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
与叶天士出生于同一时代,又同乡里,均系江苏吴县人,生活于公元1681~1770年间。
薛氏十分聪明,博学多才,所著诗文很多,因母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在当时与叶天士齐名,成为江苏吴县两大医家。
但二人常相互抨击,故薛雪称自己住所为扫叶山庄,自称扫叶山人。
现传说《湿热条辨》—书为其所作。
本文选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
一、阴湿伤表证治
【原文】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胸痞腰疼),湿在在表。
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
头不痛者去羌活。
【选注】自注:“身重恶寒,湿遇卫阳之表证。
头痛必夹风,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
此条乃阴湿伤表之候。
杨照藜:“湿宜淡渗,不宜专用燥药。
头痛属热,不必牵涉及风。
”
章虚谷:“恶寒而不发热,故为阴湿。
”
王孟英:“阴湿故可用香薷、苍术、羌活以发其表。
设暑胜者,三味皆为禁药。
”
青龙提要:虽曰湿热初期,但是应该属于有湿无热之候,或者热被湿裹,热邪不显。
从用药薄荷牛蒡来判断定是夹热,只是很少而已。
病在表位,湿邪偏重,故而自注曰“阴湿伤表”。
杨氏注解湿宜淡渗一条。
古代虽有治湿不利小便说法。
但是本条湿邪在表,故而可汗而去之。
不符合善逐邪者就近而诛之的原则。
至于汗法治疗湿温,吴鞠通虽然提出禁忌也不可拘泥。
《金匮要略》早已提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另杨氏云:头痛属热提法实属于此无干,画蛇添足之言。
仲景出麻黄加术汤治疗寒湿在表可供参考,自不多言。
现代治疗湿邪初期多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可参考,湿邪不重猪苓泽泻淡渗之药可减去不用。
至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
”。
也有表证描述为何不用香薷藿香这些芳香解表祛湿之药,是因湿热内蕴三焦,肺气失宣,中焦不运,下焦不利,导致外见恶寒身痛等证,非是薛生白所云阴湿在表。
因此三仁侧重于里治疗畅达三焦,薛生白治法侧重与表祛风除湿,学者当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