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免疫求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ABO溶血症新生儿,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以蓝光光疗、静脉输入白蛋白、静脉输注地塞米松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标签:常规疗法;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症;临床效果
因母婴血型不和使得新生儿的红细胞受到破坏即称为新生儿溶血症[1]。

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症包括ABO溶血症与Rh溶血症两种,但以ABO溶血症的发生率较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新生儿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

以往常以蓝光光疗、静脉输入白蛋白、静脉输注地塞米松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其临床效果较为一般。

近年来,以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因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溶血症状的发生,进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将着重介绍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其治疗的安全性,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ABO溶血症新生儿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43例,男患27例、女患16例,入院时间
2.5~12h,平均入院时间(6.2±1.3)h;对照组患者43例,男患23例、女患20例,入院时间2.4~10.5h,平均入院时间(5.8±2.0)h。

所有患者均满足下述特点:①黄疸症状严重;②患者母亲均为O型血型。

③排除其他严重感染。

兩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白蛋白1g/Kg·d,静脉滴注给药;地塞米松0.5mg/ Kg·d,静脉滴注给药;蓝光治疗8h/d,连续3d。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免疫球蛋白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免疫球蛋白400mg/Kg·d,静脉滴注给药法。

1次/d,连续5d。

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时间、
1.3诊断标准以患者的康复情况作为诊断标准,具体划分如下:①显效:TBIL[2]204μmol/L,黄疸症状严重,红细胞、血红蛋白仍呈下降趋势。

有效率(%)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 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由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划分,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临床指标对比我院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清间接胆红素、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见表2。

2.3治疗安全性比较在此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感染2例、贫血4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对照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感染1例、贫血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且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控制并痊愈[3]。

3 讨论
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症包括ABO溶血症与Rh溶血症两种,但以ABO溶血症的发生率较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新生儿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

以往常以蓝光光疗、地塞米松、白蛋白的静脉滴注法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其中蓝光光疗以退黄为主,进而达到治疗目的;白蛋白的静脉滴注通过与胆红素进行结合,进而减少剩余胆红素与脑细胞相结合,达到降低黄疸发生概率的目的;地塞米松也是以相同的治疗远原理对患者进行治疗,其通过使肝细胞酶的活跃程度增加,使得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几率降低,进而降低黄疸的发生概率。

虽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获得一定性的广泛应用,但由各项临床资料显示结果可知,此类常规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效果较为一般[4],因此临床上需寻找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的方法。

近年来,以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因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更显著的降低了胆红素水平,有效减轻甚至阻断溶血症状的发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临床效率高达92.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也由表2可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后,可使胆红素水平得到有效降低,进而有效阻断抑制黄疸的发生,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同时,我院还对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的安全性进行观察,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及各项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全,因此对新生儿用药应极度注重药
物安全性。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可见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是具有一定安全性的。

总而言之,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通过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使得黄疸的形成受到抑制,进而达到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目的。

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在可控制范围内,不对患者后续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麻庆荣,刘晓军,荣丽英等.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03,31(1):29.
[2] 冯斌,陈实,苏卓娃等.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症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1,22(7):634-634.
[3] 陈诚,常青,王延洲等.母胎ABO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3):153-156.
[4]刘燕,韩光辉.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发病率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77-78.编辑/许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