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海程溪中学高二年下学期政治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52分
1、“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
B.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
C.坚持哲学对具体知识的指导
D.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
2、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②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
③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④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某著名哲学家举例说:“当我说我的桌子是存在的,这就是说,我能够看到、摸到它;如果我走出书房后说我的桌子是存在的,那就是说,我还能够看到、摸到它。
”下列论断与该哲学家的思想根本对立的是:
①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元素构成④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
这体现了: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智者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下去。
这启示我们认清流言: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②要坚持把科学理论作为鉴别流言的标准
③坚持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④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回避无用流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14年底发生的上海踩踏事件,引起了大家对踩踏事故应对措施的关注。
专家指出,应对事故,重在预防和自救。
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A.专家的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在踩踏事故中自救
C.认识事物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
D.善于总结方法是防止踩踏事故再次发生的前提
8、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
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 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 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 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13、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
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
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值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
A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 .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1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1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
“狼孩”现象佐证了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0、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④认识联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因为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
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25、2012年本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焦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
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
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
C.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D.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
26、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
二、非选择题:48分
27、有关媒体分析,美国对中国轮胎的特保限制措施一旦实施,由此造成的中国轮胎对美国出口的损失将达11亿美元。
同时还将涉及中国国内的轮胎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约10万工人的就业。
据中国橡胶协会秘书长范仁德介绍,特保案如果被认定,中国的轮胎业有可能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的状况。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磨擦和碰撞应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16分)
28、“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
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表
阅读上面表格,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16分)
29、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
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16分)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52分)
1-5:DADCD 6-10:ACABA
11-15:CBABA 16-20:CAACB 21-26:ABACAC
二:非选择题:(48分)
27、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措施。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全面、客观分析了经济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积极主动地参与、加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利益。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应充分行使世贸组织规定的主权国家的权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权益,同时积极承担世贸组织规定的各项义务。
28、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我国从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转向“适度宽松”,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
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9、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
[评分说明]须准确展开原理,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