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4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24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巩固
(2020河南适应性测试)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完成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2020山西太原模拟)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浙西部分地区。

徽派民居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代表性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据此完成3~5题。

3.徽派建筑群落中,民居楼层普遍较高且楼间距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建筑用地少②人口较多③方便生活起居④经济实力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徽派建筑群落中户与户之间有高高的马头墙隔开,设计马头墙的主要目的是()
A.防风
B.防沙
C.防火
D.防盗
5.徽派建筑中,天井的现实作用是()
①增强采光效果②加快排水速度③节省建筑成本④通风、降低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能力提升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完成6~8题。

6.甲地区与丙地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D.甲地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7.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8.乙地区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③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④水田农业
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蜡染,是我国古代印花技艺之一。

其工艺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植物染料)浸染,去蜡后,
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
的“冰纹”,尤具魅力。

贵州安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使蜡染技艺保持至今,成为著名的“蜡染之乡”。

近年来,蜡染制品从少数民族日常服饰用品逐渐转变为工艺品。

据此完成9~10题。

9.古代,安顺能进行蜡染的必要条件,除了有充足的染料之外,还需要()
A.平坦的地形
B.丰富的劳动力
C.充足的水源
D.适宜的气候
10.安顺的“蜡染之乡”将蜡染技艺保持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织布业发达
B.对外联系少
C.工艺精湛
D.政府的支持
(2020河北张家口期末)右图是某沙漠国家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发明的一种炊具,该炊具多为土
陶制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锅盖高、重,呈三角锥形且完整无孔。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类炊具锅盖的核心作用是()
A.减少炊具热量流失
B.加强内部空气对流
C.促进水蒸气循环利用
D.减少沙漠风沙污染
12.推测该国可能位于()
A.非洲西北部沿海
B.南美洲中部内陆
C.亚洲东南部沿海
D.欧洲东部平原
(2020河北廊坊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十多年来,中国某建筑公司在俄罗斯完成了多个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建筑项目,这些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亮丽名片。

该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中心工程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速度的纪录。

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

据此完成13~14题。

13.圣彼得堡市难以建造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岩层坚硬
B.海水倒灌严重
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
D.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14.该公司为了能够在冬季继续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搭建封闭暖棚
B.及时清理积雪
C.增加灯光照明
D.提供保暖衣物
15.(2020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沿岸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镇为中游,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被誉为“高原粮仓”;派镇以下为下游河段,落差大。

材料二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比较说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差异。

(3)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成为“高原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

(4)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我国天山南坡的吐鲁番盆地,既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之乡”,又是著名的黑羊养殖基地,其所产黑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当地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古人创造的坎儿井,下图示意坎儿井结构。

坎儿井所在地区地层质地坚实。

(1)判断竖井至绿洲的沉积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分析坎儿井能在吐鲁番盆地修建的自然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吐鲁番盆地缩减葡萄种植面积,扩大黑羊养殖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课时规范练24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1.A 2.D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故划分荔枝生产适
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A项正确。

第2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
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故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
低温冻害。

D项正确。

3~5.3.C 4.C 5.D第3题,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浙西部分
地区,当地地形多山地,建筑用地少,①对;人口较多,楼层高、楼间距小利于节约土地,②对;公共空间小,生活起居不方便,③错;经济实力强,资金充足,④对。

C项正确。

第4题,古代
房屋之间间距太小,一旦失火,大火容易蔓延。

所以把墙建得高一点利于防火。

C项正确。

第5题,徽派建筑整体封闭性很强,而天井是建筑院落空间中唯一可以与外界自然相交接
的通道。

天井的现实作用是采光、通风、降低湿度等,①④对。

D项正确。

6~8.6.B7.A8.D第6题,甲、丙两地区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和山东省。

山东省纬度
低于黑龙江省,热量条件较黑龙江省充足。

B项正确。

第7题,三个地区都是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项正确。

丙地区人口稠密,B项错误;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
东是暖温带,C项错误;只有黑龙江黑土广布,D项错误。

