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_二_加润国
《我国的宗教政策》
母亲与女儿的对话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法门寺重新开放的日子,你 跟我一起去进吧。 女儿:妈,我不相信佛教。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 由不得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明天必须跟我去。 女儿:我不想去,世界上没有神仙,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许你出 门。 母亲:法门寺的烧香活动又不是“法轮功”,怎么不能去?政府为了 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和鼓 励一切宗教活动。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法门寺向广大信 徒宣传无神论。 母亲:那不行,法门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那儿胡说八道 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去你们学校里宣传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 们。
我国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宗教信仰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 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 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 本权利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
①信不信教的自由 既保护信教 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 教的自由
②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有一定 没有教义、教规和制度 的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场所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动场 所 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 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 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 害群众,甚至进行违法犯 罪活动,要制止和取缔
宗教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 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 宗教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1)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业 (2)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
注意: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能够进行宗教活动, 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 2、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 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 3、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 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作者:王向云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宗教观的指导下,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其继承、发展和创新。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中的《论宗教问题》集中阐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宗教观。
笔者先谈宗教信仰状况,再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江泽民的宗教观,最后阐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原因、现实要求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江泽民;体会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38-02一、宗教信仰状况(一)全球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经就世界人口宗教信仰的人数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世界上的70亿人口中,有超过五分之四的人是宗教教徒。
其中基督教教徒有22亿,大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该宗教最初形成于亚洲西部,现在主要分布在欧美大陆和大洋洲,而且其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其经典为《圣经》。
第二大信教群体是伊斯兰教教徒,教徒大约16亿。
这些信仰者主要分布在亚非大陆。
其经典为《古兰经》。
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并且人数一直在增长。
(二)我国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原因及特征1.我国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我国约有一亿多人信仰宗教。
有2300万人是虔诚的基督徒,有2100万人口是穆斯林,而天主教教徒也有550万,加起来信教群体有5000万左右。
而且有些人是在家里信仰宗教的,这样使得数字很难统计。
佛教、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所以加起来约有一亿多人。
2.我国宗教信仰的原因一是我国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使得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上不同的领土传播的更快、影响更大;二是有寻求帮助的内心深处的需求:缺乏精神寄托、价值迷茫、身心受伤及有挫败感等。
三是从众心理。
有的人由于信仰不坚定或者无信仰,看见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网友在信仰宗教,便随波逐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体系。
它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如何处理国家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认识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践,以及分析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变化。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精神慰藉。
马克思主义强调宗教是“虚妄的幻想”,是对社会现实的错觉,同时也承认宗教作为一种思想形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不仅否定了宗教的神秘主义成分,更强调了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和社会功能。
二、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1. 宗教自由原则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核心原则在于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这意味着无论是信教还是不信教,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国家不得干预公民宗教信仰的选择。
2. 科学唯物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宗教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以事实和理性为基础,对待宗教。
它主张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宗教进行客观分析和批判,揭示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3. 法治原则社会主义宗教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它要求国家对宗教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三、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宗教工作的实践需要具体而有力的措施,以保证宗教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
1. 培养宗教界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宗教工作要引导宗教界人士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推动宗教信仰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它鼓励宗教团体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增强宗教社团组织的自我修养社会主义宗教工作需要引导宗教社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修养,使其在维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导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世界观和领导无产阶级从事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无神论和宗教理论体系的优秀成果后创立的,列宁则在领导工人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以自己的新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凡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都应被视之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关于宗教的本质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两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二是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
*1.*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总的思想是反对用观念的东西去诊释宗教,而主张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实物质世界中去寻找它的本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对宗教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①这段话说明:第一,宗教就其内容和对象来说,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引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现行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重要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政策的解读: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这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所有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确保少数民族能够平等地参与国家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2. 民族区域自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包括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自治地方,由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自治地方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
然而,自治权并非绝对的,必须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行使,不能损害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3.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
政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
4. 共同繁荣:国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特别关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确保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避免因发展而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导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世界观和领导无产阶级从事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无神论和宗教理论体系的优秀成果后创立的,列宁则在领导工人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以自己的新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凡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都应被视之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关于宗教的本质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两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二是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原则。
*1.*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总的思想是反对用观念的东西去诊释宗教,而主张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实物质世界中去寻找它的本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对宗教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①这段话说明:第一,宗教就其内容和对象来说,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自我对宗教政策的理解剖析
自我对宗教政策的理解剖析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以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宗教政策是国家处理宗教问题、调节宗教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原则。
它不仅关系到宗教界的和谐稳定,也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
因此,正确理解和深入剖析我国的宗教政策,对于促进宗教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选择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教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这一政策体现了对公民个人信仰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激发宗教界的积极因素,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要求宗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文化上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团结稳定、服务社会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宗教界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推动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原则。
这要求政府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要对宗教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管,防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和选拔宗教界人士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力量。
他们既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宗教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加强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宗教素养和组织能力,对于推动宗教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宗教界人士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宗教事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_一_
而我们现在是用 历史来说 明迷 信
在我们看 这就是说
,
来
,
政治解放 对宗教 的关 系 问题 已 经成 了政
.
