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应激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思想行为走极端,与社会格格不入。
精品课件!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二、生活事件对不同疾病的致病作用 1、在某些心因性疾病中,生活事件是疾病发生开展转的直接外在诱因。 2、在许多心身疾病、神经症中,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起着“扳机〞作用。 3、在一些生物源的躯体疾病中,生活事件的存在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
一、生理应激 〔一〕一般适应综合征 警觉阶段 抵抗阶段 衰竭阶段
幽默、升华
二、应对 是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有意识地作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
〔一〕应对的功能 1、情绪指向性:多在急性期发挥作用,着重在于自身。 2、问题指向性:多在重组期发挥作用,着重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常见的应对方式 1、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积极参加与拓展业余爱好 3、努力工作、发奋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4、求助别人、寻求外界支持 5、搞迷信或参加宗教活动
第四节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
一、心理防御机制 处于内心矛盾与冲突中的个体,为了防止或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保持内心平衡,
常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较能承受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所遭遇的挫折,使之较 易为人所承受,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烦恼,调整心理环境,保持心情安宁,防止精神或躯体疾 病的发生。
第二节 应激反响
〔二〕生理反响的表现 1、神经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皮肤
〔三〕生理调节过程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二、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反响阶段 1、警觉阶段 2、抵抗阶段 3、衰竭阶段
心理应激与安康
一、心理应激对安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开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心理应激与安康
二、心理应激对安康的消极影响 1、生理功能的损害
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2、心理功能的损害
如: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精神疾病。 3、社会功能的损害
6、主动抑制不良情绪反响 7、物质滥用 8、性活动增加或减少 9、直接攻击、报复行为 10、自罚、自伤及自杀企图或行为
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的关系 1、都是人们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 2、心理防御机制偏向于思维活动,应对偏向于行为。 3、心理防御机制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成为习惯性的应对活动。 4、心理防御机制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应激与应激障碍
应激的意义
一、应激的积极意义 1、进步生理唤醒度和作业绩效 2、进步个体生存适应才能
二、应激的消极意义 频繁、强烈而突发过度的应急可造成机体唤醒障碍。
应激源 应激源是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响,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
一、按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1、理化性应急源 2、生物性应激源 3、心理性应激源 4、社会性应激源 5、文化性应激源
后赋值。 LCU是定性与定量地衡量生活事件成为应激源时对人的影响程度。 43项社会再适应量表
2、生活事件 张明圆于1978年编制了“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弥补了年龄等因素作用。 但不应忽略事件本身、生活事件对个人的意义、性质、积累性等因素有关。
生活事件的分类
一、按事件的内容分类 1、工作方面 2、家庭方面 3、个人方面 4、经济方面
便可完全消失。 属于一过性的精神障碍。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意识模糊或呆假设木鸡,情绪冲动等。
类型:1、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注意: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加以区别。
〔二〕干预 1、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心理支持和疏导。 3、药物治疗
〔1〕苯二氮唑类 〔2〕三环类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3〕抗抑郁药 〔4〕抗精神病症药物
应激源分类
应激源分类
二、按应激源的性质分类 1、正性应激源 2、负性应激源
三、按应激源的强度分类 1、灾难性应激源 2、微应激源
正性应激源
负性应激源
灾难性应激源
应激源分类
四、按应激源所引起的不同反响分类 1、增强性应激源 2、降低性应激源 3、保持不变的应激源
二、应激源的强度评估 1、生活变化单位 将引起应急程度最高的配偶死亡的LCU定为100,其他生活事件均与之参照比照
四、心理防御机制、应对策略与安康的关系 〔一〕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特点 1、两者之间并无好坏之分 2、二者是在人的成长中不断习得,并不断强化运用、开展的 3、二者常混合使用,不是单一的 4、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原那么 5、适度原那么
〔二〕影响安康的途径 1、影响个体体验应激反响的频率、强度及特征 2、情绪指向性与问题指向性的矛盾 3、对疾病不恰当的认知,常影响疾病的转归 4、不良的应对方式常有损个体的安康程度
〔二〕后果 PTSD患者容易出现: 1、多种精神障碍、自杀企图、工作才能受限。 2、多种躯体疾病和并发症。 3、整体安康状况差,就业比例低。 4、人际关系、日常活动及工作表现消极影响大。
〔三〕诊断标准
Leskin和Westrup于1997年编制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简明筛查表,如有2项以上存在问题者,即 需进一步进展确诊。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 〔一〕应激反响阶段 1、痛苦期 2、否认期 3、侵入期 4、修复期 5、完毕期
〔二〕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对急性PTSD患者应遵循就近、及时的原那么,明确预期治疗目的。2周内进展心理咨询与认 知疗法,共5次,每次小时。 2、药物治疗 可选用B肾上腺能阻滞剂、a2肾上腺能冲动剂、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剂或抗精神病药物。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目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单元,属于焦虑障碍的范畴。
PTSD患者的典型病症: 1、创伤性体验的反复出现 2、持续性的回避 3、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一〕流行病学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TSD终生患病率为7.8%,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特点是在患病 前通常遭受一次或屡次创伤事件作为诱因。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1、按对现实的歪曲程度 〔1〕较大的现实歪曲 〔2〕中度的现实歪曲 〔3〕轻度的现实歪曲
2、按出现先后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1〕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
否认、外射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退行、梦想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合理化、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压抑 〔4〕成熟的防御机制
〔二〕心理应激反响的表现 1、情绪性应激反响 〔1〕焦虑 〔2〕恐惧 〔3〕抑郁 〔4〕愤怒 〔5〕激情
2、行为性应激反响 〔1〕逃避与回避 〔2〕敌对与攻击 〔3〕退化与依赖 〔4〕固着与僵化 〔5〕物质滥用
第三节 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反响 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一般维持数天,最长一个月,
生活事件的分类
二、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1、正性生活事件 2、负性生活事件
三、按事件的属性分类 1、客观事件 2、主观事件
四、按事件的强度分类 1、应激性生活事件 2、日常生活困扰
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一、生活事件致病作用需具备的条件 1、生活事件的性质 2、生活事件的量 3、个体对生活事件的的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