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课件:单元知能整合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3)抓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思乡怀 旧诗歌表达的是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送别诗写离愁别绪,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咏史 诗则借古人写己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多阅读古 诗,熟悉了古诗的题材,便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通过幽美的画面,展示了意境的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 赏、喜爱、留恋和神往 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强烈地抨击了将领 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
-4-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诗歌 《石头 城》 《李凭 箜篌引》
老天爷就一定要降大任于我,让我独自享受空旷的街 念:为什么父亲不来
道、明亮的路灯以及呼啸的北风吗?①
接“我”?
-16-
单元知能整合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考点·内引外联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不知不觉,离家近了…… 然后我用足力气蹬上最后一个坡,“邻邻——”母亲的声音 从风中传来,不会听错了吧? 我转过头,刹那间愣住了。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那么乱,嘴唇是干的,手插在上衣口袋里, 整个人缩成了一个团。她见了我,唇裂开,笑了。背着路灯 的光,我依然可以感觉到她温暖如春的表情,路灯昏黄的光 和红色的羽绒服在她身上,有种俗气而幸福的美。②
(4)抓意象。诗歌的意象与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均有关联。阅读诗 歌,不仅要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每个意象在诗中的不同 地位和作用。意象有主次之分,有中心意象和一般意象之别。
-9-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5)抓首尾句(联)。首句(联)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句(联)抒 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 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尾联明显地透露出 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6-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2.知背景,揣摩意图。 诗言志,词缘情。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一条捷径。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息息 相关。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 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 了解诗歌的背景一是靠平时学习积累,二靠临场发挥。有时,诗 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诗句中和注释中。准确获取 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不 可或缺的。
-14-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 二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而 不是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 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为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 上天涯黎族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 经描述的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 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 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 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②此段外貌描 写很传神,将母 爱的光辉反射 了出来。
-17-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你爸喝醉了,没去接你,我把他安顿好就在家里给
你熬粥,后来又出来等你,你快先骑车回去吧,家里的
粥还是热的。”
“我们一起走。”
“不了,我还是步行回家,不耽误你了。”
-3-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诗歌 《登高》 《旅夜书 怀》 《琵琶行》 《登幽州 台歌》 《终南山》
《燕歌行》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通过对秋景图悲凉之气的描绘,反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 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诗人描写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 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遭 受贬谪的抑郁凄苦之情
通过对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抑郁难平的愁苦心情,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诗人饱含深情地叙事,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深情,鲜明 而强烈地显示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 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和关切 描绘了诗人登岳阳楼所看到的阔大磅礴的景象,联想到个 人、国家的情势,由个人推及国家,胸中装着黎民社稷,反映了 诗人无比宽广的襟怀
-7-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抓整体,理解内容。 (1)抓关键词。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选词炼字,可以说流传至今 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有些古诗,诗人往往用一 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 诗歌感情的基调。如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中“孤舟” 一词,可推知作者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李白的《春夜洛阳城 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由诗句中“折柳”推 知送别之意,由“故园情”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抓诗句。准确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后,就要全面理解诗句的 含义,否则,如果孤立地理解几个关键词,没有把字词与句子联系起 来,也没有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那么,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全面地 理解诗句的含义,就会顾此失彼。
-12-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解析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典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到这 丛竹掩映的地方,过着隐逸的生活。结合注解,诗人在长安求仕未 果,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矛盾。 答案要点(1)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 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2)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13-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宋]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 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 态度。
-11-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唐]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 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2-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诗歌 《梦游天姥吟 留别》
《蜀道难》
《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叔 云》
《兵车行》
《登岳阳楼》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人以纵览古今、明察世事的超脱姿态,表示了轻视权贵的 坚定情志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 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末针对时局抒发感慨,寄寓着诗人 的隐忧与关切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 儒道释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 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5-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古人说“诗言志”,本单元所学习的唐代诗歌名作,都熔铸了作者深沉 炽烈的思想感情。下面这篇文章就具备这一特点,我们以此为例, 分析写作这类文章时应注意的问题。
