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热情歌颂抗击安史叛军的英雄,有力地 驳斥了对英雄的造谣中伤,显示出作者反对藩 镇割据,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表达了他 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艺术赏析
(一)叙议结合,章法浑成 本文前议后叙,毫无脱节之感,而有融会贯
通之妙。 1、主题鲜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强烈的
爱憎贯穿于文章始末。 2、议论、叙述转接自然。 3、夹叙夹议,议是抽象的叙,叙是形象的议。 4、前后关联,遥相呼应。
作者简介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 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 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 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张、许殉国后,那些为叛军的淫威所震慑的文武 官吏,为了替自己逃跑和投降的可耻行径辩解,反 而散步流言蜚语,指责张、许不该死守雎阳,应转 移阵地,声言与其吃人,不如保全人命,等等。张 巡的友人李翰当即写了《张巡传》,上呈肃宗,褒 扬张巡的忠义。李翰还撰有《进张中丞传表》,充 分表彰张巡等死守雎阳的业绩,指出雎阳出现人吃 人现象,实出无奈,并非有意,为受誣的英雄作了 有力的申辩。
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张中丞传后叙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 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 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 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 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 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 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 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 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 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 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 籍云。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由 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又调真源县令。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变,张巡在 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 南商丘)孤城,被围经年,终因兵尽粮绝,援 兵不至,与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 与部将36人同时殉难。中丞是朝廷加封张巡的 官衔。《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唐李翰撰, 今佚。源自张中丞传后序》是对《张巡传》的补 充。
艺术赏析
3、衬托手法:
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与卑鄙的行径,衬托出 南霁云的磊落胸怀和高尚品德;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 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
“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的插叙,将 霁云射塔明志的豪壮举动,衬托得如在目前。
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
而为之邪?
驳斥“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蔑。
张中丞传后叙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 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 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 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 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 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
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
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
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
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
背景简介
据《资治通鉴》记载,雎阳城内粮食告罄,张巡、 许远与士卒同食茶纸,“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 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 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人 知必死,莫有叛者”。到了十月,叛军从许远所分 守的西南方攻入,雎阳遂告陷落,张巡与部将三十 六人一同殉难。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后亦遇害。 张、许坚守雎阳,蔽障江淮财赋之区,且为唐朝军 队重整旗鼓,发动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雎阳 城破三日之后,唐朝援兵赶到了,后十日,洛阳即 告收复。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攻下洛阳。次年,叛军又攻据长安,玄宗 逃往四川,其子肃宗逃往灵武。在叛军强大的 攻势面前,唐朝官吏纷纷逃跑或投降,但也涌 现出一些坚持抗战、宁死不屈的英雄,领导雎 阳保卫战的张巡、许远,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 代表。张巡,原为真源县令,在上司谯郡太守 投降敌人后,帅兵入守雍丘,叛军数万来攻, 张巡英勇拒敌,屡战屡捷。继而转移阵地,驻 守宁陵。
背景简介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叛军以重兵猛攻雎阳, 应太守许远的请求,张巡率部自宁陵前往救援,与许 远合兵共守雎阳,担负军事指挥的重任,而许远则主 管粮草供应等后勤工作。守城初期,张巡率南霁云、 雷万春等战将奋勇杀敌,重创叛军,连敌方主将尹子 奇也被南霁云射中左目。但是,后来敌人不断增兵, 城中粮食渐少,伤亡增多,处境极度艰难。张巡派南 霁云突出重围,前往临淮,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 救。贺兰拥兵自重,不肯出师。南霁云转至宁陵,获 三千援兵,冲入雎阳城后,仅余千人,而叛军攻势越 来越猛,城中陷于绝境。当时,除贺兰进明外,谯郡 许叔冀、彭城的尚衡等都有军事实力,却都袖手旁观, 见死不救。
内容述评
第四段记述南霁云的事迹,分为两层: 第一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的经过,第二层 写他与张巡同时殉难的情景。
第五段补叙张、许轶事,分为三层:第 一层详叙张巡博学强记与英勇就义的事迹, 第二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第三层交待 于嵩(讲述张、许轶事的人)之死。
内容述评
综观全文,前三段侧重议论,后二段则为记叙, 崇敬英雄、憎恨小人的情感流溢于字里行间, 故方苞曰:“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 注,章法浑成。”
驳斥许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
张中丞传后叙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 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 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 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 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 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 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 之攻也。
补叙张、许轶事。
内容述评
本文开头交待了写作的缘由,余下的文字 分为五段。
第一段驳斥“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 蔑。
