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范生初中文言文教学技能的策略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师范生初中文言文教学技能的策略探索
李瑞芬1袁刘大伟2
(1.韶关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2.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可从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有梯度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训练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初中文言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初中文言文教学;梯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8)02-0099-04
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2018年2月Feb.2018
Vol.39
No.2
[收稿日期]2017-10-26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十六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展共同体项目“韶关学院文学院—韶关市第十三中学联合培养中文应用
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SYJY20151674);韶关市教育科研课题“寻根溯源,微课趣学积累古汉语常用字”(SGJKY15110)
[作者简介]李瑞芬(1974-),女,湖南永兴人,韶关市第十三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教法。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1]。
文言
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要了解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笔者拟结合自己指导近几届师范生备课上课的教学实践,提出加强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言文教学技能的几点方法,为相关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和今后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范生提供参考。
一、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方向感不强。
为此,笔者引导他们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9同时,要求他们反复斟酌,细细领悟,因为课程标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向标。
根据教学目标来把握知识目标,预设教学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而较好地做到教学中重难点适中,教学方法恰当。
二、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师范生不管是备课、说课还是上课,脑海里满满地装着的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心目中没有学生,上课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笔者要求他们,初为人师,务必牢记以下两点: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学习的过程。
不管是课前、课上还是课后,都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参与过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为此,笔者指导师范生围绕基础知识设计教学,要求他们上课之前思考:哪些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教师提醒的,问题的设计是否站在了学生的角度等等。
比如有位师范生备《小石潭记》课时,把课文注释全部用PPT 展示出
来。
笔者问他:“假如你是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呢?”他似乎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
于是笔者顺势提示他:如果以当堂口头小测形式,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或许既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课程标99
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1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旁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学习。
譬如,笔者在指导师范生备《桃花源记》字词句翻译环节时,问他们打算如何教这个环节,他们说:“一字一句翻译。
”这种传统教法,费时但效果未必好。
不如有的放矢,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如“尽、穷”等经常学习的词语或简易明了的句子,教师不必花费过多精力,但如“妻子、绝境、无论”等与现代汉语释义有较大出入的词语,就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依此类推,有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知识的教学,都是彰显教师魅力的时候了。
三、按照“读顺、读懂、读深、读透”四个梯度进行教学
教学环节设计有没有梯度性,对师范生能否上好一堂初中文言文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要引导他们做到教学步骤和内容有梯度,且教法合理,学法指导得当,就可避免犯本末倒置、轻重不当的错误。
文言文学习与现代文学习是有区别的。
一般现代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与文本容易产生共鸣,学来容易得心应手;而文言文的语言和内容,受时空限制,学生很难一眼看懂,只有先解决好字词句、把握大致意思、了解作者生平后才能慢慢体会领悟。
但大多数师范生在教学中,或直接跳过字词,分析文本内容;或一味讲解字词,不在乎文本阅读的魅力;或通篇分析,旁征博引作者相关的故事,不从文本阅读理解的需要出发……针对这些现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把文言文教学步骤细分为读顺、读懂、读深、读透四个梯度,指导他们先完成读顺、读懂的基础教学环节,再依学情设计读深、读透的深层教学环节。
(一)怎样让学生“读顺”
“读顺”是指学生既能读准字音又能将课文的句逗和停顿读得顺畅。
初中学生一般能借助古汉语常用词典或课文注释读准字音,也能根据课文注释或借助教师的帮助,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的句逗和停顿读得顺畅。
此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进行,如个人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等,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正音、节奏甚至语调。
(二)怎样让学生“读懂”
“读懂”是指学生能准确理解文意,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了解写作背景
文言文作品内容,都深深烙有作者所处时代的印记。
它远离当今社会,学生如果不去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缺少社会历史语境支持,就无法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作者的心情为何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这就得从写作背景入手,当时作者既被贬他乡,又担心皇帝随时起杀戮之心,虽游山玩水解愁,但一遇凄凉之境,伤感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样才写出了凄清之文、之景。
2.疏通文意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疏通文意,大致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会翻译,是疏通文意的重要体现。
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即忠实于原文,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达”,即要求译文通顺、晓畅,表达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雅”,即文字优雅(典雅)[3]。
要做到“信、达、雅”,就需要遵循字字落实、句句顺从的六字要求,即“留、扩、删、换、调、补”。
下面以《岳阳楼记》的翻译教学为例:
首先明确“留”。
文言文篇目里出现的时间、地名、人名、官名等,在翻译时一般可以保留。
