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读书笔记

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读书笔记

素养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综合,是一种不管外部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个体都能够调用以适应变化的最基本的身心资源。对于正在步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将在2030年后进入到社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因此,他们能否成功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需求,是检验当前基础教育是否是真正为他们打好基础的长程指标。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在的信息技术、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将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形态?学者们预测,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现有的百分之六十五的岗位,人类社会也一定将有更多更新的行业和职业被创造出来。在这样一个只有变化和不确定才是唯一确定的未来,儿童需要从当下的教育中获得什么?所谓的为未来打好基础指的究竟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他们开展了大量关于在新时代人们需

要哪些关键素养的研究,他们提出各种素养体系,近年来也逐渐为国内教育工作者熟知,使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时常被提及的一个热词。

面对未来,教育的目的应该改变,竞争教育要变成共生教育,量的教育要变成质的教育,有目的的教育要变成有意义的教育。研究基础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体终身研究的可能性表现出来的个体创生新意义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品质与身心基础。研究基础素养聚焦学生主动、灵活、持久的研究能力与品质,重点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学会研究和实践创新。

研究基础素养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身心健康,包含“身体健康与运动”和“社会性——情绪发展”两个维度;二是研究品质,包含研究主动性与调控性两大类;三是研究能力,包含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为了更清晰地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组构建了研究基础素养星体模型:以星体比喻学生的研究实践。星体的中轴线代表学生研究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调控性研究品质;构成星体的基地部分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星体的核心包含提出问题、建立联系和个性化表达三大研究能力;星体外围的光环代表学生研究活动发生的各种情境。整个

“星体模型”寓意学生的研究是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全身心投入的研究实践活动,形成指向问题解决、创造新意义必备的通用能力、品质和身心基础。

芬兰新的教育大纲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会研究的能力的目标。整个教育系统都基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对研究本质的理解,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系统,并创造了适合儿童的研究环境。通过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模块,学生可以培养横贯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

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他们的教育理念基于对研究的根本价值观的理解,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系统和适合儿童的研究环境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横贯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

芬兰的教育大纲提出了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会研究的能力的目标。他们的教育系统基于对研究本质的理解,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系统和适合儿童的研究环境。通过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模块,学生可以培养横贯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