第二段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许 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此段先说明兵尽 援绝,城池必从某一处被攻破的道理,然 后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性。以上两段 专为许远辩誣。
内容述评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 河阳(今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因官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 韩文公。
作者简介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 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 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 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 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 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 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 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双王庙
双王庙
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 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 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 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交代写作缘由。
张中丞传后叙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
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
艺术赏析
(二)场面生动,形象传神
1、场面描写: 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 慷慨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正气凛
然,忠肝义胆。
张巡就义:
“及城陷……阳阳如平常。”——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艺术赏析
2、语言描写: “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 咽!”——赤诚报国,不图私利。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 也。”——义愤填膺,刚烈无比。
背景简介
到了代宗大历年间,又有人议论所谓许远后死的问题, 重新刮起污蔑抗敌英雄的歪风。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以 谣传为信,上书:“父巡与雎阳太守远各受一面,城 陷,贼所入自远分”;“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 惨毒备尽;而远与麾下无伤。故远心相背,梁、宋人 皆知之”,“请追夺官爵以刷冤耻”。代宗令百官议 论此事,结果认为许远为雎阳主将,被叛军押往洛阳 报功,故死于张巡之后,无可非议,张、许同为忠烈, 不可妄加轻重。可是,在张、许殉国五十年后,对许 远后于张巡而死的问题,社会上仍有议论,藩镇割据 势力想通过对英雄的中伤,制造分裂的舆论。有感于 此,关心国家统一的韩愈写下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 驳斥小人攻击,澄清是非,伸张正义的文章。
第三段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首先, 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 此处不可守,逃到别处,同样难以守住;继而, 说明率残兵羸卒,即使转移他处,也到不了目 的地;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 的丰功伟绩;然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 者的罪行,反而“责二公以死守”,是“自比 于逆乱”。此段从为张、许二人辩誣入手,以 猛烈反击小人收结,竭尽转守为攻之能事。
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
张中丞传后叙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 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 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 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 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 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 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 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 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 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 屈。
艺术赏析
(一)叙议结合,章法浑成 本文前议后叙,毫无脱节之感,而有融会贯
通之妙。 1、主题鲜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强烈的
爱憎贯穿于文章始末。 2、议论、叙述转接自然。 3、夹叙夹议,议是抽象的叙,叙是形象的议。 4、前后关联,遥相呼应。
作者简介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 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 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 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背景简介
背景简介
张、许殉国后,那些为叛军的淫威所震慑的文武 官吏,为了替自己逃跑和投降的可耻行径辩解,反 而散步流言蜚语,指责张、许不该死守雎阳,应转 移阵地,声言与其吃人,不如保全人命,等等。张 巡的友人李翰当即写了《张巡传》,上呈肃宗,褒 扬张巡的忠义。李翰还撰有《进张中丞传表》,充 分表彰张巡等死守雎阳的业绩,指出雎阳出现人吃 人现象,实出无奈,并非有意,为受誣的英雄作了 有力的申辩。
记叙南霁云的事迹。
张中丞传后叙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 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 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 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 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 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 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 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 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 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 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 籍云。
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由 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又调真源县令。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变,张巡在 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 南商丘)孤城,被围经年,终因兵尽粮绝,援 兵不至,与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 与部将36人同时殉难。中丞是朝廷加封张巡的 官衔。《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唐李翰撰, 今佚。源自张中丞传后序》是对《张巡传》的补 充。
艺术赏析
3、衬托手法:
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与卑鄙的行径,衬托出 南霁云的磊落胸怀和高尚品德;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 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
“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的插叙,将 霁云射塔明志的豪壮举动,衬托得如在目前。
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
而为之邪?
