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思考
一、没有对象化,尚未细分并培育受众市场。
二、没有栏目化,尚未构建纪录片产品展示台。
三、没有类型化,尚未建造纪录片内容超市。
四、没有集约化,缺少建设纪录片生产系统。
五、缺少故事化:无法施展纪录片的叙事魅力。
六、没有娱乐化,因严肃而担起重负。
(侦探、猎奇或艳遇:故事的吸引力)
第二章纪录片这一片种的精神
一、纪录片概念:
格里尔逊:“对时事新闻素材的创造性处理。
”
维尔托夫:“将现实的片段组合成有意义的震撼。
”
高鑫:纪录片是“对真实的创造性的诠释”
段锦川:“对于这种纪录手段的使用,包括纪录片的理念都不是很明确,只是有这样的一种愿望,那就是尽量地去接近事物的本质,去接近事物的真相;这无非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客观,另一个是真实。
”“我觉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只要它不是虚构的,我们都可以当它是纪录片。
”non-fiction,“重要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看法,对人物的看法,只是我们用的是一种非虚构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所说的那种“虚构”和“非虚构”是从操作层面上来界定的,若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界定只会作茧自缚。
”
克拉克考尔:“纪录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在再现这个世界的时候要加进一些新的东西。
”这些新的东西即主观的看法,而不会是像镜子一样反射就行了。
吕新雨:纪录片的三个层次,记录真实,记录心灵,独立品格。
张以庆:“我一向坚持纪录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私人化的东西。
它是作者个人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形式。
”
二、纪录片创作理念:
1、多义性的读解和它开放性的结构。
2、多种艺术的交融。
3、关注人,体现人文关怀。
侧重视觉行为刻画人物。
侧重听觉语言刻画人物。
4、真诚而真实地介入拍摄对象的生活。
从思想上解决纪录片导演本身的定位问题,纪录片导演后面的注释,应该是寂寞,是孜孜以求、追根溯源。
消除拍摄对象的神秘感,建立互相信任感(弗拉哈迪的工作方式)。
慎重对待被拍摄对象,特别是他们的隐私。
5、血与汗的结晶,感受和体验的结晶。
强调沟通过程。
展示故事过程。
沉下去。
展示结果。
6、顽强的生命力。
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丰富的内涵。
7、理性的思考。
三、独立制片人:
乌尔善雎安奇冯晓颖蒋志杨福东胡择杨天乙季丹
第三章世界电影纪录片发展简史
一、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
“科学技术的珍品”。
梅斯基奇与“旅行影片”。
二、杜勃利埃与电影蒙太奇。
三、拉哈迪的探险。
四、尔托夫的“电影眼睛”。
五、格里尔逊“我视电影为讲坛,我自觉地以一个宣讲者的方式来利用它”。
对时事新闻素材的创造性处理。
六、里芬斯塔尔与表现主义。
《意志的胜利》。
七、让·努什的“真理电影”(“真实电影”)。
八、德鲁小组的“直接电影”、放弃对事情进程的干预(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经验越是直接积累得越是充分,他就越是接近事实的真相)。
九、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的异同。
第四章主体动机与客体存在的关系
一、真实性——客观事物内涵意义的属性。
参照的真实性(逼真感)——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影视语言系统的特性。
情感现实性法则——体验、感受,而忽略事实本身。
二、纪录片创作理想境界——真实地(观众的感受)反映(逼真的语言系统)现实生活(事实的真实性)。
三、纪录片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交织。
主体动机是影响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根本原因。
四、记录与解释的问题。
记录生活的情境,客观事物的多义性。
五、创作者。
责任感、新闻素质、艺术素质与技术素质、职业敏感与职业道德。
第五章纪实论
一、中国纪录片的理想主义创作方法:非审美的目的;美化了的生活;教诲式的劝服。
二、纪实主义的特点:纪实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成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方式的“实在性”。
纪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为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血液。
纪实的方法是一种较充分地表现电视的本体特性的方法。
三、纪实主义的发展轨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让·努什、德鲁。
