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疗效。

方法:将78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用复方甘草酸苷针100 mg/d静脉滴注,连续观察14 d;对照组32例,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 ml加维生素C 3.0 g静脉滴注,连续观察14 d。

两组均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次,外用1%氢可霜,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好,安全。

标签:复方甘草酸苷;湿疹;疗效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伴有激烈瘙痒,常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痛苦,且常易反复发作,常呈慢性病变,治疗较为困难[1]。

因此,快速地治疗和减少复发是治愈的关键。

本文观察了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湿疹患者为2002年8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湿疹诊断标准[2]。

病程6 d~8.5年。

其中急性湿疹26例,亚急性湿疹20例,慢性湿疹32 例。

男49例,女29例。

平均年龄42.6岁。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
既往对同类产品有过敏史者;伴严重心、肝、肾、胃疾病及系统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皮肤局部合并感染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病及严重内分泌疾病者;治疗前1周内曾使用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及用抗组胺药治疗者。

1.3 给药方法
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g/d静脉滴注,连续观察14 d;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C 3.0 g静脉滴注,连续观察14 d。

两组均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次,每天1次,外用1%氢可霜,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详细记录患者的红斑、面积、渗出、糜烂、水疱、角化
程度、瘙痒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肝功能、血压、血糖、水电解质、血象等常规检查。

1.5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皮损消退60%~89%;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皮损消退30~59%;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皮损消退30%以下。

1.6 统计学分析
测定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一般认为病因与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有原发性和多型性皮疹,皮疹分布对称,瘙痒较重,急性期以红斑基础上有丘疱疹为主,严重时有小水疱,搔抓时形成点状糜烂,并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有少许角化的鳞屑,轻度浸润;慢性期皮肤表面粗糙(角化程度较高),以苔癣样改变为主,湿疹容易复发。

有研究显示,湿疹患者血、皮肤组织中白三烯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白三烯参与了湿疹的发病过程[3]。

白三烯不仅作为趋化因子和效应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还能促进L-2和IFN等细胞因子合成,放大了炎症反应。

在目前内服药的治疗中,主要是围绕抗炎症反应及止痒。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湿疹疗效显著,但由于湿疹的病因复杂且难以去除,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大,停药后常出现反跳现象。

外用皮质激素治疗仅起到对症治疗的目的,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萎缩,继发感染。

选用合适的替代药物越来越重要。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为主要成分并以0.2%甘草酸苷、0.1% L-半胱氨酸和2%甘氨酸而制成的复方制剂[4],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GL分子结构中苷元与糖皮质激素的基本母核相似,具有激素样活性,GL中加用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可减轻GL的不良
反应。

GL具有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止痒,减轻症状,镇静、催眠,阻断神经紧张、病情发展的恶性循环外,主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人体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T细胞活性,诱发γ-IFN产生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对补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GL可使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化,以独特的方式调控有丝分裂原和抗原刺激所致的淋巴细胞增生及细胞因子产生反应,具有双向调控作用。

因此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抗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5]。

复方甘草酸苷作用综合、安全有效,在皮肤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多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较好疗效[6-7]。

两组对急性/亚急性湿疹的疗效都较慢性湿疹为佳,表明慢性湿疹更加顽固难治。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继军,宋建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2):86.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
[3]张伟,郭艳梅,邓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8-129.
[4]王广进,石善海.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24):1910-1911.
[5]张雪.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4):299-300.
[6]尤立平,白彦平,刘永生,等.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3,14(1):37-38.
[7]黄春艳,林能兴,涂亚庭,等.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5,16(7):530-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