驳斥“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蔑。
张中丞传后叙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 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 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 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 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 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
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
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
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
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
背景简介
据《资治通鉴》记载,雎阳城内粮食告罄,张巡、 许远与士卒同食茶纸,“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 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 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人 知必死,莫有叛者”。到了十月,叛军从许远所分 守的西南方攻入,雎阳遂告陷落,张巡与部将三十 六人一同殉难。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后亦遇害。 张、许坚守雎阳,蔽障江淮财赋之区,且为唐朝军 队重整旗鼓,发动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雎阳 城破三日之后,唐朝援兵赶到了,后十日,洛阳即 告收复。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攻下洛阳。次年,叛军又攻据长安,玄宗 逃往四川,其子肃宗逃往灵武。在叛军强大的 攻势面前,唐朝官吏纷纷逃跑或投降,但也涌 现出一些坚持抗战、宁死不屈的英雄,领导雎 阳保卫战的张巡、许远,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 代表。张巡,原为真源县令,在上司谯郡太守 投降敌人后,帅兵入守雍丘,叛军数万来攻, 张巡英勇拒敌,屡战屡捷。继而转移阵地,驻 守宁陵。
背景简介
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叛军以重兵猛攻雎阳, 应太守许远的请求,张巡率部自宁陵前往救援,与许 远合兵共守雎阳,担负军事指挥的重任,而许远则主 管粮草供应等后勤工作。守城初期,张巡率南霁云、 雷万春等战将奋勇杀敌,重创叛军,连敌方主将尹子 奇也被南霁云射中左目。但是,后来敌人不断增兵, 城中粮食渐少,伤亡增多,处境极度艰难。张巡派南 霁云突出重围,前往临淮,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 救。贺兰拥兵自重,不肯出师。南霁云转至宁陵,获 三千援兵,冲入雎阳城后,仅余千人,而叛军攻势越 来越猛,城中陷于绝境。当时,除贺兰进明外,谯郡 许叔冀、彭城的尚衡等都有军事实力,却都袖手旁观, 见死不救。
内容述评
第四段记述南霁云的事迹,分为两层: 第一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的经过,第二层 写他与张巡同时殉难的情景。
第五段补叙张、许轶事,分为三层:第 一层详叙张巡博学强记与英勇就义的事迹, 第二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第三层交待 于嵩(讲述张、许轶事的人)之死。
内容述评
综观全文,前三段侧重议论,后二段则为记叙, 崇敬英雄、憎恨小人的情感流溢于字里行间, 故方苞曰:“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 注,章法浑成。”
驳斥许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
张中丞传后叙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 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 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 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 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 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 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 之攻也。
补叙张、许轶事。
内容述评
本文开头交待了写作的缘由,余下的文字 分为五段。
第一段驳斥“许远畏死辞服于贼”的诬 蔑。
第二段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许 远应负陷城之责的谬论。此段先说明兵尽 援绝,城池必从某一处被攻破的道理,然 后抨击小人好诽谤他人的劣性。以上两段 专为许远辩誣。
内容述评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退之。河南 河阳(今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因官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 韩文公。
作者简介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 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 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 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 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 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 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 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双王庙
双王庙
张中丞传后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 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 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 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交代写作缘由。
张中丞传后叙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
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
艺术赏析
(二)场面生动,形象传神
1、场面描写: 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 慷慨陈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正气凛
然,忠肝义胆。
张巡就义:
“及城陷……阳阳如平常。”——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艺术赏析
2、语言描写: “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 咽!”——赤诚报国,不图私利。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 也。”——义愤填膺,刚烈无比。
背景简介
到了代宗大历年间,又有人议论所谓许远后死的问题, 重新刮起污蔑抗敌英雄的歪风。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以 谣传为信,上书:“父巡与雎阳太守远各受一面,城 陷,贼所入自远分”;“巡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 惨毒备尽;而远与麾下无伤。故远心相背,梁、宋人 皆知之”,“请追夺官爵以刷冤耻”。代宗令百官议 论此事,结果认为许远为雎阳主将,被叛军押往洛阳 报功,故死于张巡之后,无可非议,张、许同为忠烈, 不可妄加轻重。可是,在张、许殉国五十年后,对许 远后于张巡而死的问题,社会上仍有议论,藩镇割据 势力想通过对英雄的中伤,制造分裂的舆论。有感于 此,关心国家统一的韩愈写下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 驳斥小人攻击,澄清是非,伸张正义的文章。
第三段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首先, 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 此处不可守,逃到别处,同样难以守住;继而, 说明率残兵羸卒,即使转移他处,也到不了目 的地;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 的丰功伟绩;然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 者的罪行,反而“责二公以死守”,是“自比 于逆乱”。此段从为张、许二人辩誣入手,以 猛烈反击小人收结,竭尽转守为攻之能事。
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观点。
张中丞传后叙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 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 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 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 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 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 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 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 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 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 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