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摘要:人们常说的特种设备是一系列较大型的、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较大威胁的设备总称。
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后能否正常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在此,本文试就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如下论述。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现状完善途径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特种设备越来越多,涉及的社会管理环节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安全监察等等。
其中,跟人们正常生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求使用单位能够深化特种设备管理,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
对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分析,可以从安全责任意识、管理经验、人员素质、操作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
具体分析如下:
1.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这一问题与使用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有着直接联系。
多数使用单位的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及其自身在安全生产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导致在管理工作开展时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出现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未办理使用登记管理手续,未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装环节的监督检验合格,使用过程中未经定期检验合格,操作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
此外,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在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时,应具备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上岗。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节省成本,没有对这些上岗人员展开培训,为今后事故的发生留下了安全隐患。
2.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不到位
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上,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早,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
在管理手段上,开发应用了对特种设备的评价方法与应对的风险评估软件。
目前,欧美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仍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主。
一般来讲,风险管理结合着特种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其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及控制,以便在资源投入与风险之间保持平衡。
在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上,我国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仍以传统的管理制度与经营为主,尤其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特种设备风险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一些单位虽然开展了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
基本上沿用了美国或英国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3.特种设备安全维保不到位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特种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进而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多因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
在影响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因素中,主要包括:首先,多数特种设备处于恶劣的工况下工作,比如高温、高压、腐蚀氛围、粉尘、露天等等,在长时间的恶劣的工况影响下,设备的材料和结构方面往往容易出现疲劳、裂纹、材质劣化、锈蚀等等缺陷,若不能及时处理、维保,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在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上,缺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修与保养,特种设备小病养成大病,会增加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风险。
二、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途径
从上述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现状中能够看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设备使用状况、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协调一致的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体系,对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运行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强化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管理,从源头把好特种设备安全关
任何一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设计、制造、安装、监督检验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的监管部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严把这几道关口,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进行严格的安全监察,在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监督检验,只有达到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在强化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管理上,监管部门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从资质上把好设计、制造、安装等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把好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关。
2.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
首先,特种设备的基层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增加违法企业成本,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双管齐下“罚教并施”。
其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应结合实际,寓监管于服务,在服务中监管,强化企业负责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识。
再次,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的责任,使其明确自身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培训中应承担的职责,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内部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主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证,按时申报定期检验,建立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把“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安全管理架构真正搭建好,以实际行动真正承担起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安全主体责任。
3.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特种设备监督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着较强的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业务性。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队伍,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
首先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高素质的监管监察队伍,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其次,强化特种设备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确保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再次,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特种设备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保证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最后,各个基层监管单位之间应加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此外,特种设备监察人员还应在日常监管中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流学习,深入掌握特种设备管理实际与技术状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其科学执法奠定坚实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停止作业,重则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这就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领导人能够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及时排查、消除设备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保证特种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
同时,特种设备技术检验机构应履行职责,把好安全检验质量关,为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鹏.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9).
[2]蒲洪涛,史晓冬.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信息,2011(1).
[3]张宇波.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6).
[4]曹楠,周培梁.浅谈如何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