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九龙大道通海工程场区工程地质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乐东县九龙大道通海工程场区工程地质概述
通过该场区的初步勘察,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工程地质分析,提供有关设计参数。

标签乐东县九龙大道通海工程;地质概况;分析评价;方案建议
海南省乐东县九龙大道通海工程位于乐东县九所镇,工程起点位于海榆西线公路与九龙大道交汇处,向西南海湾方向延伸,终止于九龙海湾。

道路全长2546.985m,其中包括两座大桥,道路设计宽度30m。

受海南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于2011年1月进行本项目的初步勘察工作。

1 区域地质概况
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地貌单元为海成一级阶地。

两座大桥桥位区微地貌单元属河流;其它地段零星分布冲沟。

在本次勘察深度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烟墩组海相沉积土(Q4m)和上第三系上新统海口组海相沉积土(N2)。

场区特殊性岩土为:分布在桥位区和道路沿线的⑥层淤泥,呈饱和状态,以流塑为主,次为软塑,强度低、压缩高,易变形;⑨1层和⑾1层为淤泥质粘土,呈饱和状态,以软塑为主,次为可塑,强度较低、压缩较高,易变形。

在设防烈度6度区内,可以不考虑震陷问题,但应考虑沉降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

2 场地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08))的有关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表2.0.4的规定,市政工程场地类别属Ⅱ类。

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第4.1.8条的规定,桥梁工程场地类别属Ⅲ类。

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时代成因及工程性能的不同,进行岩土工程地质评价如下:
①层杂填土(Qml):松散,工程性质差,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②层粗砂(Q4m):湿~饱和,松散,标贯实测击数为3~6击,平均5.6击,〔fao〕=150kPa,工程性质一般,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但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③层含砂低液限粘土(Q4m):可塑,局部硬塑,标贯实测击数为4~12击,平均7.5击,〔fao〕=160kPa,工程性质一般,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础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④层粗砂(Q4m):饱和,稍密,标贯实测击数为8~13击,平均10.4击,〔fao〕=18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础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⑤层淤泥质中砂(Q4m):湿~饱和,松散,标贯实测击数为1~5击,平均
3.4击,〔fao〕=80kPa,工程性质差,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路基础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⑥层淤泥(Q4m):饱和,流塑,局部软塑,标贯实测击数为1~2击,平均
1.7击,〔fao〕=60kPa,工程性质差,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路基础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⑥1层淤泥质中砂(Q4m):湿~饱和,松散,标贯实测击数为5~7击,平均5.7击,〔fao〕=80kPa,工程性质差,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路基础持力层;不能作为大桥基础持力层。

⑦层含砂低液限粘土(Q4m):可塑,局部硬塑,标贯实测击数为6~12击,平均8.7击,〔fao〕=160kPa,工程性质一般,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下卧层;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⑧层砾砂(Q4m):饱和,中密,标贯实测击数为7~20击,平均15.5击,〔fao〕=23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下卧层;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⑨层含砂低液限粘土(Q4m):可塑,标贯实测击数为10~21击,平均14.7击,〔fao〕=21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可作为路基下卧层;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⑨1层淤泥质粘土(Q4m):饱和,软塑,次为可塑,局部流塑,标贯实测击数为4~5击,平均4.6击,〔fao〕=100kPa,工程性质较差,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⑩层粗砂(Q4m):饱和,中密,标贯实测击数为12~25击,平均19.2击,〔fao〕=18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不宜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⑾层含砂低液限粘土(Q4m):可塑,局部硬塑,标贯实测击数为11~28击,平均20.2击,〔fao〕=20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不宜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⑾1层淤泥质粘土(Q4m):饱和,软塑,次为可塑,局部流塑,标贯实测击数为5~6击,平均5.6击,〔fao〕=100kPa,工程性质一般,土石工程等级为Ⅰ级,属松土,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⑾2层粗砂(Q4m):饱和,中密,标贯实测击数为13~26击,平均19.5击,〔fao〕=18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II级,属普通土,地层不均匀,不能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⑿层含砂低液限粘土(N2):硬塑,局部可塑,标贯实测击数为18~28击,平均25.0击,〔fao〕=200kPa,工程性质较好,土石工程等级为Ⅲ级,属硬土,可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⒀层粉砂(N2):。

饱和,密实,标贯实测击数为28~38击,平均34.2击,〔fao〕=210kPa,工程性质好,土石工程等级为Ⅲ级,属硬土,可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⒁层高液限粘土(N2):可塑,局部硬塑,标贯实测击数为28~43击,平均37击,〔fao〕=255kPa,工程性质好,土石工程等级为Ⅲ级,属硬土,可作为大桥桩基础持力层。

3 基础方案建议
3.1 路基基础方案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属海成一级阶地,在地震抗震设防6度区内,虽然不需考虑砂土液化问题及软土震陷问题,但道路沿线大面积分布易压缩、易沉降的淤泥层及淤泥质中砂层,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洪的需要,建议路基基础方案如下:
3.1.1 充分利用软土上部的硬壳层,硬壳层厚度在1.00~
4.30m,建议高筑路堤修建道路。

3.1.2 采用素混凝土桩处理路基或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路基,处理深度为穿过软弱土层,进入中软土层不少于1.00m。

3.2 大桥基础方案
3.2.1 清塘河大桥桥台基础方案
在北岸,对⑥层淤泥采用深层搅拌桩或素混凝土桩加固处理后,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护岸、护坡、护桥台,选择处理后的地基作为挡土墙基础持力层。

在南岸,可选择⑦层含砂低液限粘土作为挡土墙基础持力层。

3.2.2 K1+960大桥桥台基础方案
在南岸,应对⑥层淤泥及⑥1层淤泥质中砂采用深层搅拌桩或素混凝土桩加固处理后,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护岸、护坡、护桥台,选择处理后的地基作为挡土墙基础持力层。

在北岸,暂未钻探,根据周围环境分析,地质条件和南岸基本相同,北岸桥台基础方案可参照南岸桥台基础方案。

3.2.3 清塘河大桥桥梁基础方案
自现状地面最低处起,上部1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软弱土及中软土,不能采用扩大浅基础。

应选择下部中硬土地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采用钻孔灌注摩擦桩基础,可选择⑿层含砂低液限粘土或⒀层粉砂或⒁层高液限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宜为φ1200~1500mm。

3.2.4 K1+960大桥桥梁基础方案
自现状地面最低处起,上部1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软弱土及中软土,不能采用扩大浅基础。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大桥的工程特点,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场地内中部地层以中软土为主,次为软弱土,中部地层也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应选择下部中硬土地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采用钻孔灌注摩擦桩基础,可选择⑿层含砂低液限粘土或⒁层高液限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宜为φ1200~15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