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发布
2015年6月11日,上海浦东新区召开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正式发布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同时浦东首批直属公司改革方案也浮出水面,筹划已久的浦东国资国企改革大幕正式拉开。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浦东国资国企改革18条”的目标就是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发展为着力点,以整合重组、有序进退为抓手,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重点,以分类监管和国资运营平台为途径,促进区域功能开发专业化、国企改制重组市场化、国资分类监管法制化,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动力,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形成适应浦东二次创业要求的国资布局。
据了解,6月11日浦东国资改革大会公布了首批改革方案,并确定了5大改革重点:
一是优化国资布局,服务自贸区与科创中心建设,满足浦东生产力布局要求,推动区域开发与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分类监管,实施分类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契约化、市场化、去行政化。
三是实施大集团战略,打造一批主业优势明显、组织架构合理、管控体系健全的战略性集团公司。
四是进一步优化国企领导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五是国资委的“自我革命”,通过放权授权,转变监管方式,优化出资人职能,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分类科学、权责明确的国资监管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浦东新区企业国资总量约占上海全市的9.2%,占区县级35.5%,其中直属企业22家,包括陆家嘴集团、金桥集团、张江集团、外高桥集团、浦发集团、港城集团、浦东土控集团、上工申贝集团等,国资总量达到1349亿元。
围绕“国有资本”这一主题,18条提出要以资本化为导向,以市场化为手段,聚焦区域开发,在“科学布局、混合发展、高效流动”三个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国资在临港、中部等浦东重点区域比重,推进直属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国资从无优势、小规模产业退出,聚焦基础性、功能性、先导性领域,发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混合经济,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择优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浦东开发建设;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加快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步伐,提升国有资本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促进国资高效流动,打造适合浦东特点的综合国资运营平台,跨主体、跨系统整合资源,开展资本运作,实现股权有序流动。
围绕“体制机制改革”,18条提出要以专业化为导向,以契约化为手段,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今后功能开发类企业以功能任务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民生保障为主,兼顾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类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
对三类企业实施分类考核。
法人治理方面,功能为主、业务单一的功能开发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设执行董事兼任总经理,外派财务总监。
资产规模大、市场化业务多的功能开发类企业,探索“结构合理、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的董事会建设。
市场竞争类企业发挥董事会议事、决策作用,探索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
同时,浦东将推行国企领导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良性机制。
与此同时,浦东首批直属公司改革方案也正式出台。
按照公布的方案,南汇工业园区公司将并入金桥集团,在继续做好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和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以金桥集团为龙头重点实施“浦东中部崛起”战略。
浦东还将实施浦东科投公司的分立改制,分立出来的新科投公司,作为市场化投资主体,引进了上实集团和经营团队持股,专注于IC、生物医药等行业并购重组;分立出来的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则定位于功能性科技创业投资平台,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首批改革中,还包括调整金桥集团与金桥股份公司的关系,构建功能与市场两个平台。
金桥集团定位于政府功能性业务运行载体,股份公司进一步强调市场化公司定位和走出去发展,以创造股东价值为主要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回报率。
同时,浦东将设立区级国资流动平台——上海浦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国资系统内市场竞争类企业的股权划转至平台,履行资本管理职能,通过规范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监督,加强市值管理等手段,实现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价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