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uàn)(编写)而成。
•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称 为“四书”
• “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
F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F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言行 ,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 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 篇童结构,不讲篇与篇、段与段及内容 之间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直译不通,用意译)
课文讲解·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 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听录音,正字音。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
2、“达” (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
3、“雅” (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愠(yùn)愠色 瘟(wēn)瘟疫 温(wēn)温度
形近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 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 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 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 、俭、让”等。
(1)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 度。
《论语》十二章
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培养学生阅读玩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 多彩的内蕴,端正正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3.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 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 经典文化的热情。
文常积累·《论语》
• 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 •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课文讲解·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 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 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 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 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的代表思 想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 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是礼、乐的基础。礼的核心是秩序,乐的核心是和谐。 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 、丧、祭、餮ti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 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 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 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文常积累·《论语》
《论语》二十篇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治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论语》为何以这些词语作为篇名? 《论语》的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出 来的,没有特别的含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生字的音与形: 通“悦”,愉快
lún
yuè yùn wǎng dài
论语 说 愠 罔 殆
yú jǔ dān hào gōng dǔ
不逾矩 箪 好 曲肱 笃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喜欢,爱好。
忠实、坚守。
箪(dān)一箪食 殚(dān)殚精竭虑 惮(dàn)肆无忌惮
殆(dài)殆尽 怡(yí)怡然自得 贻(yí)贻误
•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称 为“四书”
• “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
F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F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言行 ,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 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 篇童结构,不讲篇与篇、段与段及内容 之间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直译不通,用意译)
课文讲解·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 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听录音,正字音。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
2、“达” (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
3、“雅” (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愠(yùn)愠色 瘟(wēn)瘟疫 温(wēn)温度
形近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 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 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 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 、俭、让”等。
(1)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 度。
《论语》十二章
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 ,培养学生阅读玩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 多彩的内蕴,端正正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3.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 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 经典文化的热情。
文常积累·《论语》
• 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 •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课文讲解·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 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章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 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 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 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的代表思 想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 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是礼、乐的基础。礼的核心是秩序,乐的核心是和谐。 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 、丧、祭、餮ti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 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 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 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文常积累·《论语》
《论语》二十篇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治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论语》为何以这些词语作为篇名? 《论语》的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出 来的,没有特别的含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生字的音与形: 通“悦”,愉快
lún
yuè yùn wǎng dài
论语 说 愠 罔 殆
yú jǔ dān hào gōng dǔ
不逾矩 箪 好 曲肱 笃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喜欢,爱好。
忠实、坚守。
箪(dān)一箪食 殚(dān)殚精竭虑 惮(dàn)肆无忌惮
殆(dài)殆尽 怡(yí)怡然自得 贻(yí)贻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