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现状分析
扬国俊;李宁;王保伟
【摘要】医学营养专业是一个新兴并具有前景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医学营养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医学营养专业在医院、社区等健康服务行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急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支撑.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4(032)015
【总页数】3页(P16-18)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营养师
【作者】扬国俊;李宁;王保伟
【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119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1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1 医学营养专业发展历程
医学营养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20世纪20—50年代,当时的燕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家政系开设有营养学知识课程。

解放后,我国医学营养专业经历了在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到因医学专业目录调整取消,最后顺应市场经济需求而又恢复的艰辛历程[1]。

1985年,中山医科大学重新设立营养
系,开设医学营养学专业。

两年后,浙江医科大学也随之招收营养学专业本科生,由此,营养师由高校培养。

1999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撤销了医学营养学三级专业。

在随后的10年间,本科层次就只有极少数院校还保留医学营养专业。

例如,中山大学在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医学营养学方向培养,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我国营养医师的培养基地。

但这种少量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营养师的需求,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渐渐萎缩。

近年来,医学营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06年我院医学营养专业开始招生。

目前,高职高专层面开设医学营养专业的学校有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数十所。

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行业和学科发展对部分专业门类进行了增减、拆分、合并及更名。

如医学门类中的“预防医学类”更名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同时新增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随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在本科层面增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据统计,国内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46所。

总之,我国医学营养专业被纳入高等教育的时间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传统的专科教育被视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

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课程设置与本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基本类似。

多数本、专科院校都开设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健康教育学、基础营养学、公共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学、食品工艺等课程,部分院校开设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烹饪学基础、保健食品、药膳食疗、中医养生学等课程。

多数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过度强调学科建设,对技能培养重视不够,实验实训课所占学时比例较低。

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偏重于学术研究,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较为灵活。

不同院系及不同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多数院校开设有学位基础课(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专业基础课(营养与疾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前沿讲座,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文献检索),专业选修课(实验动物学、医学分子遗传学、多元统计方法与SAS软件、医学分
子生物学、高级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将给社会输送大批医学营养专业人才,为营养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3 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我校近5年500名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医学营养专业毕
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就业单位多集中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健康服务行业。

具体是: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营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25%,健康服务行业(健康
管理中心、保健食品生产和营销企业、餐饮和配膳公司等)占39%,商贸企业占16%,专升本或读研占10%,其他占10%。

但是,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就业率较低、就业单位层次不高等问题。

4 居民的营养现状迫切需要医学营养专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病症患病率持续下降,同时我国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注重饮食卫生和合理营养。

广大居民迫切需要医学营养专业技术人员对营养相关疾病进行诊治,对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进行指导,以提高全民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

5 营养立法步伐缓慢,制约医学营养专业发展
目前,国内营养立法步伐缓慢,临床营养师处于尴尬境地。

本科层次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规定理学学士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2000年,卫生部出台了营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院的营养师必须参加这项考试,考试通过后可以在营养科工作,但没有处方权。

在美国,70%以上的医院设
有由医师、临床营养师、药剂师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2]。

美国的临床营养师在医用食品的使用决定方面已超过医师而起主导作用。

目前,国内尚无医学营养方面的立法,未对医用食品进行定义,医用食品或临床营养制剂无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分类。

因此,临床营养制剂只能通过药品或普通食品进入市场。

但实际上,临床营养制剂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品,更不同于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

医学营养专业的发展亟待完善的法律提供支撑。

6 建议
6.1 加强医学营养专业建设
6.1.1 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合理定位有助于提高就业稳定性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层次要求高,在医院营养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占主导地位。

因此,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业,应向基层社区及其他行业拓展就业渠道。

医学营养专业就业面广,可供就业的领域很多,如餐饮服务管理行业,幼儿园保健医岗位,为个人、社会公共保健领域和社会服务部门提供营养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等[3]。

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高职高专医学营养专业定
位应该是培养面向健康服务行业的能够胜任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医学营养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定位,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学生技能培养。

