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精选试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进⾏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居住⽤地的分类,最⼩可分⾄( )
A. ⼤类
B. 中类
C. ⼩类
D. ⼩⼩类
(2)保留了某⼀时期及⼏个历史时期积淀下来的完整建筑群体的城市,是属于( )的历史⽂化名城。
A. 古都型
B. 传统风貌型
C. 近现代史迹型
D. ⼀般史迹型
(3)⼴义的“城市交通”是指 ( )
A. 城市与其城市间的交通
B. 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
C. 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D. 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种交通
(4)关于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的概括,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B. 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C. 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D. 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5)以下不属于欧洲古代不同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的是( )
A. 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
B. 君主****时期的古典⼴场
C.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
D. 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
(6)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献和统计资料通常以公开出版的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年鉴、各类专业年鉴、不同时期的地⽅志等形式存在,这些⽂献及统计资料具有的特点中不包括( )
A. 覆盖范围⼴
B. 信息量⼤
C. 时间跨度⼤
D. 时间跨度⼩
(7)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中,⾃然与历史⽂化遗产保护不包括( )
A. 历史⽂献资料
B. 历史⽂化街区
C. 各级⽂物保护单位
D. 历史建筑群
(8)城市规划制定的⽬的是( )
A. 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 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规划付诸实施
C. 建⽴可以在实践中执⾏的合法的城市规划⽂件
D. 围绕着城市规划⼯作和⾏为的开展过程建⽴起结构体系
(9)指出下列哪项是城市快速路⾸选的布嚣⽅式( )
A. 平⾯四块板形式从⽣活性⽤地间通过
B. 平⾯四块板形式从城市组团间通过
C. 主辅路形式从城市中⼼地段通过
D. 两块板形式从城市组团间通过
(10)在城市⾃然资源条件下,制约⼯业项⽬发展的是( )
A. 森林资源
B. 矿产资源
C. ⽔资源
D. ⼟地资源
(11)在邻⾥单位被⼴泛采⽤的同时,伦敦警察为解决( )⽽提出“划区”理论。
A. 伦敦⼈⼝过多问题
B. 伦敦公共设施不⾜问题
C. 伦敦交通拥挤问题
D. 伦敦城市绿地⾯积不⾜问题
(12)⼀些旅游城市的交通、商业赢利性设施,多为外来游客服务,具有( )
A. 地⽅性
B. 泛地⽅性
C. 职能性
D. 泛职能性
(13)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
A. 核⼼是中⼼城市
B. 各城镇都有⾃⼰的特⾊
C. 相互联系.从⽽构成⼀个有机整体
D. 以⼀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
(14)古希腊城的格局体现的社会背景是( )
A. 奴⾪制的民主政体
B. 封建割据与宗教统治
C. 封建统治与教会势⼒
D. ⼈⽂主义思想
(15)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类的共同⾏动纲领,其标志是()
A. 《全球21世纪议程》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北京宪章》
D. 《马丘⽐丘宪章》
(16)当代城市规划所⾯临许多全球性的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 )
A. 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
B. 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C.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
D. 城市聚集和环境保护
(17)下列不属于仓储⽤地布置的⼀般原则的是( )
A. 满⾜仓储⽤地的⼀般技术要求
B. 有利于交通运输
C. 节约⽤地,不必考虑发展余地
D. 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
(18)城市规划编制部门的城市规划师区别于其弛专业技术⼈员或专家的重要⽅⾯是( )
A. 具有极强的经济⾏为的特征
B. 具有极强的政府⾏为的特征
C. 具有极强的私⼈⾏为的特征
D. 具有极强的集体⾏为的特征
(19)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形图图纸⽐例⼀般为( )
A. 1:2000~1:5000
B. 1:1000~1:2000
C. 1:2000
D. 1:1000
(20)《马丘⽐丘宪章》对城市规划编制⼯作产⽣了什么影响( )
A. 城市规划的图纸表达更加完美
B. 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加简洁
C. 把规划期内的城市看作是城市发展⼀个阶段
D. 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更加清晰
(21)在⼆次⼤战后⾄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这个阶段的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
A. 控制疏散⼤城市⼈⼝
B. 改善区域交通络
C.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