第8题,乙地区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

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9~10.9.C10.B第9题,根据材料,蜡染需要以蓝靛浸染,浸染离不开水源,因此古代安顺能进行蜡染的必要条件,除了有充足的染料之外,还需要充足的水源,C项正确。

第10题,
根据材料“贵州安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活,使蜡染技艺保持至今,成为
著名的‘蜡染之乡’”可知,安顺的“蜡染之乡”将蜡染技艺保持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长
期闭塞、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对外联系少。

B项正确。

11~12.11.C12.A第11题,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锅盖高、重,呈三角锥形且完整无孔”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锅盖核心作用是促进水蒸气循环利用,减少水
分散失,C项对。

减少炊具热量流失、加强内部空气对流、减少沙漠风沙污染不是锅盖
的核心作用,A、B、D三项错。

第12题,该国是沙漠国家,可能位于非洲西北部沿海,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加那利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项对;南美洲中
部内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项错;亚洲东南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C项错;欧洲东部平原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项错。

13~14.13.D14.A本组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第13题,
材料中信息显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如果因为地下岩层坚
硬而不能建造的话,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用机械开凿岩石,建造地下室。

A项错误。

一座城市除了距海特别近的地方可能会受到海水倒灌影响以外,多数地方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B项错误。

由图可知,圣彼得堡市纬度比较高,冻土广布,由于纬度高,频繁冻融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永久冻土。

C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深
入地下施工,有很大的风险,所以难以建造地下室的原因是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故选D 项。

第14题,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让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很多建筑企业不得不在冬季停工。

因此该公司在冬季继续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搭建封闭暖棚。

故选A项。

15.答案:(1)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原因:河谷地形走向与西南季风方向大致相同,便于水汽进入;受山地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

(2)上游: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落差小,流速慢;水能资源少。

下游:以降水补给为主,支流多,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河流冲积土壤较肥沃;水源充足,可引水灌溉;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4)该峡谷纬度较低,垂直高差大,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且丰富,故称为“生物资源宝库”。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气候湿润,地形坡度大,内、外力作用强烈,地质活动活跃,故称为“地质博物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和数值变化规律,可描述出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该地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的西南季风在地形阻挡下被抬升,在迎风坡易形成降水,而越往北水汽越少,降水逐渐减少。

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落差、流速等方面比较。

该河上游降水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下游以降水补给为主,支流多,流量大。

上游位于高原,海拔较高,但落差较小,下游地处高原边缘,落差大,因此上游流速较慢,水能资源较少,下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第(3)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成为“高原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即该地有利于粮食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热量、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回答。

第(4)题,“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分别说明该地物种丰富和地质现象复杂。

物种丰富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条件适宜、垂直差异大、人类活动影响小等方面分析。

地质现象复杂往往和内、外力作用有关。

16.答案:(1)冲积扇。

河流或冰雪融水携带砾石泥沙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形成。

(2)吐鲁番盆地北部天山的冰雪融水,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当水流出山口后,渗入戈壁地下变为地下水;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沿地势引水,可自流到盆地;坎儿井地层质地坚实,挖好后不易坍塌;等等。

(3)赞同。

黑羊质优价高,经济效益好;羊肉加工等可促进就业;促进当地退耕还牧、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现今全国葡萄种植区域过多,葡萄价格下降;等等。

(或不赞同。

当地葡萄种植自然条件好;葡萄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养羊过多会造成草场过载,生态环境破坏;等等。

)
解析:本题以坎儿井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题,读图可知,由竖井至绿洲的沉积地貌的主要构成物质为洪积砾石,且位于天山的南坡山麓,可判断此处的沉积地貌为冲积扇。

其形成原因是河流或冰雪融水携带砾石泥沙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形成。

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坎儿井是人类适应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性工程。

坎儿井能在吐鲁番盆地修建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以结合图文材料从水源、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由材料可知,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其河流补给水源以及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夏季的冰雪融水,为减少水分蒸发修建了坎儿井。

当冰雪融水流出山口后,经竖井汇入地下暗渠输送,可以减少蒸发;同时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沿地势引水,可自流到盆地;由材料可知,坎儿井地层质地坚实,挖好后不易坍塌等。

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