无论在法 国或德 国都有
,
治解 放 对人 的解 放 的 关 系 问题
政策
是 无产 阶级 的 革命 导 师 马 克思 和 恩 格 斯
尔 《犹 太 人 问 题 》和 《现 代 犹 太 人 和 基 督 徒 获 得 自 由 的 能 力 》这 两 篇 文 章 而 写 的 论 战 性
根 据人类 历 史 的 发 展 规律 和 马 克思 主 义 宗教 理
论 制 定 的 唯 一 符合 无 产 阶 级 和 全 人 类 解 放 事业
.
一
,
马 克思 主义 宗教政 策的理论 支点 无
实 行 宗 教 信 仰 自由 政 策 视 为 尊 重 和 保 障 人 权 的
重要 内容
因此
,
产 阶级宗教人权观
马 克思 主 义 的宗教政 策作为 马 克思 主 义 宗
作 为 马 克思 主 义 宗 教 观 重要
,
内容之 一 的无 产 阶 级 宗 教 人 权 观 我 们足 够 的重 视 政策 的思 想 基础
共产党正确认 识宗教 问题奠定 了理论基础
由的基本政策
,
教 信 仰 自由政 策
.
有 的人 认 为
马克思 主 义
而且 制定 了彻底 实行政教分离 和宗教信仰 自
主张彻底 的唯物主义 和无神 论
,
必然与彻 底
,
为 中国共产党正 确对待宗教
.
唯心主 义和有神论的宗教 相对立
因此真正
,
问题奠定 了政 策基础
种不 全面 对待马克思 主义宗教 观 的倾 向
高一政治知识点:我国的宗教政策
三一文库()/高一〔高一政治知识点:我国的宗教政策[1]〕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知识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我国的宗教政策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2.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二、预习内容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内涵:注意:(1)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一切活动)(3)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5)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6)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①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不能干预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即宗教不能干预政治,但政治可以干预和影响宗教,因为国家要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含义:(2)目的:(3)邪教不是宗教①含义:②表现:③本质:④正确对待:【点拨】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体系,旨在分析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并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宗教信仰的意义和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宗教本质上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常规、幻想式的解释,是一种意识形态体系。
人们会因为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和矛盾,而寻求某种宗教信仰以求得安心和宽慰,从而形成宗教群体。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宗教信仰存在着某种局限性。
首先,宗教信仰是一种虚幻的幻想,它不能够真正解决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其次,宗教信仰可能会成为一种自我麻醉,使人们陷入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无法积极地解决问题。
最后,宗教信仰也可能被某些人用来控制人民,实现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思想、信仰、习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文化的传承是实现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物质和精神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社会文化的物质基础,而上层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精神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化传承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传统文化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活动等,使人们了解、认同并传承自己的文化。
同时,文化传承也需要发展现代文化,让人们在新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寻找精神满足。
宗教和文化传承政策的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当面临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问题时,马克思主义也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但也需要防止宗教信仰被滥用或被利用。
政府应该实现对宗教团体的监管,并通过法律手段对那些危害公共利益的宗教进行限制和打击。
其次,政府也应该加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力度。
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传承文化的基础。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本土文化传承教育,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各种形式。
同时,也应该注重与全球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确保本土文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最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自我审视和调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体系,注重阶级斗争和团结。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于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同时也提倡阶级团结,对于各民族间的团结更加重视。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团结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通过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信。
二、宗教政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思想上的幻觉,是掩盖现实的迷雾,会分裂群众,瓦解团结。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与政治分离的原则,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破坏。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管理宗教事务,确保宗教活动与社会稳定相适应,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
这种宗教政策既尊重了宗教信仰自由,又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宗教政策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各民族团结互助、宗教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愿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关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也对宗教和信仰自由作出了独特的解释。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以及信仰自由的理解,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的态度社会主义宗教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宗教形式。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采取了一定的态度,认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逐渐衰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思想形态,是社会阶级差异和社会剥削的产物,它凭借迷信和神秘主义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人们的社会觉醒和解放。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主张采取强制手段来消除宗教,而是鼓励人们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进步来摆脱宗教束缚。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逐渐消除对宗教的依赖和信仰。