-5-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那么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
1.审标题,搜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递出很多信息。 如晏几道的《思远人》,题目“思远人”,意为思念远行的人。联系诗 句,就知道本首词是写思念远行之人的,为全面理解内容找到了突 破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内容(送别)、 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明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 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答题。
【范文】
【旁批】
昏黄的路灯下
从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中回过神来,把自己裹在大大的
羽绒服里,围巾、护膝、手套、口罩全都弄好,然后迎
接那冬天的洗礼。
尽管回家的路上风不大,但还是习惯性地打了个喷嚏。 ①此处把对父亲的
一想到家里的温暖心里就委屈,明明家里有车,父亲为 埋怨表达得很自然, 什么不来接我?住得很近的高二学姐们都是早送晚接, 也给了读者一个悬
个陌生的半年,每个夜晚回家,她总是在等我。可是, 表现却总是很平常,很
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是咳嗽,又总坚持在夜里等 细微。
单元知能整合
-1-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在诗歌鉴赏评价方面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 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 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要因素。在每个形象中,都渗 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 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高考热点之一。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风格、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渗透着作者不同的 观点态度。我们不妨借此分析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先来看课内相关知识:
我又一次回头看她。
③这一段抒情很动人,
她向我招手,头发依然是乱的,她用手理了理。
这是母爱的真情感动
路灯的光、风以及她的样子,在我心中定格成了一幅 了作者。
如火焰一般的画面,每当我在学校里想她,就闭上眼, ④此段语言平易,却情
那幅炽热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③
浓似火,伟大的母爱总
从夏天,到秋天,又到冬天,又是一个半年,又过了一 是无私的,博大的,它的
(6)抓注释。阅读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 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10-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4.悟意境,把握主题。 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和抒发的主观感情,两者有机融合,构成了 诗歌的意境。它体现出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品位,既是诗歌的内容体 现,也是诗歌主题的载体。缺失意境的诗歌,不可能表达出鲜明的 主题。虽然高考一般不会直接就意境设题,但是,几乎所有的高考 诗歌鉴赏评价类试题,都与所考查的诗歌意境相关。理解诗歌的意 境,把握诗歌的主题,是备考的重点之一。 5.品语言,体会情感。 诗歌的语言是作者思维的外壳,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的喜、 怒、哀、乐,都是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诗歌的语言,是考生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依据,尤其要品出诗歌中 那些含蓄语言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形成正确的答案。
《锦瑟》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 感伤
诗人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 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 感伤,痛惜年华流逝而抱负成空,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的重重压 抑下不能舒展的痛苦和横遭埋没的悲剧命运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3)抓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思乡怀 旧诗歌表达的是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送别诗写离愁别绪,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咏史 诗则借古人写己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多阅读古 诗,熟悉了古诗的题材,便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通过幽美的画面,展示了意境的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 赏、喜爱、留恋和神往 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强烈地抨击了将领 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
-4-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诗歌 《石头 城》 《李凭 箜篌引》
老天爷就一定要降大任于我,让我独自享受空旷的街 念:为什么父亲不来
道、明亮的路灯以及呼啸的北风吗?①
接“我”?
-16-
单元知能整合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考点·内引外联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不知不觉,离家近了…… 然后我用足力气蹬上最后一个坡,“邻邻——”母亲的声音 从风中传来,不会听错了吧? 我转过头,刹那间愣住了。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那么乱,嘴唇是干的,手插在上衣口袋里, 整个人缩成了一个团。她见了我,唇裂开,笑了。背着路灯 的光,我依然可以感觉到她温暖如春的表情,路灯昏黄的光 和红色的羽绒服在她身上,有种俗气而幸福的美。②
(4)抓意象。诗歌的意象与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均有关联。阅读诗 歌,不仅要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每个意象在诗中的不同 地位和作用。意象有主次之分,有中心意象和一般意象之别。
-9-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5)抓首尾句(联)。首句(联)入题,写景叙事,引出情感;尾句(联)抒 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 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 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尾联明显地透露出 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6-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2.知背景,揣摩意图。 诗言志,词缘情。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一条捷径。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息息 相关。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 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 了解诗歌的背景一是靠平时学习积累,二靠临场发挥。有时,诗 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诗句中和注释中。准确获取 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不 可或缺的。
-14-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 二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而 不是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 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为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 上天涯黎族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 经描述的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 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 到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 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②此段外貌描 写很传神,将母 爱的光辉反射 了出来。
-17-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你爸喝醉了,没去接你,我把他安顿好就在家里给
你熬粥,后来又出来等你,你快先骑车回去吧,家里的
粥还是热的。”
“我们一起走。”
“不了,我还是步行回家,不耽误你了。”
-3-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诗歌 《登高》 《旅夜书 怀》 《琵琶行》 《登幽州 台歌》 《终南山》
