
C.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
D.稀释度
28、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A.巴斯德
B.科赫
C.列文虎克
D.别依林克(M. Beijernck)
29、人体中可对外来异物既具有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又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

A.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
B.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30、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A.嗜热微生物
B.嗜冷微生物
C.嗜酸微生物
D.嗜压微生物
四、名词解释
31、缺壁细菌
32、温和噬菌体
33、碳酸盐呼吸(carbonate respiration)
34、有性杂交
35、免疫
五、简答题
36、试描述脉孢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作用。

37、为什么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
38、试列表比较由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

39、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0、根据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将古生菌分为几个类群?写出各类群的名称。

六、论述题
41、病原微生物是怎样侵害人体的?为什么感染和疾病不是同一概念?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会有怎样的后果?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贮藏物;磁小体;羧酶体;气泡
2、【答案】干扰缺损病毒;卫星病毒;条件缺损病毒;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3、【答案】线粒体;细胞质;琥珀酸脱氢;膜
4、【答案】好气;专性厌氧
5、【答案】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真菌;粘菌;假菌(卵菌)
6、【答案】原核生物;真菌;原生生物;病毒
7、【答案】繁殖代数;生长速率常数;代时
8、【答案】转化有机物为速效养分如氨化作用;转化无效矿物元素为有效元素;产生生长刺激物促进生长;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原菌
9、【答案】纯种的休眠体;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营养;添加保护剂
10、【答案】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结构较复杂;异物性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对
13、【答案】错
14、【答案】对
15、【答案】对
16、【答案】对
17、【答案】错
18、【答案】对
19、【答案】错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D
27、【答案】D
28、【答案】B
29、【答案】B
30、【答案】C
四、名词解释
31、答:缺壁细菌是指没有细胞壁或细胞壁残缺不全的细菌。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还可以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菌。

32、答:温和噬菌体是指其在侵入细菌后,并不像烈性噬菌体那样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它们的核酸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上,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的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33、答:碳酸盐呼吸是一类以CO2或重碳酸盐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

根据
其还原产物不同而分两类:其一是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碳酸盐呼吸,其二是产乙酸细菌产
生乙酸的碳酸盐呼吸。

34、答:有性杂交是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结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

在真核微生物中,是指通过性细胞间或体细胞间的
接合和随之发生的减数分裂与遗传重组,产生不同于亲本遗传型的子代的过程。

35、答:免疫是指机体对体内外生物性刺激的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识别异物、排除异物、消灭异物的生理功能,或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抗原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

传染
与免疫是病原菌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五、简答题
36、答:(1)脉孢菌形态特征
①具有疏松网状的长菌丝,有隔膜、分枝,多核,腐生;
②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类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球形成分枝链,小型分生孢子圆形较小,成链状或头状簇生;
③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子囊壳内的长圆形子囊中,子囊内生8个子囊
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
④黑绿色,表面有纵向脉纹。

(2)脉孢菌的作用
脉孢菌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菌体含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用作饲料;同时也可
对实验室及食品工业造成污染。

37、答: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
因子的原因如下:(1)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
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
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2)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
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

38、答:由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比较如表2-5-1
所示。

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比较
39、答:微生物生态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1)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
①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②研究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
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
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
衡等提供科学的基础。

40、答:根据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将古生菌分为5个类群:
(1)类群1,甲烷嗜热菌和极端嗜热的S0代谢菌;
(2)类群2,产甲烷古生菌;
(3)类群3,极端嗜盐的古生菌;
(4)类群4,嗜热、嗜酸的热原体;(5)类群5,还原硫酸盐的古生菌。

六、论述题
41、答:(1)病原微生物侵害人体的机理
不同的病原体侵入人体的途径不同。

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
的自然开口、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
进入机体内部。

极少数(如血吸虫、钩虫)能穿过皮肤;有的(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
病毒)能穿过黏膜,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
能附着在黏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2)感染和疾病不是同一概念的原因
①感染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一方面,病
原体入侵机体,损害宿主的细胞和组织;另一方面,机体的种种免疫防御功能,力图杀灭、中和、排除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

感染的建立,首先要有病原体的接触。

它们具有侵袭宿
主机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性物质等能力。

②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感染和疾病不是同一概念。

大多数感染是亚临床的、不明显的、不产生任何显著的性状与
体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
命活动过程。

(3)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的后果
感染是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指机械防御、非特异性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若寄生物在宿主体内长期维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
则不致发生传染病;相反,若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并产生有害的酶和毒素,
就导致其宿主发生传染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可能的3种后果:
①隐性传染
隐性感染是指宿主的免疫力很强,病原菌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
体彻底消灭,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的感染方式。

②带菌状态
带菌状态是指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
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

在隐性传染或传染病痊愈后,宿主常会成为带菌者,
如不注意,就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十分危险。

如“伤寒玛丽”。

③显性传染
显性传染是指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
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从而出
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感染方式。

a.按发病时间的长短:显性传染可分为急性传染(如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和慢性传
染(如结核病、麻风病、艾滋病和克雅氏病等)两种。

b.按发病部位的不同:显性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两种。

c.按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显性传染可分成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4类,严重程度依次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