因此,社会主义宗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二、马克思主义对信仰自由的理解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持有谨慎态度,但它也高度重视信仰自由的保护和尊重。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自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当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而国家也应当保障并尊重这种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
通过保障信仰自由,人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自由发展和解放,避免了宗教对思想的桎梏,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信仰自由也是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发展的前提,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与信仰自由的理解和观点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多元文化的出现,宗教和信仰多样性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宗教的态度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批判和警醒的眼光,又要尊重人们的信仰自由和多元文化。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宗教和信仰自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对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它提醒我们要坚守科学与批判思维的原则,避免盲从和极端化的倾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将宗教视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认为宗教是被压迫阶级为了抵抗剥削和压迫而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
在中国,宗教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宗教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矛盾、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旨在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价值观相协调,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相统一。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1. 宗教是一种人们寻求心灵安慰和寄托的象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和劳动过程中的矛盾,是对现实压力的一种解脱和反抗。
宗教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意义,但同时也具有文化意识形态的性质。
2. 宗教是一种虚幻的信仰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具有虚幻性,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幻想。
宗教信仰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安慰和无私的情感,但它不是改变社会现实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3. 宗教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存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而宗教则强调个体的超验和救赎。
宗教的个体主义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悖,这就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与宗教适当地进行沟通和调整。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 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到中国的宗教传统和信仰多样性,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在中国的地位是合法的,但其发展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协调。
3. 发展社会主义与宗教改革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宗教改革和发展,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宗教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宗教政策社会主义宗教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信仰的管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障公民宗教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宗教政策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基础上的,旨在协调社会主义制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宗教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分析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将宗教视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受到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它既能反映社会现实,也能影响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麻醉剂,是人们在贫困、病痛和无助中寻求心理安慰的产物。
因此,社会主义宗教政策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来认识宗教,避免盲目妖魔化和敌视宗教。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宗教的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实行宗教政策的主体,必须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
社会主义宗教政策要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建立健全的宗教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对各个宗教团体进行登记,明确其法人地位和权益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宗教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依法履行职责,不参与政治活动。
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对宗教的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宗教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宗教信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社会主义宗教政策要坚持宗教与政治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不得干涉政治,政治也不得干涉宗教。
社会主义国家要切实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不得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和观念,不得打压宗教团体合法活动,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抵制宗教。
同时,宗教团体也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得干预政治事务,不得从事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活动。
四、保障公民宗教自由权利社会主义宗教政策要注重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权利。
