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秋歌_诗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秋歌_诗歌鉴赏
秋歌
[法国]波德莱尔
—
不久我们将沦入森冷的黑暗;
再会罢,太短促的夏天的骄阳!
我已经听见,带着惨怆的震撼,
枯木槭槭地落在庭院的阶上。
整个冬天将窜入我的身;怨毒,
恼怒,寒噤,恐怖,惩役与苦工;
像寒日在北极的冰窖里瑟缩,
我的心只是一块冰冷的红冻。
我战兢地听每条残枝的倾坠;
建筑刑台的回响也难更喑哑。
我的心灵像一座城楼的崩溃
在撞角⑴的沉重迫切的冲击下。
我听见,给这单调的震撼所摇,
仿佛有人在匆促地钉着棺材。
为谁呀?——昨儿是夏天;秋又来了!
这神秘声响像是急迫的相催。
二
我爱你的修眼里的碧辉,爱人,
可是今天什么我都觉得凄凉,
无论你的闺房,你的爱和炉温
都抵不过那海上太阳的金光。
可是,还是爱我罢,温婉的心嗬!
像母亲般,即使对逆子或坏人;
请赐我,情人或妹妹嗬,那晚霞
或光荣的秋天的瞬息的温存。
不过一瞬!坟墓等着!它多贪婪!
唉!让我,把额头放在你的膝上,
一壁惋惜那炎夏白热的璀璨,
细细尝着这晚秋黄色的柔光!
(梁宗岱译)
【注释】
[1]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攻城工具,形如羊角。
【赏析】
《秋歌》是《恶之花》第一部分《忧郁和理想》中的一首。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表现诗人对秋天的感觉和印象,第二部分则抒发他对爱人充满矛盾的爱情。
在大多数
人心中,秋天无疑是温暖而充实的,和煦的阳光和成熟的果实往往是形容秋天的常见意象。
但在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心中,秋天却带着彻骨的寒冷。
“不久我们将沦入森冷的黑暗”,
诗歌的第一句就让人不寒而栗。
诗人使用的是将来时,这表明他对秋天的感受很大程度上
来自这不久就要到来的“森冷的黑暗”。
事实上,对未来的悲观绝望是波德莱尔的主要思
想之一,是他区别于资产阶级肤浅、虚假的乐观主义的塬因之一。
正是由于“整个冬天将
窜入我的身”,抒情主人公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冬天的威胁,身处温暖的秋天也感受不到
任何温暖。
尽管他也拥有过“夏天的骄阳”,然而夏日苦短,“昨儿是夏天;秋又来了!”
冰冷黑暗、充满死亡气息的冬天正在步步进逼。
什么是他曾经拥有的有着“骄阳”的夏日?什么又是即将到来的冰冷黑暗的冬天呢?人
们常常用季节来形容人生的某个阶段。
夏天往往用来比喻年富力强的壮年,而冬天用来比
喻年老力衰的老年。
譬如说欧阳修的《秋声赋》所咏叹的就是老之将至,人生已经进入秋天。
波德莱尔创作此诗的时候四十岁不到,而他其他的诗歌以及他早年的自杀经历表明他
并不畏惧死亡、贪恋生命。
相反,死亡是《恶之花》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他向往和赞美
的对象。
因此,《秋歌》并非如中国传统诗歌一样,是一首感叹
人生
易老之作。
实际上,《秋歌》是诗人心中的爱情不敌忧郁的侵蚀、他终于要被忧郁完
全主宰的心灵写实。
忧郁是伴随波德莱尔一生的怪兽,是时刻折磨着他的精神疾病。
波德莱尔一度希望借
助爱情对抗忧郁。
他尝试过几种爱情:与让娜•杜瓦尔的肉体之爱、与萨芭蒂埃夫人超脱
的精神之爱,以及与女仆多布仑平静的家庭之爱。
1852-1856年,波德莱尔常常出没于萨
芭蒂埃夫人的沙龙,并且给她写了很多热烈的情诗。
当萨芭蒂埃夫人发现情诗作者,准备
