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供应链金融概况 (10)
1、供应链金融:优化资金流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10)
2、买方市场强化催生供应链金融服务 (13)
3、供应链金融“输血”中小企业 (14)
4、基于供应链结构的“1+N”模式14
(1)当核心企业为买方时 (15)
(2)当核心企业为卖方时 (16)
5、我国主要行业的应收账款规模(2011-2014) (16)
6、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在规模预测(2015-2020)20
二、供应链金融:良性互动达成多方共赢 (21)
1、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大降低 (21)
2、商业银行:主导转变为辅助 (22)
3、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打开增长空间 (23)
4、核心企业:增强供应链稳定性,提升竞争力 (23)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现状 (24)
1、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24)
(1)萌芽阶段 (24)
(2)成长阶段 (25)
(3)成熟阶段 (26)
2、精准“输血”的四种供应链融资模式 (26)
(1)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27)
(2)运营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28)
(3)销售阶段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模式 (30)
①简单融资租赁 (32)
②售后回租 (33)
③委托租赁 (33)
④杠杆租赁 (34)
⑤厂商租赁 (35)
⑥分成租赁 (35)
⑦国际融资转租赁 (35)
3、由商业银行单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时代已经过去 (36)
(1)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37)
(2)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40)
(3)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41)
4、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 (42)
(1)产业互联网平台切入供应链金融 (42)
①京东:“京保贝”供应链金融产品 (44)
②阿里:阿里小贷助力供应链金融 (45)
③苏宁:推出苏宁小贷,牵手银行 (46)
(2)商业银行开始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 (47)
(3)网贷供应链金融模式强势崛起 (47)
四、政策法规47
1、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48)
2、我国商业保理相关政策 (48)
近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器,经济资源向其倾斜存在必然性。
传统企业电商化进程加快,整合供应
链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成为趋势。
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作为我国未来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投资机会正逐渐凸显,给予增持评级。
供应链金融:面向产业链成员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里对应资金流的重要环节,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融资等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降低了对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需求,衍生出保理、融资租赁等模式。
供应链金融发力中小企业信贷领域。
中小企业由于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的要求,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
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更多的关注核心企业的资信情况,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进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
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核心企业以专业及信息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
首先,核心企业(包括物流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控制能
力以及较高的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
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也通过长期的商业活动了解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
其次,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其对于担保抵押的
要求,因此业务对手更多的是中大型企业。
综上,核心企业相比银行有着不可比拟的专业和信息优势,可以更好地针对具体的融资项目进行评估,承受银行不能承受之风险。
我们认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在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服务中小企业将更有机会。
供应链金融定义:作为供应链管理里对应资金流的重要环节,供应链金融将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融资等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降低了对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需求,衍生出保理、融资租赁等模式。
供应链金融业务除了融资安排,还涉及若干中间业务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支付结算、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
一。
中小企业由于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的要求,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
持。
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
以往针对中小企业硬件的评判标准已不再适用,供应链金融更多的关注核心企业的资信情况,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进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
供应链金融还可以通过核实贸易情况、第三方物流监管等方式去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供应链金融示意图。
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讲究的是基于供应链结构的特点及商品交易的把握,围绕“1”(即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为供应链上下游的“N”家企业提供全面灵活以及一揽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方式。
这种模式跳出传统针对单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的观念,创新性地让银行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在帮助整个供应链发展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新途径。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
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详细信息,也通过长期的商业活动了解上
下游企业经营状况,此类核心企业对接商业银行或P2P平台等资金来源,便能够以自身授信额度为担保向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
电商平台依靠庞大的上下游客户资源及由此形成的海量的交易信息,通过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人的经营与信用特征,判断其偿债能力。
交易行为数据比企业财务报表更直接、更真实,同时也大幅降低客户筛选成本。
商业银行也尝试自建或者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供应链
金融,并通过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化物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为大型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企业在该平台可以自助申请贷款,系统实时审批,自动放款。
银行自铺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
网贷平台逐渐成为银行信贷之外的供应链融资的资金来源。
网贷平台的低门槛、高效率则无疑为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福音。
网贷供
