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发展成胃癌征兆、饮食预防、癌前病变检查及临床症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病发展成胃癌征兆、饮食预防、癌前病变
检查及临床症状
胃病发展成胃癌征兆
1)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发现时大多是中晚期。

2)近65%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3)出现以下5个症状,是向胃癌恶化征兆:
胃疼变得毫无规律。

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应警惕癌变发生。

反复出现烧心反酸。

烧心是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到食管导致。

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进入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

反酸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体重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出现坚硬、疼痛肿块。

多留意腹部情况,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格外警惕是否为癌,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出现黑色不明原因大便。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

改变饮食开始
多吃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富含类黄酮、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生物活
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防癌症等作用。

多吃全谷物。

谷物摄入与胃癌风险存在显著关联,每天摄入200-300克谷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150克。

多吃非发酵豆制品。

豆制品分为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品。

发酵豆制品含有大量盐分和致癌的亚硝酸盐化合物,可能会抵消其有益成分的抗癌作用,也会损伤胃黏膜和改变胃内细菌环境。

多喝绿茶。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抗氧化、抗癌等作用,适度饮茶可以调节血脂、血压,降低卒中、肠癌等疾病风险,适量喝绿茶可以降低胃癌风险,建议每月喝茶50克以上,注意不要太烫。

减少盐摄入。

过量摄入食盐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和萎缩,增加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进而升高胃癌风险。

减少油炸、烟熏食品摄入。

腌制和烟熏食品不仅含盐量很高,还含有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等,烧烤、油炸等烹饪过程会破坏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且容易产生苯并花等致癌物。

减少饮酒。

酒精可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引起胃黏膜损伤与出血。

饮酒不存在安全阈值,不饮酒的总健康风险最低。

减少红肉摄入。

肉类摄入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摄入过多红肉可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成年人每周食用红肉次数应低于3次,总量不超过350克。

可通过食用白肉替代部分红肉,有助降低胃癌风险。

癌前病变检查及症状
从正常胃黏膜发展到胃癌,需经过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其过程长达10—20年,中间的若干个阶段被称为癌前病变。

危险因素包括: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往患有慢性胃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

已有轻度癌前病变的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显著遏制胃黏膜炎症,延缓或阻止胃黏膜萎缩。

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每3年复查一次胃镜,重度患者1—2年复查一次胃镜;轻度肠上皮化生每2—3年复查一次胃镜,重度每1—2年复查一次胃镜;异型增生患者在经内镜下治疗后,3-6个月复查胃镜;腺瘤性息肉患者在经内镜治疗后,1年内复查胃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