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2、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
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2、小明同学因支气管发炎到医院做雾化治疗,打开超声雾化机、超声波能将药液打散而形成雾,这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Hz。
3、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______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______不同。
4、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由于钟的__而产生的;“客船”上的人通过__(填乐音的特性)辨别出是钟声。
5、如图为航天员叶光富吹奏葫芦丝的情景。
葫芦丝是靠空气柱______发声的;而听众能够分辨葫芦丝和古筝,主要因为两种乐器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某人站在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开枪后,他听到两次回声相差5s,此人距较近的山的距离是680米,(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340m/s),则:
(1)此人听到较近的山的回声需要多少秒?
(2)此人距较远的山的距离多少m?
2、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问:
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在发出声波信号8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求A和B两潜艇间的距离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3、甲同学在一根长68m的钢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设声音在空气和钢管中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和5200m/s)
(1)请解释敲一下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多少?
4、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5、甲同学在观看远处放烟花,甲同学发现烟花在空中爆炸2s后才听到响声,甲同学距烟花爆炸处有多远?(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小明想将聚酯棉、泡沫、海绵等材料分别装入鞋盒,以比较它们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能找到的可作为声源的器材有:音叉、手机。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
(2)小明调整好声源的音量后,将其放在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__________;
方案A: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方案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到鞋盒的距离。
(3)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4)以上三种材料,仅从隔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
隔音墙应用可以在__________隔断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5)上述“方案B”中应用的研究方法和下述哪个例子相同__________。
(选填“A”、或“B”)
A.根据小球被音叉弹开远近判断音叉的振幅大小变化
B.用水波引入声波学习
2、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_____的现象,说明
_____。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_____。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_____有关,而且是_____越大,声源响度越_____。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法。
3、在探究声音与频率关系实验中,把尺放在桌面上,使尺的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听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尺振动的快慢。
如表是实验记录情况,请你补充表中的空缺: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两次实验的响度不变,必须保持钢尺的______不变;
(2)实验结论:声音的音调高低和______有关。
4、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图甲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实验推理法
(2)图乙实验进可以得出真空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的关系。
5、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_____(选填“a”、“b”、“c”或“d”);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_____;
(3)如图(b)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B错误;
C.声音从发出到反射面的时间为
t=1
×0.1s=0.05s
2
人离反射面的距离为
s=vt=340m/s×0.05s=17m
故C错误;
D.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
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A错误;
B.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从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A错误;
B.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振动音调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
2、能量 20000
【详解】
[1]声音具有能量,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
超声波能将药液打散形成雾,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2]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其中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3、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
【详解】
[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3]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4、振动音色
【详解】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5、 振动 音色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葫芦丝发出声音是由于葫芦丝内的空气柱在振动。
[2]不同的发声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能够分辨葫芦丝和古筝主要是因为两种乐器的音色不同。
三、计算题
1、 (1)4s ;(2)1530m
【详解】
解:(1)人距较近的山的距离是s 1=680m ,则到另一山的距离为s 2;由s v t
=可得,第一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
1122680m 4s 340m/s s t v ⨯=== (2)设第二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t 2,由题知
t 2−t 1=5s
则
t 2=5s+4s=9s 由s v t =可得,第二个回声通过的距离为
2s 2=vt 2=340m/s×9s=3060m
则人距较远的山的距离s 2=1530m 。
答:(1)此人听到较近的山的回声需要4s;
(2)此人距较远的山的距离多少m此人距较远的山的距离为1530m。
2、①6000m;②见详解
【详解】
解:①声波从潜艇A传播到B用的时间
1
8s=4s
2
t=⨯
由
s
v
t
=得,A和B的距离1500m/s4s=6000m
s vt
==⨯
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答:①A和B的距离是6000m;
②因为在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3、(1)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2)0.187s
【详解】
解:(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甲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击这个管子,声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乙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下响声;随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乙同学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下响声。
(2)乙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过来的,由=s
v
t
得,在钢管中的时间
1
1
68m
0.013s 5200m/s
s
t
v
==≈在空气中的时间
2268m 0.2s 340m/s
s t v === 时间间隔
210.2s 0.013s 0.187s t t t -==﹣=
答:(1)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0.187s 。
4、330m
【详解】
汽车行驶的速度10m/s v =车,由s
v t
=得,在2s =t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0m/s 2s 20m s v t ==⨯=车车;
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m/s 2s 680m s v t ==⨯=声声;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680m 20m 11330m 22
s s s ⨯==-=-声车()。
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30m 。
5、680m
【详解】
解: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大的,大约是3×108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则声音传到甲同学处所用的时间近似等于从看到烟花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甲同学和烟花爆炸之间的距离 s =vt =340m/s×2s=680m
答:甲同学距烟花爆炸处有680m 。
四、实验探究
1、手机方案B 泡沫传播途中 A
【详解】
(1)[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手机,因为手机的声音稳定可调节,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且需要敲击才能发声,这种密封条件下,不易操作。
(2)[2]在两种方案中,方案B较好,因为方案A中,在同一位置比较所听声音的响度,但响度大小没有非常明显不同时,耳朵可能区别不出来,而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判断隔音效果。
(4)[3]由实验表格数据知,聚酯棉的隔声性能最弱,泡沫的隔声性能最强,所以仅从隔音性能的角度来说,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泡沫。
[4]隔音墙是为了阻断声音的传播,所以可以在传播途中隔断噪声。
(5)[5]方案B中,隔声性能的好坏不能直接感觉出来,是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来比较的,这是转换法。
而用小球来放大音叉振动的幅度,是通过小球弹开的距离来比较音叉的振幅的,这也是转换法;用水波来引入声波是模型法。
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2、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被弹开的幅度变大振
幅振幅大转换
【详解】
(1)[1][2]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开,由此可说明此时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则当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幅度更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将变大。
(3)[4][5][6]由实验总结可知,根据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可得,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声源响度越大。
(4)[7]物理中将这种不易观察测量的量转化为易观察测量的量来研究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3、快高慢
低
振动幅度频率
【详解】
[1][2]尺子伸出桌面短时,尺子容易振动,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3][4]尺子伸出桌面长时,尺子不容易振动,拨动尺子,尺子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1)[5]在距声源距离相同时,响度取决于振动幅度,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即必须保持钢尺的振幅不变。
(2)[6]尺子伸出的长,难振动,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
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初步结论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振动转换法不能频率
【详解】
(1)[1]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3]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3)[4]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5、a、d不可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甲、乙乙、丁
【详解】
(1)[1]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由图和题意可知,应选择琴弦a和d。
(2)[2][3]b和c的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不能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3)[4][5]对比甲乙可知,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甲乙声音的音调相同;对比乙丁可知,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乙丁声音的响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