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小青龙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小青龙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小青龙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诠释】伤寒表不解,则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之证存在。
而又出现心下有水气,心下者,胃脘之位,饮邪阻胃,胃气上逆则于呕;饮邪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或水趋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畅则少腹满,饮邪阻肺,宣降失司,气逆而喘;如此等等,皆表寒而兼有水饮之作,故主以小青龙汤,发散水气为治。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气。
【方药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3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服法与禁忌】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3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嘴,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经方方论】小青龙汤由桂枝汤、麻黄汤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宣肺利水;配桂枝助解表散寒之力。
芍药与桂枝相伍,司开合,调营卫;干姜与细辛相配,温肺胃,蠲饮邪,止喘咳;五味子味酸敛肺止咳,又防麻黄、细辛辛散太过,耗伤肺气,故敛散相合,宣降有序;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效。
林亿等认为治利用莞花,治喘去麻黄,疑非仲景原意。
【经方新用】
(1)小青龙汤加苏子12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30克,石韦30
克,用治慢性支气管哮喘(支饮)。
(2)宿疾肺气肿,外感风寒犯肺之咳喘用小青龙汤加水蛭10克,杏仁12克,地龙15克,蟾蜍8克。
(3)水饮凌心之心悸头眩呕恶者,取小青龙汤中干姜易生姜30克,去麻黄加茯苓30克,白术15克,泽泻15克,效佳。
(4)肺寒留饮之咳喘,用小青龙汤加葶苈子10克,川椒目20克,甘遂0.2克(冲)。
(5)小青龙汤配人参12克(单煎兑人),制附子15克,丹参18克,葶苈子10克,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证属表闭而阳衰,心气不续,肺气将绝候。
(6)小青龙汤治疗百日咳加天虫10克,全虫5克,地龙10克,胆南星9克,证属痉咳而喉有痰鸣。
【新用方义】
(1)《金匮要略》饮称有四,痰、悬、溢、支者是也。
其证皆为痰饮居肺,弥漫气道,傍射胸胁,凌心宿胃。
突出表现气逆不降.喘咳呕恶,喉中哮鸣,倚息难卧,头眩心悸,面浮肢肿。
中医虽无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称,病理机制基本相似·证候大多相仿,可依《伤寒》、《金匮》统一法则,辨证施治,多取佳效。
(2)就小青龙汤讲,它是表寒内饮的治疗方剂。
别管是宿疾还是兼有新感,只要身寒无汗,鼻流清涕,咳喘痰鸣,倚息难卧,咳吐稀白泡沫样黏痰,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投服小青龙汤无疑,虽方中药少量轻,见效明显。
若痰饮较甚,配加葶苈子9克,苏子10克,桑白皮20克,石韦15克,白芥子7克,效果更好。
(3)如若宿疾久延,逢冬即发,不仅喘咳急促,且面青唇黯,肺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胸现三凹,此肺气肿征。
不仅肺膈虚膨,心脉随之为瘀,于小青龙汤加黄芪20克,熟地15克,补肺气,纳肾气;另配地龙15克,水蛭8克,蟾蜍9克,天虫15克,解痉活血以平喘咳。
(4)若脾肺气虚,运化失常,肺失通调,水液代谢失衡。
水饮凌心则悸动眩晕,水饮蓄胃则呕恶胀满,肢端欠温,下肢浮肿,气喘难续。
治宜小背龙汤配伍人参15克,制附子5克,丹参8克,茯苓30克,
白术15克,泽泻12克,益心气,温心阳,渗脾湿,建中阳,水去则心稳:尿利则肿消,喘逆俱平。
(5)肺寒留饮,背冷如掌大。
喘咳畏寒,咳吐清涎,口中淡,身疲倦,面黄虚白,气短懒言,两寸脉沉迟,余部弦滑。
此证阳虚阴寒,胸中阳气不展,留饮停聚,气化受抑。
非温化胸中阳气不足以蒸化留饮,方投小青龙汤倍桂枝、干姜、甘草加白术15克,茯苓30克,通达阳气.符合仲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义。
若留饮盘聚,温化难以取效者,当以蠲涤饮邪,攻逐隧道,破壁利水,上方配伍葶苈子9克,川椒目15克,甘遂6克,大戟10克,可取良效。
(6)百日咳乃顿咳挛作,呕吐痰食,喉中痰鸣,眼结膜充血红肿,此正证也。
此乃饮邪弥于气道,气管痉挛排异之作。
方投小青龙汤温化水气,降逆止呕,配伍胆南星9克,天虫15克,全虫6克,地龙10克.解痉涤痰,以缓挛咳,效果满意。
【医案举例】
例1一农妇,素患哮嘴数载.每因寒、因热、因气、因过敏而诱发。
此次风寒外束,卫表郁闭,肺气失宣,痰饮渍肺所致。
表现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咳嗽气喘,倚息难卧,咳吐白色泡沫样稀痰,咯痰干呕,舌淡苔白,脉浮滑。
刻诊:面睑浮肿.精神萎靡,脘满中痞,食不知味。
辨证:风寒闭肺,饮阻气逆。
治法:温肺启闭,降逆蠲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味。
组成:麻黄6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细辛4克,干姜8克,甘草10克,五味子6克,半夏12克,茯苓30克,杏仁12克,葶苈子10克,白芥子8克:苏子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复诊:药服3剂,咳喘明显减轻,身微汗,恶寒解.肺宣咳停.咯痰少许,为巩固效果,继服原方4剂,诸症缓解。
例2王某,男,30岁。
主诉:素盛今瘦:肠鸣腹胀,时有隐痛,大便不调,干稀不匀。
刻诊:面容憔悴,色苍无泽,肌肉消瘦,疲倦乏力,肠鸣漉漉,沥沥有声,舌淡体胖,苔白:脉沉迟。
肠镜示:黏膜光滑,无充血糜烂灶。
触诊:按腹膨软,有气过水声。
中医诊断:“痰饮”证也。
辨证:肠寒蓄饮,脾虚气亏,别浊失司,肾阳失煦。
治法:温肠化饮,益肾肋阳,导水通便,补气促动。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组成:炮附子15克,葶苈子10克,椒目5克,大黄9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茯苓40克,白术15克,党参20克,半夏12克,细辛4克,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复诊:服药5剂,泻下臭秽泡沫样稀便,小便量多,肠鸣水声减少大半,腹胀松缓,食欲有增,脉缓有力,续服7剂,诸症消失。
【按语】
(1)大小青龙汤同是麻黄汤的变方,只因兼证不同而治方有别。
大青龙汤证是表寒里热而兼烦躁,麻黄汤中配石膏。
小青龙汤同是表寒而内有水饮,证兼咳喘,麻黄汤中加半夏、干姜、细辛等。
二方相比,在同一解表散寒的治法下,一清泄,一温化。
(2)小青龙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同是治疗喘咳之方,但二者有虚实之别。
小青龙汤证为太阳伤寒表实挟饮;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太阳中风表虚气逆。
一是饮邪犯肺;一是气逆阻肺。
(3)小青龙汤是解表化饮的名方,用之得当,效果卓著,不仅对表寒外束,水饮渍肺之咳喘效佳,就是内科杂病见有上述证候者,亦有良效。
如本案二则,一肺饮,一肠饮,病位不同,饮邪则一;证候有异,用药有别,皆取佳效。
充分显示一方多治的广泛性,同时,也说明仲景经方有深人研究创新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