四、真实与现实的关系
1、真实是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从哲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人们对物质存在的内涵的判定;从美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一个关于现实的神话。
2、电视中的真实是形而上的:真实是内容层面事物内涵意义的属性,确切地说,应该叫做真实性;而表达层面的行为表象,是客观现实的模拟形态,确切地说,应该叫做逼真感,它与真实性的命题无关。
3、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但是,对于创作,真实性的把握在于创作者的良知和真诚。
作为表现手法的技巧方式,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表现的,长镜头的还是蒙太奇的,现场声的还是解说词的,都只是创作者对现实的物质存在进行艺术描述时,所采用的组织类型和方法。
视像逼真是内容真实的前提,但两者并没直接的因果关系。
4、真实地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并依此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因此,纪实风格在强调“避免描绘现实的主观形式”的同时,也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般原则。
四、纪实的美学风格
1、纪录形态:纪实,是一种特殊的纪录形态,它强调记录空间行为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
纪录形态是有主体投入的一种实录,是主体的感情与理智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契合。
2、参与观察:首先是要尊重客观现实的存在与发展方式,不人为地通过技巧为它创造引伸意义;是建立在创作者作为明确的个体对象与被摄体交往的基础上;还要创作者对被摄对象主动的介入。
3、叙事方式:纪实,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建立在表达层与内容层相一致的基础上。
情境、时态、过程是完成叙事的三大要素。
4、思维的品格:纪实的品格必须上升为思维的品除,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层次。
巴赞说:即便承认这种追求真实的运动(即写实主义)可以采用无数种不同途径,这种自封的真实性,严格地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这种运动给作品不断增添意义(它本身是一种抽象物)时,它才是有价值的。
在如实地再现某种东西时,如果不能在抽象的意义上使它的含义更加丰富,那就是多此一举。
5、虚与实的关系:化实为虚,以实出虚。
五、真实性与艺术性
1、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纪录片所表现的银幕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内容上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
2、非虚构的艺术表现:艺术是一种形象美的集合。
对艺术来说,构思的基点是情感的表达。
艺术离不开想象与联想。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靠可视的形象叙述事实、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
第六章艺术特征论
一、独特的时空结构: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表现时空的不同方法,电视则是一种更为独特的时空复合体。
在电视屏幕上,时间概念演译为复杂的形态。
空间,是电视的造型运动的基础。
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二、视听语言和屏幕造型:纪录片传达艺术含义的两个因素,叙事因素与造型因素。
1、叙事因素——艺术领悟。
2、造型因素——审美感知。
构图、色彩、运动、节奏、剪辑、语言、音响、音乐。
三、叙事与结构
1、纪录片叙事特点中的几种主要倾向:纪实性,多角度,心理化,理性化。
2、纪录片结构的几种主要形式: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板块结构。
第七章创作观念论
一、价值取向
1、对意识形态性的认识:广义上说,纪录片的传播内容,在肯定社会主体价值的同时,就在实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任务。
狭义上说,纪录片的意识形态性体现在引导舆论,实现社会的心里沟通上。
社会教育与社会心理交流,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2、对宣传的理解:纪录片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目的,在于达到影响观众的效果。
电视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的心理因素的三个层次,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3、对商业化倾向的思考。