现阶段,医学营养不只是营养缺乏病的防治,也不仅限于疾病的营养治疗,机体营养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均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对已有营养不良病的患者实
施营养治疗,还要对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要求公共营养师和临床营养师有足够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去完成本职工作。

例如,我国传统的营养治疗模式“以肠外为主、肠内为辅”,不仅造成肠外制剂滥用,而且增加患者并发症的机会。

当前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标准是“采用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4~6]。

因此,医学营养专业只有合理定位,才能适应专业发展。

6.1.2 加强医学营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医学营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培养高端技能型医学营养专门人才时,应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对兼职教师的筛选。

通过多种渠道培训专职教师,如到医院营养科、食品生产企业、健康咨询公司、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进行培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在兼职教师选择上,应严格选择标准、切实核定带教能力,聘请一批业务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外聘教师授课。

多种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和热情。

6.1.3 重视医学营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医学营养专业专科学生技能培养,加强与省市级医院及食品企业的联系,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目前我校已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联合,建立了较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已有的省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实践技能考核,探索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模式,探讨校院(企)联合办学管理机制。

根据学生自身条件,结合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考取公共营养师、临床营养师及营养配菜员资格证书,培养和提高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7]。

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适应医院、幼儿园和企业等健康服务行业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的对接。

6.1.4 规范营养师培训自2003年全国大规模开始营养师培训认证以来,全国营养师培训机构培训各类别、各领域的营养师已经超过10万余人,对医学营养专业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培训不规范,存在学员缺乏医学知识、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培训教材不规范、培训时间短、缺乏实践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拥有营养师证书的人员职业能力参差不齐,且根本没有医学专业基础的人员占较大比例。

营养师培训工作亟待进一步规范。

6.1.5 强化医学营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对营养师开展营养知识宣传、膳食指导等工作十分重要。

医学营养专业开设人文素质课,有利于临床营养师、公共营养师与患者、被服务人群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临床营养师和公共营养师正常开展工作,提高服务效果。

6.2 加快营养立法步伐
目前,在我国只有47%的医院设有营养科,具备营养师资格的人员仅占22%[8],对营养师、医用食品、临床营养制剂等缺乏完善的配套管理机制。

因此,加快营养立法步伐,规范医学营养专业的教学管理,界定营养师的地位和权限,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我国亟待尽快制定和出台营养相关法律,明确医用食品审批、生产、销售诸多环节的基本技术要求、法律责任,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以及由谁开出营养制剂或医用食品的资质等。

并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促进营养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营养学科的健康发展。

7 前景展望
时代呼唤营养师,时代需要医学营养专业。

为满足近期营养工作需要,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在各省设立了营养师培训基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受国务院法制办的委托,组织专家起草了《国民营养管理条例》。

根据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新形势,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对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的相关规定。

其中,卫生部2009年印发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三级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其他医院可设立营养诊室”“营养医师人数与医院床位数之比至少为1∶150,营养技师与营养
医师应按照1∶1的比例配备,营养护士应不少于3人”。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并规定,今后各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食品企业、运动队、健身俱乐部、大型宾馆、饭店、体检中心、100人以上的职工食堂将强制配备专门的公共营养师;只有持
有公共营养师或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以进行保健品直销工作。

这些规定若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必将为营养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营养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目前,国内尚有400万的人才缺口。

随着相关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对营养学认识
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营养、保健、健身和养生的重要性,将会大大增加营养师的市场需求,医学营养专业及营养师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杜寿玢,李珏声.我国营养专业教育的历史回顾[J].营养学报,2006,28(2):106-107.
[2]翟青,朱斌,安国华,等.肠外营养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5,16(11):862-864.
[3]曹华,杨凤琼,兰小群.医学营养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114-115.
[4]王建,易龙,舒晓亮,等.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7):5-9.
[5]熊睿.临床营养支持方法发展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79.
[6]黎介寿.临床营养支持策略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2):953-955.
[7]饶春平,句连云,徐文慧.浅谈如何培养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J].卫生职
业教育,2010,28(16):14-15.
[8]卢宏丽.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6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