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方法”组织文言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美的方法”组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把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纳入其中,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情趣,追求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美的因素和人文因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会情感美、把握思想美。这体现在具体的方法上有三点:一是诵读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三是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自我体验。
“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审美教学,更是一种人文熏陶。”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用美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纳入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通过阅读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趣,追求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
一、文言文中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具体内容
1.品味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文学作品的一切美,都是用语言表达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诗文,更是经过大浪淘沙后淘洗出的金子,是文质兼美的佳作。细细品读,静心体味,往往余香满口,齿颊留芳。
2.感受形象美
文學作品是作家在纷繁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体会形象美就是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中的词语,使学生从具体的描写中去寻求和感受形象美。形象美有两种:一是指自然景观美。如泰山日出的绚丽多姿(姚鼐《登泰山行》),天姥仙境的梦幻奇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无不给我们留下美的享受。二是人物形象美,即人的人格美、心灵美: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感愤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人性的角度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实施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具体教学策略
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会自发形成,它需要正确的引导来实现。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抛弃传统的串讲法,教师的主要身份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借助课文本身的语言和自己语文修养,通过渗透化的方式,把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的方法分为三步,三者间层层递进。
(一)诵读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诵读是学习古代诗文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可忽视。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等融为一体,融会贯通。文言文与日常口语殊异,通过诵读,可以帮助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习惯用法,体味文言文的语言美。通过诵读,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趣。
1.通读意会,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从吟咏中积累来的,素养是从吟咏中培养来的,多做吟咏有助于学生形成粗略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句读、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甚至发声、酝酿感情等。教师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充分表现作品的内在含蕴及艺术魅力。
2.精读细品,提高审美能力
在注重文言文学习的整体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选择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与学生一起精读细品,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的精妙,把握作品美在何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洋溢着人文情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哲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把几千年的诗文意境与现代学生的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来诱发学生的情感。
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制造情感纽带,并抛向学生,把作者、老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共鸣。
(三)与文本对话,促进自我体验
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富有潜能的学习发展空间的方法应该是融入文本,实现与文言文的文本对话。让学生既深入到文本之内,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审美体验,又超出文本之上,对世界和自我产生全新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语文课真正的宗旨。
1.通过对话,鼓励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越是优秀的作品,其意蕴越是丰富。由于各个学生的阅历、学识、修养、个性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教参或已成定论的说法,而要让学生尽情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深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向权威挑战,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待问题才能从狭隘
的线性思维变为高级思维,走向深刻的学习。
2.通过对话,学会理解
以《爱莲说》为例。作者在文中借陶渊明“爱菊”的“独”和“鲜”,对陶氏辞官退隐,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进行了褒扬。其实,从积极投身变革,勇于改造社会的处世标准来衡量,陶渊明的退隐行为就显得有点消极避世、明哲保身了。课堂上,可以围绕这一点来组织学生讨论,进行道德评价,这对培养学生高尚和合乎历史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是十分有利的。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应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课自身建设中发挥出重要而独特的价值。而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文言文教学路径,符合当前改革的要求。文言名篇中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沉积千年,历久弥笃,它们正散发着深沉的光彩,期待着更多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相信,在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的路上文言文教学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