二、创作趋向
1、关于与观众的交流:承认观众的存在,使节目有直接的对象感。
承认观众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使观众具有对节目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关于主题的含义:单义性主题与多义性主题。
3、关于选材:意图明确的指向性选材,灵活随意的全方位选材。
4、关于结构:单线条封闭式的叙述结构力求叙述的完整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多线条开放式结构表达事物的多层含义,符合纪实特点和观众的求真心理。
5、关于观众的接受:从内容的“定论性”表达到利用内容的“启示性”去影响观众。
6、对声音的认识:题材的要求、作者审美趣味的偏好以及创作中的风格因素等等,都影响到对声音的认识,对声画关系的认识。
三、审美走向
1、人的主题:人正在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在成为纪录片探索的重要内容。
2、个体化的对象:艺术创作要保持对象千姿百态的个体形态。
审美活动中个体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个体化的对象,可以赋予纪录片一种特殊的禀性。
3、感情化的表现:审美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表现。
选择情感内容。
注重情感投入。
实现情感的物化。
4、情节化的叙事:情节化的叙事表现在时空的特定性,表现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5、纪实性的风格: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纪实是电视表现特殊的记录形态。
纪实的风格,是强调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纪实不是自然主义。
四、人文精神
1、纪录片的双重价值取向:政治话语、文化话语。
社会教育与社会心理交流、定论性与启示性。
2、人本主义:生物本性和道德本性。
儒学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影响。
3、“爱人修己”的道德完善。
4、“中庸和谐”的宽容品格。
第八章视觉表意论
一、美学意义的蒙太奇
1、电影思维方法的确立。
从卢米埃尔到格里菲斯。
2、1+1不等于2。
从普多夫金到爱森斯坦。
3、与真实相联系。
从弗拉哈迪到巴赞。
巴赞的真实美学:摄影影象的本体论、电影起源的心理学、电影语言的演进论(表现对象的真实、空间时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
4、电视的观念:多功能传播媒体,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观众直接交流。
二、作为表现手段的蒙太奇
1、组成视觉的文章:蒙太奇剪接最基本的意义,蒙太奇组接的心理基础。
2、建立动作的联系:分解动作,组合动作。
3、造成情感的冲击:创造隐喻,创造节奏,创造悬念,创造情绪效果,创造思想。
4、纪录片剪辑的特点:电影剪辑与纪录片剪辑的比较。
三、视觉元素分析
1、影像:是电视显现运动世界的物理介质层面,是画面视觉形象的存在形态。
2、画面:具象性意义、意想性意义、抽象性意义。
3、镜头:镜头的划分(视域范围分、角度分、运动情况分、时延长短分)。
镜头的特点(形声一体化的影像结构、行为时空的再现、表意的不完整性)。
4、镜头的连接:格式塔心理学的解释。
镜头连接的因素(形态因素、动态因素、其他造型因素)。
第九章剪辑风格论
风格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观照的方式。
剪辑是视觉语言的规范。
一、剪辑风格
表现过程与创造象征
1、两者区别:表现过程和创造象征,直观视听形象表意系统和形象化的概念表述。
影像的两种意义:自然原始的表现力,符号即概念内涵的外化。
2、对表现对象认识方式的区别:观察,即与创作者与表现内容处于一种共时性的历程之中、归纳,即创作者看重的是事物的意义。
3、结构方式的区别: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叙事结构。
4、画面意义的区别:本身意义和引申意义。
二、叙事的剪辑
1、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叙述一段剧情,展示一系列事件。
最简单、展示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叙事剪辑叙述结构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空间的统一和时间的连续建立的。
动作剪接、情绪剪接、节奏剪接、声音剪接。
2、动作的分解和组合:分解动作时镜头要成组,组合动作时镜头要有连贯性。
3、叙事剪辑的方法:前进式、后退式、片段集合式。
4、镜头内部的蒙太奇:长镜头。
叙事结构特点-----传递信息的完整性、不容置疑的真实性和事态进展的连续性。
空间结构特点-----运动过程中展现空间全貌、运动过程中实现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运动过程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
