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
项目一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教学设计
新授课 1课时
一、【课前导入】
1、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激发学生兴趣。
2、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片,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导出课题《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二、【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等活动,增强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
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人依赖于自然”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生态环境的含义”
四、知识框架
五、共同探究
(一)美在大自然
大自然美在哪里?(或: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1、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享受,带给我们 ,带给我们对生活的;
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启迪我们的。
3、置身祖国大地,饱览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人依赖于自然
1、为什么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大自然孕育了 ,养育了。
(2)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3)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等最基本的
(4)离开了,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人与自然是。
2、生态环境包括哪些要素?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都属于生态环境。
3、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
就在眼前。
唯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拥有充足的 ,才能欣赏到丰富的和 ,才能拥有的发展空间。
4、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应该怎样做?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有也有能力,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 ,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
六、课堂小结
七、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美在大自然
1.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美在大自然”的摄影展,下列是组委会收集到的一些照片,你认为其中不合适的是( )
A.松奇石秀的黄山美景
B.夏日大明湖的荷花满塘
C.几位同学扶起摔倒的老人
D.海上波光,日出天际
2.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放松自己,赏景、爬山、游泳、呼吸新鲜空气,使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使沉重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也促进了形体的健美。
这表明美丽的大自然( )
①能带给我们欢乐②能陶冶我们的情操③是我们丰富物质生活的唯一途径④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二人依赖于自然
3.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不可分割。
大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这表明( )
A.大自然养育了生命,是人类的母亲
B.大自然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无关
C.离开了大自然,人类仍可以生存
D.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4.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华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吞噬。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离开了大自然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B.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
C.人类应保护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不大(二)非选择题
1、在海利根斯塔特,贝多芬经常出现在寂静森林的浓荫处,乡村牧场的碧草间。
穿过狭窄的翠谷,有条林中小道,草木葱茏,清涧流淌,这是贝多芬经常散步的地方,后人称之为“贝多芬小道”。
在这里,贝多芬漫步、构思、创作,用音乐虔诚地歌颂着大自然的辉煌壮丽,万千气象;也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些著名的奏鸣曲和变奏曲。
(1)贝多芬取得的成就与“贝多芬小道”有什么关系?
(2)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2017年12月20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解决突出
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
”如何才能打好打赢这场硬仗?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希望早日实现“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在你的身边,哪些事物属于生态环境?
(2)请简要分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原因。
八、拓展延伸
做一份关于自己周围环境现状以及如何保护治理环境的调查报告。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思维训练,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已经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
基于学生的以上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所以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有活动探究法。
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效果分析
为了达到三维目标,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层层推进对问题的认识,将环境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课堂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参与,在不断的探讨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在看到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效果不好的地方。
如:
1、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片时,如果能以优美的音乐来衬托图片,再让学生欣赏,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我没能很好的调动起个别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导致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3、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有点琐碎。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第15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一项目《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内容。
本项内容分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美在大自然,主要
讲了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第二层次是人依赖于自然,主要讲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的要素,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及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学好本项内容可以使学生增强热爱美丽大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因此,本项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本项内容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美在大自然
1.某校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美在大自然”的摄影展,下列是组委会收集到的一些照片,你认为其中不合适的是( )
A.松奇石秀的黄山美景
B.夏日大明湖的荷花满塘
C.几位同学扶起摔倒的老人
D.海上波光,日出天际
2.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放松自己,赏景、爬山、游泳、呼吸新鲜空气,使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使沉重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也促进了形体的健美。
这表明美丽的大自然( )
①能带给我们欢乐②能陶冶我们的情操③是我们丰富物质生活的唯一途径④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二人依赖于自然
3.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不可分割。
大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这表明( )
A.大自然养育了生命,是人类的母亲
B.大自然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无关
C.离开了大自然,人类仍可以生存
D.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4.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华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吞噬。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离开了大自然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B.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
C.人类应保护大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不大
二、非选择题
1、在海利根斯塔特,贝多芬经常出现在寂静森林的浓荫处,乡村牧场的碧草间。
穿过狭窄的翠谷,有条林中小道,草木葱茏,清涧流淌,这是贝多芬经常散步的地方,后人称之为“贝多芬小道”。
在这里,贝多芬漫步、构思、创作,用音乐虔诚地歌颂着大自然的辉煌壮丽,万千气象;也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些著名的奏鸣曲和变奏曲。
(1)贝多芬取得的成就与“贝多芬小道”有什么关系?
(2)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2017年12月20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
”如何才能打好打赢这场硬仗?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希望早日实现“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在你的身边,哪些事物属于生态环境?
(3)请简要分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原因。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课后反思
本节课共有两个层次,美在大自然和人依赖于自然,我紧紧围绕“人依赖于自然”这一学习重点来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等活动,增强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
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着以上学习目标,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层层推进对问题的认识,将环境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课堂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参与,在不断的探讨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就这节课而言,我感觉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
如:
1.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大自然图片时,如果能以优美的音乐来衬托图片,再让学生欣赏,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我没能很好的调动起个别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导致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3.我的语言有点琐碎。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多方面提升自己。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课标分析
鲁人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我执教的《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学习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有明确体现: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等活动,增强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
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