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野外考察实践与探索—以“校园植被观察”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野外考察实践与探
索—以“校园植被观察”为例
一.问题提出
与2003年版本相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新概念——地理实践力,更强调拓展地理学习开展空间,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立足校园而不拘泥于校园,走向田野,到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营造更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

这对高中地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课堂活动、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可通过调查访谈、观测、实验、绘图读图等活动进行培养。

从全国和浙江高考试卷来看,四个方面的考查均有涉及,试题选取典型案例,创设相关情境,提供文字和图表等信息素材,提出实际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处理地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若学生参加过类似的考察、调查、实验和绘图活动,在考试中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更好地进行模拟推断,从而完成相关问题的作答。

笔者统计2017——2021年高考全国卷和浙江卷野外考察类题目(如表1所示),发现近两年无论是浙江卷还是全国卷,野外考察类题目分值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

表1 近五年高考野外考察类题目统计表
11
2
020

14
2
018

7
笔者以校园植被观察为例,探索野外考察类活动流程。

二.活动方案
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地理一”要求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针对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如校园植被观察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被及物候现象,引导学生识别各种植物类型、理解物候变化及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建校才20年,但校园清幽文雅,生物多样性丰富,校园内生长着矮牵牛、芭蕉等茎内木质部不发达的草本植物;也大量生长着木质部发达、茎坚硬的木本植物;有银杏、水杉、槐树等落叶乔木,还有枇杷、香樟、白兰、海桐等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

丰富多样的植被为开展校内植被考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我们选取了三个考察点,考察点1为校园仁英河畔、考察点2为教学楼前、考察点3为足球场。

鉴于考察活动的重要性和课标要求,笔者制定了以下方案进行小尺度范围的地理考察活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