时间结构特点-----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三、表现的剪辑(理性蒙太奇)
1、表现性剪辑的特点:两个结合镜头并列并不是简单的1加1,而是一个新的创造。
表现功能-----创造隐喻、创造节奏、创造悬念、创造情绪效果、创造思想。
特点----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和主题;不以时空逻辑顺序为镜头组合的逻辑依据,其逻辑依据通常是“意义”;镜头的对列可以产生暗示、比喻等效果;这是一种作用于视觉的象征性的情绪表意方法。
2、表现剪辑的结构形式:平行蒙太奇----空间面、相互联系、结构的变化、因果关系。
对比的剪辑-----阐述思想、突出形象、强调差异。
联想的剪辑----比喻、象征。
3、主题蒙太奇:思想的剪辑,主题的剪辑,概括的剪辑。
主观形象、综合印象、诗意、表达情绪和情感(积累式蒙太奇)
第十章创作构思论
一、纪录片的创作过程:选题、采访、构思、提纲撰写、实际拍摄、剪辑、配音配乐合成。
二、选题----内涵的确定
1、社会内容题材的要求:时代性、新鲜性(及时、特殊、陌生)、复杂性(曲折的人物经历、深刻的思想内容、广泛的涉及面、完整的时间情节)、形象性、人文性(生存价值和道德意义)。
2、自然界为内容的题材:知识性、思想性、寓意性、欣赏性。
三、构思,从悟性到理性
1、创造构思的精神活动:投入、悟性、想象、灵感、创造。
2、纪录片构思的特点:三个要点----大处着眼、新奇独特、表现个性。
三个关系----再现与表现的关系、画面和解说的关系、分析力和想象力的关系。
三点重要----形象的概念、情境的概念、现实的概念。
3、提纲的编写:提纲的内容----主题、主要内容、段落层次、风格样式、处理方式。
粗线条式和段落式。
四、立意
1、立意与材料分析:主题选择材料、抓住特点选择材料、抓住第一感觉选择材料。
2、立意与作者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表现在情(情感态度)、意(思想评价)、像(审美形式的把握),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主观意识与观众的欣赏意识。
3、立意与控制规律:控制的本质是调节,纠正失误,正确地运用控制规律。
第十一章结构论
一、结构的一般要求
完整、自然、新颖、严谨、统一。
二、层次的安排
1、递进式:按时间行进的顺序安排层次、以认识事物的顺序来安排层次、纵横交叉式安排层次。
2、典型集合式:以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以不同典型的组合来安排层次,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安排层次。
3、复线式:复线结构是一种理性结构,能够表现富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4、板块式:以记者独特的感受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5、漫谈式: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真实,亲切,是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常用的方式。
三、开头、结尾和高潮
1、开头:开门见山式、由远及近式、寓意式、介绍式。
2、结尾:总结式、寓意式、提出问题式、意犹未尽式。
3、形成高潮的方法:选择有气氛的场面和环境、选择情绪最饱满的时刻、选择事件发展的关键时刻、选择主体动感强烈的时刻、利用组接形成的强烈节奏。
四、情节和细节
1、情节来自事实。
2、情节的不完整性和松散性。
3、情节运用的局限性。
4、组织情节的方法:起结构作用的情节、前后呼应的情节、作为高潮或重点的情节、创造的情节、想象的情节。
5、细节的作用:情感表达、塑造形象、强调作用、造成某种情趣。
五、节奏
1、节奏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2、叙述性节奏。
3、造型性节奏:主体运动对节奏的影响、景别对节奏的影响、焦距对于节奏的影响、摄影机运动对节奏的影响、剪辑频率对节奏的影响。
第十二章声画关系论
一、画面与解说的关系
1、声音成分:人物同期声(主动型和被动型)、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
2、画面解说的功能特点: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双重信息形态的传播。
二、语言的构成形式和特点
直接解说、介绍背景、访问式解说、“自我参与”式解说。
三、同期声讲话
主动型、被动型、交流型。
四、字幕
说明性、强调性、信息性、可读性。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纪录片创作》是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穿插观摩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作品、指导学生实地采访拍摄电视专题纪录片为主,学生自学与复习为辅,本课程一个学期授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为2.5:1.5,课时比为1:1.2。
学生课内与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具体安排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