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资料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
(1)历史进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哪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科学发展观是怎样形成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怎样推进理论创新
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
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
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所少见。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及其关系是什么
(1)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
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有哪些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他们和农民都是工人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有哪些特殊优点: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加无穷的革命力量。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便于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之所以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所谓“无产阶级领导的,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所谓“民族”的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所谓“科学”的文化,就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所谓“大众”的文化,就是为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是最民主的文化。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什么
首先,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祝下,无产阶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同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由于反革命的力量相对强大,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
为了积聚革命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统一战线策略,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是什么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第二,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多数,革命要求强烈,是统一战线中的左派。
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是无产阶级应当努力争取的力量。
第四,中国大资产阶级(即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条件下,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可能参加统一战线,他们是统一战线中的右派,是无产阶级暂时的同盟者。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合法斗争的可能性;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
因此,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这是中国革
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和国内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有哪些
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
第二,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第一,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第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第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第三,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第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集体所有制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意义是什么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解决的。
(2)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使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纳入了国家发展计划的轨道。
(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它又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何深远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四,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第二,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
和平赎买的设想。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历史责任的需要。
(2)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首先,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
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第三,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
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
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予我们树立信心。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克服“左”或右错误的重要理论武器。
(2)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也不是要脱离实际,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2)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3)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4)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其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指出我国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什么的标准
(1)“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
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虽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但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第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三,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第四,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第五,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