应链金融模式围绕借款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交易环节,通过产品设计管理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的资金流,把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而且供应链模式以其真实的贸易背景、透明的资金流向和更有实力的核心付款企业等优势,已经成为P2P投资者最青睐的模式。
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根据前瞻网产业研究院2014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以上。
假设这些应收账款100%充分利用作为银行贷款的潜在质押品,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潜力将非常巨大。
报告同时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近15万亿元左右。
一、供应链金融概况
1、供应链金融:优化资金流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是指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客户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商流、信
息流以及资金流(合称“四流”)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
集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连接起来,使他们分担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项职能协调发展,让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并降低相关成本。
供应链中的活动包括:订单处理、原材料和在制品存储、生产计划、作业排序、货物运输、产品库存、顾客服务等。
因此以往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资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流的状况将会决定企业的命运。
由于企业资金的支出和收入往往发生在不同的时刻,导致企业运作过程中会产生现金流缺口。
以生产型企业单阶段生产周期的资金需求来看,融资需求可能发生在接受订单的同时,因为订单项下所需要的原材料采购预付款很可能超过了企业的自有资金。
在此之后的生产阶段,企业一方面产生持有原材料等投入性库存,另一方面不断产生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向原材料等供应商结清货款,资金需求继续上升,并达到整个周期的峰值。
接下来,企业开始向下游发货,产生应收账款。
随着应收账款的回流,企业的资金需求
也随之回落。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实力强弱的不同导致它们在交易过程中并不处在完全平等的地位,
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有其自
身特点。
现代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几乎每一个供应链运营的环节都会伴随着大量的金融活动,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SCF)作为供应链管理里对应资金流的重要环节,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链为依托、以交易环节为重点、以资金调配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保证、以实现共赢为目标,为整条供应链提供融资等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如信用证)相比,供应链金融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降低了对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需求,从而衍生出保理、融资租赁等模式。
金融服务的提供也同时摒弃了以商业银行为单一主体的模式,拓展到以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等企业为主要组织者。
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因此由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变成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的系统性财务安排。
供
应俩金融业务除了融资安排,还涉及若干中间业务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支付结算、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在涉及国际贸易的领域还可以提供货币和利率互换等金融创新服务。
2、买方市场强化催生供应链金融服务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买方的议价能力上升,赊销已成为企业缓解自身财务压力采取的普遍做法。
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强势的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效率,但却为上游的供应商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企业资金周转需求加剧。
根据《2015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高达89.6%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业务中采用赊销,而且逾期和欠款是面临的主要风险。
调查也显示,过去一年中,80%的受访企业表示曾遭遇逾期付款,其中逾期金额也有上
升的趋势。
逾期付款发生增多的主因在于“竞争加剧”(31.8%)和融资来源匮乏(14.2%)。
因此,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缓解经营各阶段出现的资金缺口,供应商正不断加大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
3、供应链金融“输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商品流通的环节上往往处在产品价值链的末端,无法掌握定价权。
再加上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缺失,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然而,大量的企业由于资信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等原因无法达到银行信贷的要求,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广发银行在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三分之一中国小微企业“综合健康指数”低于基准值,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营发展较为困难。
《白皮书》称“成本压力大,利润低”和“融资难”成为主要的共性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抛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因素,“筹资扩张困难/借贷难”位列制约企业发
展的影响因素第一位。
《白皮书》同时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普遍呈现周期短、金额小、频次高、时间急的特征,需要更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为了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减少供应链整体的财务成本,供应链管理开始探索和强调提升资金流效率,加强参与企业的协作关系,构建整体的金融解决方案,最终促进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
4、基于供应链结构的“1+N”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讲究的是基于供应链结构的特点及商品交易的把握,围绕“1”(即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为供应链上下游的“N”家企业提供全面灵活以及一揽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方式。
这种模式跳出传统针对单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的观念,
创新性地让银行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在帮助整个供应链发展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新途径。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产业链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银行授信额度的企业。
在此前提下,核心企业掌握上游供应
商与下游经销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详细信息,也通过长期的商业活动了解上下游企业经营状况,此类核心企业对接商业银行或P2P 平台等资金来源,便能够以自身授信额度为担保向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供应链金融打破了传统贷款审批中只注重不动产抵押和担保人担保的局限,关注供应链中的企业在交易中产生的动产(货物及应收账款),根据动产带来现金流的自偿性以及融资可封闭运行的特点,以此弥补借款人较低的信用等级。
(1)当核心企业为买方时
当核心企业为买方时,供应链金融将风险控制主要落实在核心企业(即买方)上,对上游企业主要考察其商业合同履约能力,商业信用及账款的回购能力,减轻对财务和规模的要求。
适用业务的品种包括保理、商票保贴等。
金融机构再根据核心买方的偿付能力和意愿核准,专用于其作为买方的“1+N供应链融资”的控制限额。
相应的,融资方也获得用于向该核心企业供货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的限额。
(2)当核心企业为卖方时
