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观潮、走月亮复习加阅读概括 人教部编版 无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环境。2夏天降低环境温度。遮挡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3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4干燥季节增加温度5制造氧气
第三关 终极大挑战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1、下面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做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1分)
①蚂蚁“搬兵”( )②蚂蚁的趣闻( )③蚂蚁认路( )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本事 —( 本领 ) 强烈 —( 猛烈 )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搬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观潮、走月亮复习阅读课概括
1、新知识点
一、中心句
1.概念: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2.常出现的地方:题目、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反复句、议论句、含义深长句。
3.中心句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爬山虎存有什么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大作战
(2)请种一颗爬山虎
1 我叫爬山虎,在植物分类中属葡萄科.我的卷须前端的吸盘使我成为爬墙的好手.随着成市的发展,原本住在野外的我,渐渐在城市落了户.
2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只需利用墙的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座房屋的墙面爬满.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
②蚂蚁认路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靠________________认路。
6、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1分)
第一单元一、观潮
二、走月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选词填空。
3.
指蚂蚁发现食物后找其他伙伴来搬食物。
(2)归途:___指蚂蚁回穴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____”划出有关的句子。(2分)
5、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4分)
①短文分别从____蚂蚁搬食____________、蚂蚁传递信号和_____蚂蚁认路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了蚂蚁。
6 我适应性强,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我既可地栽,又宜盆植.早春时剪取一段藤枝,直接插入土中,5月中旬就能生根发芽,倚墙攀援.不久,我便能送您一片绿荫.
7 朋友,请种一棵爬山虎吧!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概括
1、段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摘句法。摘句法就是能把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出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过渡句,一个句子承接上文,提示下文。通常下半句可以概括下文内容。
举例说明
同学们,能够快速概括文章各段落的意思,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下面请看看下面文章中第3段的段意是什么?
3 我的叶片较大.炎热的夏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过叶片蒸发,能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能降低室内温度.此外,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攀援的枝叶,作为屏障,既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节选)
1 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2 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3、种植爬山虎有哪些作用?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近年来,由于人口高度集中,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成为高耗氧区.夏天遇到不好的天气,人们常感到胸闷缺氧,而绿化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完成艰巨的绿化任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施展本领的好机会.
5 可是,有人对我存有疑虑,认为叶片攀附墙面,会引起墙壁潮湿,房屋霉烂.这完全是误解.我的卷须式吸盘因为能吸去墙上水分,正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我遮蔽墙面,又可以增加湿度.
3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思路:1、分析划线句子和上下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分析第3自然段主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关 终极大挑战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1、下面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做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1分)
①蚂蚁“搬兵”( )②蚂蚁的趣闻( )③蚂蚁认路( )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本事 —( 本领 ) 强烈 —( 猛烈 )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搬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观潮、走月亮复习阅读课概括
1、新知识点
一、中心句
1.概念: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2.常出现的地方:题目、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反复句、议论句、含义深长句。
3.中心句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爬山虎存有什么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大作战
(2)请种一颗爬山虎
1 我叫爬山虎,在植物分类中属葡萄科.我的卷须前端的吸盘使我成为爬墙的好手.随着成市的发展,原本住在野外的我,渐渐在城市落了户.
2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只需利用墙的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座房屋的墙面爬满.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
②蚂蚁认路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靠________________认路。
6、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1分)
第一单元一、观潮
二、走月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选词填空。
3.
指蚂蚁发现食物后找其他伙伴来搬食物。
(2)归途:___指蚂蚁回穴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____”划出有关的句子。(2分)
5、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4分)
①短文分别从____蚂蚁搬食____________、蚂蚁传递信号和_____蚂蚁认路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了蚂蚁。
6 我适应性强,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我既可地栽,又宜盆植.早春时剪取一段藤枝,直接插入土中,5月中旬就能生根发芽,倚墙攀援.不久,我便能送您一片绿荫.
7 朋友,请种一棵爬山虎吧!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概括
1、段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摘句法。摘句法就是能把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出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过渡句,一个句子承接上文,提示下文。通常下半句可以概括下文内容。
举例说明
同学们,能够快速概括文章各段落的意思,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下面请看看下面文章中第3段的段意是什么?
3 我的叶片较大.炎热的夏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过叶片蒸发,能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能降低室内温度.此外,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攀援的枝叶,作为屏障,既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节选)
1 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2 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3、种植爬山虎有哪些作用?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近年来,由于人口高度集中,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成为高耗氧区.夏天遇到不好的天气,人们常感到胸闷缺氧,而绿化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完成艰巨的绿化任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施展本领的好机会.
5 可是,有人对我存有疑虑,认为叶片攀附墙面,会引起墙壁潮湿,房屋霉烂.这完全是误解.我的卷须式吸盘因为能吸去墙上水分,正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我遮蔽墙面,又可以增加湿度.
3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思路:1、分析划线句子和上下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分析第3自然段主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