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初中美术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

(初中美术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体要求

(一)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每日作业与时间。依据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不超过90分钟的规定,美术学科作业建议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二)合理调控作业难度和结构

作业设置需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要求,应遵循核心素养内涵目标,集中体现育人标准进行作业的设计,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拔高标准。建议作业结构设置以课堂作业为主,课后服务针对性作业为辅,设置逐层递进的作业,如:前置性作业、及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在凸显教学时效性的同时逐步优化教学成果。

(三)稳步提高作业质量和实施质量

坚持贯彻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育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诊断作用,开展单元化的作业设计规

划,优化教学。基础性作业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避免重复、机械、惩罚性作业。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和布置综合应用性作业、探究拓展性作业,注重作业的分层、弹性及个性化。明确美术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确保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明确美术学科各种作业类型,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质量。

(四)强化作业指导和课后服务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作业指导,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强化体现美术学科的作业广度,使美术教学面向人人的同时有效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评价、个别指导、生生互评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强调对学习困难、学习动机弱的学生的鼓励与辅导。

二、设计要求

(一)认知水平维度划分

1.基础性作业

【定位】基础性作业是学科必备知识的掌握及基本学科能力、方法的训练为目标的练习或任务,应基于教材中的教学目标,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聚焦美术学科的重要概念,美术作品基本信息等,组织整合教材内容,关注重要概念间的逻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美术学科的概念与学生生活认知与感受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示例】

1.下面四幅图适合用来表现冬天的色彩是()

A B C D

【说明】依据造型·表现领域中课程《春天的畅想——色彩的魅力》中要求学生走进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该作业的设计将四季更迭的不同迹象与色彩感受相联系,与自然生活联系紧密,基于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有一定的认知,巩固培养学生主观感知色彩的能力,作业建议随附课堂知识点教学后的即时考察。

2.综合应用性作业

【定位】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情境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创作、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美术方法和美术思维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方式,发展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中国元素、北京地域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中国国宝熊猫为基础原型,运用了北京沙燕风筝的造型与保护动物藏羚羊的元素结合强

化了北京人文特点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将象征奥运的“火炬”、代表中国人文内涵“鱼”“熊猫”融合造型设计,从而诞生五个亲切可人的奥运福娃,意寓“北京欢迎您”。图例如下:

结合校园文化,请你根据吉祥物的基本定义、特点与设计方法为“我的校园运动会”设计一枚具有创意的吉祥物,并为作品命名,附上设计说明。

【说明】依据设计·应用领域中课程《富有活力的运动会——亲切的使者》,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吉祥物的定义、特点与设计方法,在对基本知识已知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设计思维,创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情境,能够突出设计的实际应用性,考察学生设计思维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展示设计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3.探究拓展性作业

【定位】探究拓展性作业内容应因地制宜,结合特定文化情境,整合、探究、拓展单元主题意义。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探究实践,整合运用,加强对美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美术的表现方法的掌握,通过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形成情感外化的艺术作品,发展合作探究、综合探索等

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深度学习。

【示例】福州是福建的省会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其中三坊七巷是福州最为著名的一张名片,其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坊巷文化、民俗文化等闻名遐迩。以挖掘福州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福州古厝文化为创作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成探究性报告单,并结合书籍基本形态、设计方法、藏书票(印)等相关知识,设计一本手工书籍,传递我国读书、爱书、藏书的美好情结。

【说明】依据《读书、爱书的情结》单元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与基本手工书籍制作的创意方法,基于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创设浓厚的文化情境,结合挖掘本土地域文化与美术表现相融合的任务,让学生感悟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拓展单元目标。学生完成作业过程需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资料调查与搜集,知识整合与运用等任务,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通过综合实践创作中切实感悟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而达到单元课程的深度学习。

4.跨学科作业

【定位】此类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解决某些问题的作业。通过跨学科作业的方式,形成学科间横向关联,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多维度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例】赏析艺术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

结合文学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的生动描写,根据你对作品的历史背景、造型表现、画面构图、情感表达等角度的理解,设计制作服装、道具,并以真人“名画模仿秀”的形式展演艺术作品。图例如下:

【说明】该作业设计以综合·探索为主,是融合美术各领域的综合性美术作业,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基于美术问题结合语文、历史、舞台剧等多维度,引导学生深度赏析美术作品。文学作品《狼牙山五壮士》为小学六年级所学,语言文字的描述已使学生对此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鼓励学生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搜集素材,采用美术的方法创作服饰、道具,最后以舞台剧的形式展演,该过程培养学生寻找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空维度划分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