宗教信仰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国家要依法维护公民的宗教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问题理论与宗教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问题理论与宗教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指导,它对宗教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解释和改变的现实的一种幻想和逃避现实的方式。
然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对于宗教持有批判态度,但它并不否认人们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并主张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社会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现象的无知,它是对人们认识不足和现实困境的一种虚幻安慰。
宗教信仰的产生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密切相关,它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困苦和不公中寻求心灵安慰和渴望救赎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宗教是一种虚伪的意识形态,它掩盖了真正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人们的解放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尽管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有批判态度,但它并不否定人们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宗教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宗教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的界限,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不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 宗教与政治分离。
马克思主义主张宗教应当在宗教领域进行活动,而政治则应该由政治部门负责。
宗教团体和信徒不应该干涉政治决策和进行政治活动。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宗教信仰应该与之协调一致。
宗教团体和信徒应该积极传承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 宗教与社会相互尊重、互动共生。
马克思主义强调宗教和社会应该相互尊重和互相包容,宗教团体和信徒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5. 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通过交流与融合,实现对共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也要避免宗教极端主义和教派冲突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一)
作者: 加润国
作者机构: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与无神论
页码: 27-30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两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制定的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专项政策体系。
其直接的理论支点是无产阶级的宗教人权观,其基本内容包括彻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坚持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传教育两个方面.既反对用行政手段取缔和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极左路线.又反对放弃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右倾机会主义。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
相适应的政治基础 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 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返回
原因
基于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和掠夺我国 的历史事实。这是我国信教群众做出的自主 选择。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 事务上的具体体现。同时,国家支持宗教界在 独立自主、和平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 对外交往。
轻松学习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 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 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返回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 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 政管理和监督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全面 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 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返回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贯彻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 理的目的。
D.不得干预政府事务
巴以冲突连绵不断,中东局势时常危机。拉马拉 的血雨腥风令举世震惊,阿拉法特的安危成为亿万人 担忧牵挂的热门话题。这给我国的启示是( A )
A.我国要继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 B .任何事情应尽量与联合国协商解决 C .国际社会应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作者: 李泰玉
出版物刊名: 新疆社会科学
页码: 14-19页
主题词: 宗教政策 自然宗教 正确认识 宗教信仰自由 信仰宗教 信教群众 贯彻执行 马克思列宁主义 无神论 社会主义制度
摘要: <正> 建国以来,党对于宗教一贯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内,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权。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在以后修改的宪法中都有同样的规定。
而且还进一步补充为:“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政策。
任何与之相违背的“左”的或右的偏向和作法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目标的。
2018-2019-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1)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张忠全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信教。
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
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是一项长期政策。
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识。
因为宗教是意识形态范畴,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消除,宗教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醒地、深刻地认识到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
在新疆,非法宗教活动总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不耻的勾当。
有的干预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强迫青少年和学生信教,教唆学生非法学经,甚至和民族分裂联系在一起,利用部分群众的无知,歪曲宗教教义,煽动宗教狂热,蓄意制造民族矛盾,打击和迫害爱国宗教人士和干部群众,成为影响新疆的团结和稳定的主要危险。
在新疆,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非法宗教活动,就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