当核心企业为卖方时,基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履约能力,通过卖方、银行和买方签订第三方协议的形式,以控制买方向其购买的有关商品的提货权为手段,为买方提供表内外融资用于支付卖方货款。
卖方承诺对买方未提取商品的价值所对应的到期未支付融资款项提供保证、回购、连带差额付款、调剂销售等责任的业务。
适用业务的品种包括保兑仓、先票后货等。
5、我国主要行业的应收账款规模(2011-2014)
我们针对有色金属、汽车、煤炭、木材家具、化工、医药、农产品、钢铁、电力设备、计算机通信共10个大类行业进行了应收账款规模的统计分析。
所有行业2011-2014年的应收账款总增长至少为45%以上,这说明赊销已逐渐成为现代贸易常见的支付方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农产品以及医药行业2011-2014年的应收账款增长达到70%以上。
其次,农产品、医药、计算机通信以及木材家具行业在2014年的同比增速上达到15%以上,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行业如计算机通信、
电力设备、汽车、化工、钢铁、煤炭的2014年应收账款规模均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与电力设备行业达到了万亿级别。
6、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在规模预测(2015-2020)
根据前瞻网产业研究院2014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以上。
假设这些应收账款100%充分利用作为银行贷款的潜在质押品,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潜力将非常巨大。
报告同时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在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近15万亿元左右。
二、供应链金融:良性互动达成多方共赢
1、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大降低
与传统银行授信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更具有包容性。
以往针对中小企业硬件的评判标准已不再适用,供应链金融更多的关注核心企业的资信情况,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基于整个产业链的
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资信评估,进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门槛。
供应链金融也有利于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是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过程中考虑的重点风险因素之一。
然而通过供应链金融,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接入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以及资信水平作出基本的判断,更好的控制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从而对整个供应链“产供销”的过程进行跟踪,确保资金流与物流相匹配,
保障供
应链的顺畅运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供应链金融还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依托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未来的货权作为抵押品,并结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性,可以设计出适用于供应链所有参与成员的一系列金融解决方案,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最后,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促进企业间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
核心企业能通过优化资金流加强自身供应链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中小企业也可以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自身的商业信用,节约融资成本,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顺畅。
在“双赢”模式下,核心企业会建立起严格的筛选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制度,从而决定是否能够进行长期的合作。
上下游中小企业也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实力从而与核心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稳定合作。
2、商业银行:主导转变为辅助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主导开展。
银行通过审查整个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在出现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出现之后,银行逐渐由主导的角色转变为资金提供方,业务开展的主体由核心企业承担。
这一模式的好处是核心企业作为行业专家以及信息流的交汇处,
有着银行不可比拟的专业和信息优势,可以更好地针对具体的融资项目进行评估。
银行则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辅助核心企业完成对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输血”。
3、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打开增长空间
物流金融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的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一方面,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施中可以充分发挥其物资仓储、价值评估和监管方面的优势,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有效地监督中小企业,降低融资风险,使得符合资质的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得资金融通,解决了“融资难”的困境。
另一方面,物流公司也可以整合物流和金融,提供融资服务和其他供应链金融的高附加值产品。
物流企业可以在解决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上中下游企业紧密的协作也可以帮助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提高物流企业长期竞争力。
4、核心企业:增强供应链稳定性,提升竞争力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既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题而无需花费自己的信用或其他成本。
上下游有效的融资安排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成本。
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与现金流管理,形成稳定供应和销售网络,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现状
1、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供应链金融是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从供应链角度对中小企业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转变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它打破了原来银行孤立考察单个企业静态信用的思维模式,而是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根据交易中形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有效的融资方案,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又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始于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在2006年6月提出“供应链金融”概念,并随之推出多种多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经历近10年的发展,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已经得以迅速成长,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萌芽阶段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级别较低、风险控制不力等原因,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所需资金,而很多资产丰富、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却有足够甚至多余的信贷额度。
中小企业发展遇阻的同时,相关的产业链随之也会出现失衡,最终将削弱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深圳发展银行于2006年率先提出了“1+N”
模式,供应链金融由此诞生。
供应链的“1”家核心企业是竞争力较强、资金雄厚且信誉较好的大企业,由于有真实的交易往来,它对于产业链中“N”个上下游企业的经营、资信情况比较了解。
出于对行业整体发展的考虑,在获得中小企业预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