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三单元文言及阅读小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下三单元文言及阅读小测
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15题4分,16题3分,共35分)
(一)《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大易.小(交换)
B.秦王不悦.(高兴)C岂直.五百里哉(仅仅)D非若是.也(对的)
2.选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以头抢.地尔(撞)
B.轻.寡人与(轻视)
C.唐雎不辱.使命(辱没)
D. 请广.于君(广大)
3.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跟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天子之怒B专诸之刺王僚也C此皆布衣之士D布衣之怒
4. 选出“而”与“而君逆寡人者”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挺剑而起
C.为坛而盟
D.长跪而谢之
(二)送东阳马生序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廉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B.久而乃和.和:暖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8.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必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之
D.言和.而色夷和:谦和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义項是()
A.有司业、博士
..
..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吋用心
..之盛而骄乡人者
..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3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三)《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
B.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于.生者(在)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获得)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选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3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红朵百合(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
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
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
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
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
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
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
花苞优雅地绽放了。
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
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
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
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
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
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
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
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
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
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
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
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7.请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
(2分)
18.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19.品析语言。
(3分)
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3分)
21.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是:代词,这,这样。
2.D 【解析】广:增广,扩充。
3.C 【解析】C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BD三项中的“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
4.A 【解析】A项:表转折,然而。
B、D项连词,表修饰。
C项:表顺承,然后,就。
5.D【解析】乐:以……为乐
6.C【解析】A.助词,的/代词,代指千里马。
B.连词,来/介词,用,把。
C.而,表转折关系,却。
D.介词,对于/介词,比。
7.B
8.A
9.A 【解析】岁:每年
10.A【解析】A项“博士”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古代学官名,是古代教授经学的一种官职,一般由博学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充任”,今义为“学位的最高一级”。
11.C【解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并不是为了赞美马生。
12.D 【解析】ABC.正确;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
13.B 【解析】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B.正确;
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于:比;
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14.B 【解析】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正确;
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有误,都是指自家方面。
15.①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心,思想。
②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16.“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可简写为:(1)“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
(2)勿丧“义”;在“义”的基础上对事物“辨礼义”。
(第2问,两方面都要写到)
17.(2分)我买回红朵百合和它的开放(1分)以及“我”的感受(1分)。
百合花的开放;“我”的感受。
各1分
18.(3分)开始时惊喜地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1分),夜间绽放时兴奋和欣喜(1分),最后安静下来(1分)。
惊喜、惊讶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开出美丽的——绽放的兴奋——最后的内心平静爱、安静三点之外,写其他词语的扣1分!
19.(3分)(3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1分),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只赏析一种修辞手法的,后面写再全面也只给2分;修辞手法写两个的,分析欠缺一点的---写出情感的,可以给3分。
20.(3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1分),写出花儿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1分),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1分)。
21.(4分)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2分);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