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干预效果观察王晓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干预效果观察王晓丽
发布时间:2023-06-09T03:35:43.696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5期作者:王晓丽
[导读]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持蓝色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持红色签为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持蓝色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持红色签为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与遵医行为,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恶性淋巴瘤;不良情绪;遵医行为
恶性淋巴瘤是临床中常见病,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中淋巴及、淋巴结外组织等,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病情发展至后期会蔓延全身,导致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临床中并不存在该疾病的特效治疗方式,通常选择化学药物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同时给予患者科学护理干预,引导患者用良好心态面对疾病。本次研究选择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对其影响效果。现将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符合伦理标准。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计84例,并通过抽签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蓝色签,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9.75±6.27)岁。观察组(红色签,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9.72±6.29)岁。比较上述一般资料,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履行《知情同意书》义务。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同时需观察患者体征等,给予基本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提高患者对恶性淋巴瘤的了解程度,包括疾病诱因、治疗措施、疗程、化疗相关不良事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以此让患者认识到患有恶性淋巴瘤并不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可以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提高配合度。(2)支持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原因,通过多巡视、耐心交流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告知其给予患者更多鼓励、支持与安慰,促进患者保持平稳心理状态。(3)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对其疾病产生影响。当其长时间处于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中,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明显下降情况,因此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于改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与化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遵医行为情况。
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五项内容,各项内容的最终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心理状态。采用SAS、SDS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范围20-80分,分数越高则心理状态越差。
遵医行为。评价使用4级评分法(1-4分),不遵从、部分遵从、基本遵从、完全遵从评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得分越高,遵医行为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各组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2: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 SAS SDS
2.3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如表3:
表3 遵医行为(±s;分)
3 讨论
淋巴结肿大是恶性淋巴瘤常见症状,该疾病致死率较高,与白血病相近。临床中常使用化疗、放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但是都会产生一定并发症。受到病痛折磨,患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处于一种较为负面的状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会对疾病治疗产生一定影响,如机体免疫力下降、交感神经兴奋等[2]。因此,护理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程度,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积极干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心理护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患者认知程度,通过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正视疾病,减少因未知带来的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交流是重要渠道,对于拉近护患之间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排解内心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临床工作顺利展开[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让其理解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故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焦虑抑郁评分更低,遵医行为评分更高(P<0.05)。表示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遵医行为提升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遵医行为,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