《燕歌行》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通过对秋景图悲凉之气的描绘,反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 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诗人描写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 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遭 受贬谪的抑郁凄苦之情
通过对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抑郁难平的愁苦心情,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诗人饱含深情地叙事,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深情,鲜明 而强烈地显示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 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和关切 描绘了诗人登岳阳楼所看到的阔大磅礴的景象,联想到个 人、国家的情势,由个人推及国家,胸中装着黎民社稷,反映了 诗人无比宽广的襟怀
-7-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3.抓整体,理解内容。 (1)抓关键词。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选词炼字,可以说流传至今 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有些古诗,诗人往往用一 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 诗歌感情的基调。如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中“孤舟” 一词,可推知作者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李白的《春夜洛阳城 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由诗句中“折柳”推 知送别之意,由“故园情”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抓诗句。准确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后,就要全面理解诗句的 含义,否则,如果孤立地理解几个关键词,没有把字词与句子联系起 来,也没有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那么,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全面地 理解诗句的含义,就会顾此失彼。
-12-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解析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典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到这 丛竹掩映的地方,过着隐逸的生活。结合注解,诗人在长安求仕未 果,可以体会诗人内心的矛盾。 答案要点(1)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 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2)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13-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宋]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 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 态度。
-11-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唐]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 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2-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诗歌 《梦游天姥吟 留别》
《蜀道难》
《宣州谢朓楼 饯别校书叔 云》
《兵车行》
《登岳阳楼》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人以纵览古今、明察世事的超脱姿态,表示了轻视权贵的 坚定情志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 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末针对时局抒发感慨,寄寓着诗人 的隐忧与关切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 儒道释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 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5-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内引外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写写作作··步步步步推推进进
范文赏评 技法指律 写作练习
古人说“诗言志”,本单元所学习的唐代诗歌名作,都熔铸了作者深沉 炽烈的思想感情。下面这篇文章就具备这一特点,我们以此为例, 分析写作这类文章时应注意的问题。
-5-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那么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
1.审标题,搜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递出很多信息。 如晏几道的《思远人》,题目“思远人”,意为思念远行的人。联系诗 句,就知道本首词是写思念远行之人的,为全面理解内容找到了突 破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内容(送别)、 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明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 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答题。
【范文】
【旁批】
昏黄的路灯下
从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中回过神来,把自己裹在大大的
羽绒服里,围巾、护膝、手套、口罩全都弄好,然后迎
接那冬天的洗礼。
尽管回家的路上风不大,但还是习惯性地打了个喷嚏。 ①此处把对父亲的
一想到家里的温暖心里就委屈,明明家里有车,父亲为 埋怨表达得很自然, 什么不来接我?住得很近的高二学姐们都是早送晚接, 也给了读者一个悬
个陌生的半年,每个夜晚回家,她总是在等我。可是, 表现却总是很平常,很
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是咳嗽,又总坚持在夜里等 细微。
单元知能整合
-1-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在诗歌鉴赏评价方面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 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 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要因素。在每个形象中,都渗 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 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高考热点之一。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风格、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渗透着作者不同的 观点态度。我们不妨借此分析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先来看课内相关知识:
我又一次回头看她。
③这一段抒情很动人,
她向我招手,头发依然是乱的,她用手理了理。
这是母爱的真情感动
路灯的光、风以及她的样子,在我心中定格成了一幅 了作者。
如火焰一般的画面,每当我在学校里想她,就闭上眼, ④此段语言平易,却情
那幅炽热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③
浓似火,伟大的母爱总
从夏天,到秋天,又到冬天,又是一个半年,又过了一 是无私的,博大的,它的
(6)抓注释。阅读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 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10-
单元知能整合
考考点点··内内引引外外联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4.悟意境,把握主题。 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和抒发的主观感情,两者有机融合,构成了 诗歌的意境。它体现出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品位,既是诗歌的内容体 现,也是诗歌主题的载体。缺失意境的诗歌,不可能表达出鲜明的 主题。虽然高考一般不会直接就意境设题,但是,几乎所有的高考 诗歌鉴赏评价类试题,都与所考查的诗歌意境相关。理解诗歌的意 境,把握诗歌的主题,是备考的重点之一。 5.品语言,体会情感。 诗歌的语言是作者思维的外壳,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的喜、 怒、哀、乐,都是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诗歌的语言,是考生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依据,尤其要品出诗歌中 那些含蓄语言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形成正确的答案。
《锦瑟》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 感伤
诗人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 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 感伤,痛惜年华流逝而抱负成空,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的重重压 抑下不能舒展的痛苦和横遭埋没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