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质量的好坏是我们对产品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的
使用要求,这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

质量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质量体系标准
认证,它是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等来实现质量方针、
目标及职责等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对质量管理的控制往往很难把握。

关键词:质量管理现状前景
1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开展,一般情
况下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
进等内容。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企业的
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显著作用。

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质量管理是由精益生产发展而来的,自二十世纪以来,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
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整整的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

首先,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在生产力的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本世纪初企业
管理走向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质量管理也走向规范化。

其主要表现是设立直属
厂长领导的专职的质量检验部门,例如如质量检验科来负责全厂的检验工作,并
由它派出专职的检验员从事生产过程的检验把关。

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的生产方
式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其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由美国休哈特博士为主的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得到
了重视和应用。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数理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
质量管理之中去,提出质量管理不仅需要事后把关,更需要事先预防。

在通过对
生产过程使用控制图等方法加以监控,从而达到预防和降低废次品出现的目的,
同时对产品抽检的标准和方法也作了科学的规定。

最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随着生产力水平日益快速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
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必须贯穿
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全过程。

在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管理过程中,我们运
用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运而生。

2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往往难以控制,这常常导致企业质量管理出现
问题。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不强。

随着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
推行,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的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来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策
略的根据,但仍然有很多企业仍局限于追求产量或是照搬同类型企业的生产模式
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这样做就会导致企业难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者产品质量无法与同类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作比较。

在现
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需要通过了解消费者现在的和将来的需求,并且灵活、
快速的根据市场机遇作出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利益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引入,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运行,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要求及企业内
部情况,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但仍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

另外,绝大多数
企业员工对质量的意识局限于本工序产品质量符合合同或工艺要求,没有延伸拓
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及顾客满意上,远远达不到全员参与的地步,企业领导及员工
中存在重生产、轻质量现象。

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企业各级
管理人员应从全局高度充分认清质量的重要性,以自身行为习惯引领全体员工理
解组织的目标,应该创建并维持一个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目标实现的企业环境,激
励全员建立质量意识,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应用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
或大型企业为主的状况下,对质量管理的研究应用上,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依然
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

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方面,与信息化时代相差甚远,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并且质量管理效率低下,企业需要并且很有必要利
用信息化平台使企业领导快速共享信息从而作出决策,同时利用信息化建立数据库,使之在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过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已经很多企业都通过实施质量体系
认证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等等。

但是
我国企业在质量体系认证推行过程中仍然出现应付审核、只为发证现象,这就直
接导致了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时困难重重。

以ISO9000族标准为基础的
质量管理标准是迄今国际社会上最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它帮助了各类企业
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以及持续改进来获得成功。

3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发展前景
质量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使命是通过基础教育和各种媒体宣传与社会文化活动
的开展,始终并广泛地传递质量意识,使质量意识成为全社会的文明基础。

我们
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要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意识,工艺设
计决定产品质量的意识,生产工具决定产品质量的意识,过程决定结果的意识,
优质低耗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安全生产的意识,劳动保护的意识,品牌的
意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生产与组织意识等。

从根本上来说,
产品的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它是系统性的设
计与管理,这其中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流程、材料材质、控制措施、员工素质等
方面。

现在社会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显然的现象是当产业升级换代之后,产品及
其质量也必然随之升级换代,这就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掌握产业前沿发展方向,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4 结束语
质量管理不仅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制度,更需要的是人员的质
量态度和观念的转变,这是在质量管理上缺一不可的两方面。

因此除了要完善审
核制度,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使之深入人心。

管理要从管人的行为转向管人的思想,需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
式实施培训来达到思想改变行为的目的,这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起着非常关键
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荣.质量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刘文剑,田玉龙.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娟.生产运作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杨丽.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