【参考借鉴】马克思哲学下的宗教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doc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丁岩近年来,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宗教问题的争论已成为中国社会理论界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①,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②。
二、马克思哲学下的宗教在马克思看来,“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们的鸦片③。
”(一)宗教产生的根源马克思认为,“古代的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和它们一起成长④。
”“反宗教的批判的依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⑤。
”这充分说明了宗教产生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而非客观存在。
第一、从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来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间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⑥”。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宗教产生的自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1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三卷第666-667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2页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33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版第一卷第1页然根源在于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自然的力量,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
人类在最原始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可能也无法提出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想法,面对自然规律和现象只能无助的求助于幻想的“错误认识”,宗教则相应产生。
第二、从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来看马克思认为“至今(19世纪80代)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马克思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归咎于世俗基础,而这种世俗基础主要表现为残酷的阶级剥削,社会的盲目分工和私有制等一系列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彻底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既然宗教信仰自由属于基本人权,政治解放不但不废除宗教而且实现宗教信仰自由,那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当然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还是遥远的事情,所以他们并没有十分明确地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宗教政策。
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直到十月革命胜利后才由列宁制定和实施的。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有关实现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正是这些理论政策主张,为列宁后来制定和实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奠定了基础。
1.彻底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政教分离既包括教会与政权的分离,也包括宗教与教育的分离。
资产阶级民主派之所以批判宗教,就是因为宗教与政权及教育的结合妨碍了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基本人权。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即明确提出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重要原则的《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即《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对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做了进一步批判,并且指出:“当国家摆脱了国教并且让宗教在市民社会范围内存在时,国家就从宗教下解放出来了,同样,当单个的人已经不再把宗教当作公事而当作自己的私事来对待时,他在政治上也就从宗教下解放出来了。
”⑨这不仅科学地说明了“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问题”,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的重要原则———让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为了实现这一人权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写于1848年)中规定:“彻底实行政教分离。
各教派牧师的薪金一律由各个自愿组织起来的宗教团体支付。
”⑩不过在当时情况下,这一反映无产阶级宗教人权主张的要求还无法实行。
1871年法国工人建立巴黎公社的革命创举,为无产阶级实践自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二)●加润国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两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制定的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专项政策体系,其直接的理论支点是无产阶级的宗教人权观,其基本内容包括彻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坚持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传教育两个方面,既反对用行政手段取缔和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极左路线,又反对放弃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右倾机会主义。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己的主张创造了条件。
关于巴黎公社在宗教问题上的创举,恩格斯这样记述:“次日下令,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取消国家用于宗教事务的一切开支,并把一切教会财产转为国家财产;4月8日又据此下令把一切宗教象征、神像、教义、祷告,总之,把‘有关个人良心的一切’,从学校中革除出去,此命令逐步付诸实施。
”輥輯訛当时,马克思受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托,专门为巴黎公社起草了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即著名的《法兰西内战》,该著作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公社在铲除了常备军和警察这两支旧政府手中的物质力量以后,便急切地着手摧毁作为压迫工具的精神力量,即‘僧侣势力’。
方法是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并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
教士们要重新过私人的清修隐遁的生活,像他们的先驱者即使徒们那样靠信徒的施舍过活。
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完全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
这样,不但人人都能受教育,而且科学也摆脱了阶级偏见和政府权力的桎梏。
”輥輰訛对于这一举措的无产阶级性质,恩格斯指出:“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所以公社所通过的决议也都带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
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
”輥輱訛1891年,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重申了马克思的主张,并且作了补充:“教会和国家完全分离。
国家无例外地把一切宗教团体视为私人的团体。
停止用国家资金对宗教团体提供任何资助,排除宗教团体对公立学校的一切影响(但是不能禁止它们用自己的资金办自己的学校并在那里教他们的胡说)。
”輥輲訛括弧内的补充说明,无产阶级所主张的宗教与教育分离,并不剥夺宗教团体自办宗教教育的权利,这正是工人阶级政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体现。
