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探索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探索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作者:王智礼,徐敏,李盛萍,等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
摘要:介绍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健康医学院根据上海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新兴产业的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在具有较好贯通基础的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和医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尝试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培养;现代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9)07-002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的发展任务。
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始在本市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试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2010年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了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和医学生物技术6个专业尝试中高职贯通培养,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各试点专业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五年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组织教学,以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至2018年7月,接受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毕业学生数达到1 050人。
两校在上述专业中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基于以下3方面的因素。
(1)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护理、康复、生物医药专业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上海需要更多医药卫生人才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
为实现上海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而实施的“5+3+1”工程以及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和老年卫生服务体系等民生工程都急需大量护理与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保持经济效益年均15%以上的增幅,是国家和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生物医药专业群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
(2)五年长学制和一体化设计的课程体系为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人才需求调研显示: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中职、高职卫生职业教育不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问题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虽然在技能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学生综合素养一般,专业知识深度、广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高职教育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加强,但是常规的三年学制难以满足岗位对操作技能的要求。
而中高职贯通的五年长学制,可以通过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给予学生系统的专业熏陶、知识递进和技能训练,强调学习过程的连续不间断和循序渐进,实现从知识认知到专业认知、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基本职业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转化,能有效满足行业、岗位对人才学历和技能的需求。
(3)两校体内循环办学模式为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提供了可能性。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同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内循环办学,两校校长、法人均为一人,行政管理融合度高,课程体系对接可操作性强,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属于市教委优先选择的中高职贯通试点范围。
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和生物医药专业群是“085工程”“飞跃计划”重点建设专业以及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已有优越的师资条件和良好的实验实训基础;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剂、康复技术专业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基础,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两校合作更有利于实现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一体化组织教学、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 两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工作任务
秉着“就业导向、课程一体化设计、素养培养优先、教学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两校在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过程中,明确了以下工作任务。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两校充分发挥行业背景雄厚、行业支撑强劲的优势,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服务上海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
各专业设计了“4+1”教学组织形式,即4年在校进行理论、实践学习,第一学期17周在校上课,1周进行集中见习,之后每学期16周在校上课,1周进行集中综合实训,1周进行在岗见习;最后1年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进入岗位。
2.2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以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和医学生物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为依据,构建“就业导向、任务引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中高职贯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
2.3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整合两校和行业企业三方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兼职教师比例达到或接近40%。
为有效促进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共融共通,组建
年级教学组,定期开展针对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的教学研讨活动。
建立专任教师临床实践锻炼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国外培训,以开阔视野。
2.4 完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健康医学院组建中高职贯通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等,建立中高职贯通甄别、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等相关制度。
3 两校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特色
3.1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一体化理念
各专业在建设课程体系时,充分发挥中高职贯通培养长学制的优势,统筹安排,一体化设计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高度融合、有效衔接。
具体表现在: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分析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彻底打破原本中、高职各
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三段式”医学教育传统,去除重复、交叉内容,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
的浪费,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做到使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岗位、早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三不断线”(学生思想教育不断线、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不断线、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不断线)。
在课程设置方面,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专业课程,并在前一学期安排了相关支撑课程,且配有与专业课程进度对接的实践课程,由此创建了“任务引领,就业导向”的知识、技能、素质呈螺旋式上升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3.2 医教融合,工学交替,强化实践技能
医药卫生类专业就业领域广、就业岗位多、技能要求高,中高职贯通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各试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都依托行业,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系统设计中高
职贯通实践教学。
如药学专业通过岗位认知、药学综合实训、在岗学习、岗前培训与考核、顶
岗(跟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构建了一条连续的实践教学课程链,使学生每学期所学理
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单项与综合)相配套,更有利于掌握操作技术。
尤其是第六、七学期,利
用校办药厂及合作单位设计了在岗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医院药剂科、药品调剂岗位学习120学时,在校办药厂生产岗位、检验岗位学习60学时,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真学实做”。
“厂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了传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培养,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3.3 引入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终身发展
“防、治、康”的短板效应,严重制约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对康复治疗岗位人才需求调研和与行业专家头脑风暴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在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康复治疗职业标准的同时,还采纳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的准入标准,增加了人体形态学等相关课程的学分。
每学年的专业课程都设置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概要等相关课程作为支撑,并且将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按照国际化课程模式细分为肌肉骨骼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使学生在掌握通科康复技能的同时具备向专科康复方向发展的基础,为学生树立国际化康复理念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 注重人文,突出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认知能力、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等。
因此,各专业在认真分析岗位所需通用能力基础上,系统设计人文社科类、职业素养类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一条连贯的思政类课程链和人文、职业素养课程链,交
替式、递进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同时,将岗位所需职业素养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中,形成
“两渠道三阶段”交叉立体“全过程育人”方案(“两渠道”:以日常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和以
德育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三阶段”:按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要求将在校学习分成职业认知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期和临岗前期,不同时期设计不同的育人内容),努力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螺旋式上升,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4 问题与思考
4.1 长学制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接受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将在学校学习5年,其“准大学生”的身份以及前3年没有升学和就业压力,会造成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减弱。
同时,因学籍管理划分了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除去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贯通培养的学生高职阶段在校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对“大学生”身份的自豪感以及认同感相对较弱。
因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帮助其顺利从“准大学生”转变成“大学生”,是中高职贯
通培养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一年甄别”与“三年转段”的关键阶段,辅导员与班主任要双力合璧、双管齐下,既要在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保持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又要从生涯规划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身份与责任;另一方面,学校应为中高职贯通学生
设计相应的文体活动,允许他们在适当时间参与高职社团、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感受高职文化,顺利实现身份转换。
4.2 课程教材建设问题
构建一体化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需要整合原本分割的中职与高职课程体系,以科学的逻辑重新建构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内容。
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
学标准,市面上也缺少中高职贯通培养配套教材。
在经验相对缺乏、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学
校要组织教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势必会面临较大压力。
笔者认为要集中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合力开发配套教材,同时也呼吁各市级公共文化课学科组针对中高职贯通培
养模式进行合作研讨,共同开发中高职贯通课程配套教材。
另外,市级与校级层面都可以开发部
分数字化教学资源,供学生课下学习,弥补教材的不足,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4.3 社会考试制度的矛盾问题
中高职贯通专业课程体系对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如英语和计算
机课程设计时,在前3年已经由中职段教学要求过渡到高职段教学要求,但学生于第七学期(第四学年)才能注册高职学籍,就会出现课程内容已符合要求、但学籍未达到规定而不能参加大学英
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矛盾。
笔者希望教学行政部门能就此类问题出台特殊政策,以解决一体化课程教学与学籍要求不匹配的矛盾。
5 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高职贯通培养既是对中职教育的突破,也是对高职教育的完善,是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种创新。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充分明确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指导思想的基
础上,不断进行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两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师资队伍培养、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开发等方面持续为中高职贯通培养努力搭建优势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