学生据此要求,一般能迅速找出文中“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等词语不用翻译。
然后是“扩”。
简单地说,“扩”就是把单音节(双音节)词扩展为双音节(多音节)词。
如将“岸芷汀兰”翻译成“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将“静影沉壁”翻译成“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
举一反三,学生马上明确,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知道怎么翻译了。
再是“删”。
一般文言文中常出现的首发语气助词、延缓语气助词和调整音节作用的虚词等,在翻译时可以删掉。
如“若夫、观夫、嗟夫”中的“夫”字。
接着是“换”。
“换”即更换词义。
这是最难把握又
100
最需要死记的一种方法。
一般词类活用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都需要运用此法。
如这篇课文中的通假字“属”,需翻译成“嘱”。
一词多义如“观”字,在“予观夫巴陵胜状”句中它是“看”的意思,在“此岳阳楼之大观”中它是“景象”的意思。
古今异义词如“增其旧制”中的“制”,今义是指“制度”,古义是指“规模”,翻译时都要注意。
最后是“调”和“补”。
这是为了使译文达到文从句顺的要求。
“调”,就是翻译时把古汉语倒装句、宾主前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语序调整过来,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吾谁与归”调为“吾与谁归”。
“补”,就是增补,补出古汉语的省略部分。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翻译为“(村中人)见了渔人,大为惊奇”。
这里“村中人”是原文所没有的,补上它,是运用了“补”的方法。
这六字要求,对于师范生来说,理解并不困难。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得反复运用,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三)怎样让学生“读深”
1.明确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教师不能忽略它的统领作用。
设计教学问题,需要紧扣文章主旨。
如笔者指导师范生教《周公诫子》,问他们:此课的主旨是什么?他们回答:周公教育儿子明白“谦德”的重要性。
围绕这个主旨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经点拨,他们设计出以下三步教学环节:周公为什么要诫子?怎样诫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样教,既深挖了内容,又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2.明确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形式。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不能忽略了文章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之妙。
如笔者指导师范生备《桃花源记》课时,要求他们抓住“渔人游踪”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明确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是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写作技巧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不能忽略“体会字里、深入情感、明白意图”的作用。
如笔者指导师范生如何把握写景方法时,以赏析《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例,要求他们从描写和修辞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此句既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月光的皎洁,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月光的空明澄澈。
4.把握“写作风格”。
“风格”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
它受作家主观因素及作品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段、语言表达方式及创作的时代、民族、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为一个基本特征得以体现[4]。
教师可从主旨、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深入文本。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读的过程中,围绕文体把握主旨,分析结构层次,赏析写作手法,领会文章妙趣。
这样学习,语文味就浓了。
(四)怎样让学生“读透”
“透”即通透、透彻。
所谓“读透”,即能理解言外之意,注入自己的理解并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教师可以从启示、迁移、拓展延伸等方面,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读透。
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
启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
迁移:请采用移步换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任选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均可),写一个游记片段,150字左右。
拓展延伸:假如现在的小石潭已没有当年的青树翠蔓,清冽澄澈,柳宗元再次来游时,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通过以上教例示范,能使师范生明白,引导学生“读透”的形式有多种,具体教学形式可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来选择。
以上四个教学梯度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教师只要具有一般的教学理论和文言文阅读功底,坚持依课设计、依生设计,就能轻松有效地驾驭。
语文课程引导学生真正比较深入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能也是始于初中。
因此,对将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升自身文言文教学技能,就显得极其迫切或必要。
101
参考文献院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蔡廷林,吕玲.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J].新高考,2007(4):2-3.
[4]庄涛.写作大辞典[M].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804.
The Strategic Study of Improvi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Middle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LI Rui-fen1,LIU Da-wei2
(1.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Shaoguan No.13Middle School;
2.Faculty of Art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5120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Classical Chinese is always one of the difficult points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nd how to improv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kills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oint in the skill train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teaching skills and raise their teaching standards,this paper presents rel⁃evant solutions in some aspects,such as clear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objectives,humanized teaching design idea and graded teaching arrangements.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teaching skills;middle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责任编辑:陈娜)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