有人可能对“胡说”二字敏感,但我们今天完全没有必要纠缠革命年代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
当时是宗教有神论与科学无神论激烈斗争的年代,与历史上有神论对无神论的攻击和迫害相比,恩格斯的用词已经是相当文明了。
在我国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都应该遵守“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
2.彻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主张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际上已经逻辑地包含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上述有关政教分离原则的论述中了。
我们已经知道,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前半期就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为宗教信仰自由辩护了,他不仅把宗教信仰自由视为基本人权,而且把政治解放视为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上述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中之所以强调政教分离而不谈宗教信仰自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宗教信仰自由乃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而为了真正实现宗教信仰自由就必须实行彻底的政教分离。
所谓“教士们要重新过私人的清修隐遁的生活,像他们的先驱者即使徒们那样靠信徒的施舍过活”,所谓“国家无例外地把一切宗教团体视为私人的团体”,其精神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只有废除国家政权对思想信仰问题的干预,才能还宗教信仰以本来面目,使人们自由地决定“有关个人良心的一切”。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明确表述,出现在他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中。
1875年5月22~27日,德国工人在哥达召开代表大会,当时在德国工人运动中存在两个派别,即由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于1869年在爱森纳赫建立,并由他们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由哈森克莱维尔、哈赛尔曼和特耳克领导的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实现了合并,合并后的党命名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为这次大会起草的《德国工人党党纲》后来被称为《哥达纲领》。
马克思对党纲草案因受拉萨尔机会主义影响而表现出的明显退步特别愤慨,专门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予以纠正。
马克思的批注发表后,受到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普遍欢迎,被看作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这就是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草案在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上没有阐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而只是笼统地重复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旧口号。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信仰自由’!如果现在,在进行文化斗争的时候,要想提醒自由主义者记住他们的旧口号,那么只有采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才行: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满足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满足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輥輳訛所谓文化斗争,是指19世纪70年代以俾斯麦政府与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一方,以具有资产阶级分裂主义倾向的教会中央党和天主教教会为另一方展开的政治论战。
由于内政和外交上的原因,俾斯麦与天主教教权主义势力处于敌对状态。
中央党与其他分裂主义势力(其中包括进入帝国国会的波兰人)结成了联盟。
俾斯麦认为这一联盟危及具有普鲁士特征的以新教为主的帝国的进一步巩固,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措施。
俾斯麦利用在论战过程中于1872年3月11日在普鲁士公布的教学监督法来压制波兰居民的文化活动,推行波兰居民的普鲁士化。
这一法律实施的结果是,普鲁士官员不仅应对波兰神职人员进行监督,而且也应对所有波兰居民的学校进行监督。
从这一背景不难看出,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恰恰是针对资产阶级鼓吹和实行的所谓“信仰自由”的不彻底性和虚伪性而提出来的,它比资产阶级的所谓“信仰自由”要彻底得多!在围绕宗教人权问题的国际斗争中,真正占主动地位的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政权”,而不应该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权”!3.反对取缔和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倾向在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恩格斯对党内少数人企图以行政手段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
他在1874~1875年间撰写的《流亡者文献》中指出:“我们的布朗基主义者与巴枯宁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们都想成为走得最远、最极端的派别的代表者。
因此,顺便提一下,尽管他们的目的与巴枯宁主义者根本对立,他们采用的手段却常常与后者相同。
这就是说,他们要在无神论方面比所有的人都激进……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比谁都激进,于是像1793年那样,用法令来取消神……而这个要求,即遵照穆夫提的吩咐使人们成为无神论者,是由两位公社委员签署的,而他们一定已有充分的机会体验到:首先,在纸上可以随便写多少条命令,而用不着去实际执行;其次,取缔手段是巩固不良信念的最好手段!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在我们的时代唯一能替神帮点忙的事情,就是把无神论宣布为强制性的信仰象征,并以禁止一切宗教来超越俾斯麦的文化斗争中的反教会法令。
”輥輴訛恩格斯在这里把“两位公社委员签署的”禁止宗教的做法比喻为“穆夫提的吩咐”,就是要指明其中暴露出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具体说就是以极左路线表现出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他批判这种粗暴对待宗教信仰的做法比俾斯麦资产阶级政府在文化斗争中实行的反教会法令还要反动,因此必须予以坚决反对。
恩格斯反对在社会主义国家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最著名范例是《反杜林论》。
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自称社会主义信徒的杜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反对马克思主义,其言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中间影响颇大,使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进行反击。
从1876年到1878年的两年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完成了他的理论巨著《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该书在全面批判杜林的谬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无端攻击的过程中,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以《反杜林论》的名称载入史册。
这一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名著当然也对宗教问题作了最经典的论述。
针对杜林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禁止宗教的谬论,恩格斯指出:“杜林先生不同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地方是,在杜林先生的未来国家中,决不是人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升入天堂的……宗教被禁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