以身相许的时候,波德莱尔却落荒而逃了。
在一些诗篇中,波德莱尔将萨芭蒂埃夫人形容
为太阳或者火炬。
或许,有着“骄阳”然而短暂的夏天正象征着他与萨芭蒂埃夫人那段短
暂然而灿烂的精神恋爱。
这份感情同样没有让他摆脱忧郁的纠缠。
一旦结束,他就听见了“惨怆的震撼”。
显然,“将窜入我的身”的“整个冬天”正是这份挥之不去的忧郁。
诗
歌通过各种声音意象来形容爱情离开之后,心中越来越浓厚的忧郁之情。
一开始,忧郁如
秋天枯死的树枝一样,“槭槭地落在庭院的阶上”。
而后,它像木柒一样倾坠落下。
最后,忧郁变得像钉棺材的声音一样沉闷。
《秋歌》一直被认为是一首富有音乐性的诗,这部分源于作品的节奏和旋律之美,但
在某种程度上也恐怕与响彻全诗的各种声音有关。
枯木落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轻脆的音响
效果,&ldquo,
爱情语录
;残枝的倾坠”带来的是一种略显沉重的喑哑声音,而钉棺材带来的则是一种十分单
调沉闷的声音。
和欧阳修笔下萧瑟肃杀的“秋声”相比,波德莱尔笔下的“秋歌”充满了
死亡的气息。
就像西方歌剧舞台上用鼓声作为死亡的声音意象一样,波德莱尔在此为忧郁
提供了一个充满死亡气息的声音意象。
这种技法正是波德莱尔所谓的“应和”,或者说通感。
波德莱尔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诗人就是要深入其中,发
现其中的统一性、相似性,在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自然与人之间、物质与精神
之间、情绪与感觉之间建立起精神的桥梁。
《秋歌》不仅将作为一种情绪的忧郁和听觉沟
通起来,而且赋予了它坚硬的质感,将无形的精神化为了具体的物质实体。
从枯木到残枝
再到棺材,伴随着这种物质形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忧郁的质感、分量。
而伴随着质量从轻
盈到沉重的变化而变化的,则是愈来愈冷、愈来愈沉重、愈来愈悲观的情感。
在此,波德
莱尔确实做到了将主观情感寓于客观形象之中。
当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在第一节的结尾到达最低谷的时候,诗歌的第二部分却又让人看
到了希望。
毕竟,诗人对爱情并没有彻底失望。
尽管忧郁早已深入骨髓,但爱情还是能给
人片刻的温暖和慰藉。
“我爱你的修眼里的碧辉,爱人”。
平庸的女仆玛丽•多布仑并不
像萨芭蒂埃夫人一样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之爱(您的爱,您的炉火和您的客厅/我
看都不及海上辉煌的太阳),但是她的美丽温柔却可以给予诗人平和宁静的家庭温暖和关爱。
这份爱不如夏天一样“白热”,却有着“晚霞”或者“光荣的秋天”一样的温暖与柔
和。
诗人几乎是在粗暴地索取着这份爱:“可是,还是爱我罢,温婉的心嗬!/像母亲般,即使对逆子或坏人;/请赐我,情人或妹妹嗬,那晚霞/或光荣的秋天的瞬息的温存。
”因为他知道“不过一瞬!坟墓等着!它多贪娶!”诗人不知道内心深处的忧郁何时发作,但知道它一定会彻底吞没自己。
因此他希望趁着这短暂的时光,充分享受“这晚秋黄色的柔光”,尽管心中依然对“那炎夏白热的璀璨”“惋惜”。
在此,我们看到即使愤世嫉俗如波德莱尔者,内心也深藏着对人间柔情与温暖的深沉渴望。
这份渴望恰如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对生命的眷恋一样,让人温暖,但更让人悲伤。
(向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