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研究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2-06-21T09:18:21.03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2月第4期作者:陈为平[导读] 为了解深度调峰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影响
作者:陈为平
广东华电韶关热电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400摘要:为了解深度调峰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影响,以韶关热电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试验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1)该锅炉在深度调峰负荷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2)运行氧量在4.5%~5.5%时,床温波动范围较小,平均床温为833℃~853℃,既能够有效地保证燃烧的稳定性,也能够保证燃料充分燃烧;3)运行氧量约为5.0%时,锅炉燃烧相对来说具有更好的经济性;4)深度调峰负荷下,上下二次风的调整对锅炉燃烧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锅炉热效率;深度调峰;经济性;安全性;
0 引言
2016年6月28日、7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下达火电灵活性改造试点项目的通知》,为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我国火电运行灵活性,全面提高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在各地方和发电集团报来建议试点项目基础上,将丹东电厂等16个项目和长春热电厂等6个项目确定为提升火电灵活性改造试点项目。
2016年7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1558号)要求 “逐步改变热电机组年度发电计划安排原则,坚持以热定电,鼓励热电机组在采暖期参与调峰”。 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要求 “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全面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2016年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批复《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鼓励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提升调峰能力。其中第八十四条【鼓励技改】指出火电机组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参与调峰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调用其参与调峰。 2017年12月25日南方能源监管局下发《关于印发南方区域“两个细则”(2017 版)的通知》(南方监能市场〔2017〕440 号)提出了南网深度调峰及补偿方案。
随着国家电网的发展,电网对调峰需求日益明显。国家及地方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逐步引导煤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具备调峰乃至深度调峰能力,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电网调峰需求。
本次研究开展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研究与应用工作,为掌握深度调峰负荷锅炉和脱硝装置的性能指标,及运行调整对深度调峰负荷下锅炉的性能指标的影响,为以后实际深度调峰运行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1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该项目发电机组锅炉为东方锅炉自主开发的350MW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型号为 DG1156/25.8-II1 型。锅炉为超临界直流燃煤锅炉、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露天岛式布置、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结构,采用高温冷却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每台机组同步安装SNCR+SCR 装置,并要求炉内脱硫,(同步安装炉外脱硫)。
脱硝系统主要设计性能指标: 1)在下列保证的边界条件下,脱硝装置在投运后,采用 SNCR+SCR 工艺, SNCR 效率需≥75%, SCR 效率需≥ 50%,综合脱硝效率≥87.5% ,脱硝系统出口烟气中 NOx 小于25mg/Nm3(6 %含氧量,标态,干基)。
在 80%~100%BMCR 负荷全工况下:脱硝装置在投运前,脱硝系统入口烟气中 NOx 含量 200mg/Nm3 及以下。
燃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应同时保证锅炉效率。
氨逃逸浓度≤ 3ppm。 2)在下列保证的边界条件下,通过 SNCR+SCR 脱硝装置投运后,保证 SCR 出口 NOx排放浓度小于 25mg/Nm3( 6 %含氧量,标态,干基)。
在负荷较低时(30%-80%BMCR 负荷下)。
燃用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应同时保证锅炉效率。
氨逃逸浓度运≤ 3ppm。
烟温≥ 820℃时,需保证 SNCR 出口烟气中 NOx≤50rng/Nm3( 6 %含氧量,标态,干基)。
2 数据处理方法
2.1 锅炉热效率的计算
锅炉热效率按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以低位发热量计),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锅炉热效率,%; ——排烟热损失,%;
——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散热损失,%;
——灰渣物理热损失,%;
——石灰石脱硫热损失,%;
由于试验条件和锅炉性能设计条件会有一些偏离,计算的锅炉效率值在与设计值比较前需按GB/T 10184—201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正。
2.2 NOx排放浓度的计算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1]对NOx排放浓度进行修正。
氮氧化合物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将体积浓度换算成质量浓度。实测的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必须按规定进行折算,燃煤锅炉按O2含量为6%对应的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值α=1.4进行折算,采用公式(2)计算:
3 深度调峰负荷锅炉热效率
为了解锅炉在深度调峰负荷下的基本性能指标,开展了40%ECR及30%ECR工况下的锅炉热效率测试,将锅炉热效率测试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
本次试验进行了140MW负荷与105 MW负荷工况下锅炉热效率试验:140MW负荷工况下实测锅炉热效率为94.18%,进风温度修正后锅炉热效率为94.61%;105MW负荷工况下实测锅炉热效率为94.45%,进风温度修正后锅炉热效率为94.77%,均高于设计值93.8%,可见在深度调峰负荷下该锅炉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主要结果见表1。
4 运行调整对深度调峰的影响
为了解并掌握深度调峰负荷下,运行调整对锅炉燃烧安全性、经济性的影响,开展了30%ECR工况下运行氧量调整、上下二次风调整及床压调整试验。
4.1 运行氧量调整的影响
在试验负荷工况下维持一次风机运行参数稳定,通过调整送、引风机挡板的开度,改变进入锅炉的二次风量,调整锅炉运行氧量。试验选取4.5%,5.0%,5.5%三个氧量点进行试验,观察床温、排烟温度及旋风分离器入口烟温变化,并对飞灰及炉渣取样分析,以确定深度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