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汉字之兵器谱(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瞎扯汉字之兵器谱(4)
四、护具类
虽然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这讲的是战略层面,对于战术层面,则必须进攻与防守并重,所以防具是非常重要的。
在先秦的战争中,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他们的防具非常少,也就是一副铠甲,有时候会有盾牌,但盾牌的作用似乎是保护阵型多一些,对于单兵的防护,可能没那么高了(纯猜测)。
先秦的护具大概分为甲、胄、盾三类。
这里除了说说这三个字之外,再加一个“干”字。
1、甲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甲的古文字字形恰好跟现在的加号长得一样。
关于甲的含义,有“甲像鱼鳞”的说法,这个我不大认同。
还有种说法是甲是原始社会的符号演变,这个说法比较靠谱,但我在这里说的是作为防具的“甲”字。
《释名·释兵》曰:甲,似物有孚甲以自御也。
亦曰介,亦曰函,亦曰铠,皆坚重之名也“现在”函“字似乎已经没有护甲的意思了。
而“介”也很少出现这个意义了(这可让众多中学生泪目啊)。
曾侯乙墓出土的铠甲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图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铠甲。
这种铠甲属于皮甲,用皮革裁制成甲片,上漆,用线把甲片连起来。
有的皮甲后面有木胎衬托,这样的防御效果更加好。
《周礼·考工记·函人》对制造铠甲有个明确记载,所用材料为犀和兕的皮(杀害野生动物有木有!),或一起用成为合甲。
“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对于这个寿字我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概是讲使用年限吧。
制造铠甲要先“为容”,就是对使用者的身材经行测量;然后是“制革”,无需解释;第三步是“权其上旅下旅”,裁剪上下身合适
的长度;第四步“以其长为之围,裁剪出腰围。
制革的时候,不能够太生,太生就会不够坚韧;也不能太熟,太熟会卷曲。
后面还有一套关于好的铠甲的判断标准,用了很多专业的名词,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翻译。
铠甲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甲身、甲裙(也称甲裳)、甲袖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甲裙和甲袖是可以伸缩,便于作战。
有的铠甲没有甲袖,这样使用武器更加灵活。
甲不但用于人,也用于车马,称为车甲、马甲。
这些方面以后讲战车的时候再介绍。
再从文字方面介绍一下甲吧。
甲在古文字中是写成”+“的,在古文字中出现这种相交叉的符号,并不一定是十字形的东西,在金文中,中间往往会填充成一块黑色的东西。
比如才、丁、土等等,而在甲骨文和后来的文字中,往往为了写得简便,就把那块黑色的东西变成一横了,甲大概也是这样。
”+“后来写成”甲“的演变机制我还没搞清楚,但在甲骨文中,”甲“这个字形并不是用来指铠甲的,而是一个专有名词,解释为”上甲“根据王国维的考证,上甲就是上甲微,殷人的一个重要领袖,在位期间为王亥报仇,灭了有易国,是的商的领土大为扩张。
在甲骨卜辞中,上甲微的祭祀级别非常高。
甲也作为天干的第一位,这个起源还不是很清楚。
2、胄
甲是用来保护身体的,而胄则是用来保护头部的,从字形可以看出来。
胄的上面是甶,甶,就是头部的意思,《说文》:甶,鬼头也。
鬼头的意思是鬼的头部,值得注意的是,鬼未必是人死所归的那个东西,它的本义很可能是指别的民族的人的头部或者别的动物的头部,畏、禺的上部都是甶。
甲骨文中有”鬼方“,里面的鬼字就是一个大头的人。
下面是从”冃“,冃是帽的初文,凡是从”冃“的字往往跟帽子有关,如冒、冕。
(学生党注意,冒、冕、最这几个字上面两横都不跟左右相接啊,别写成曰了)
胄的字形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头盔。
《说文》胄,兜鍪也。
所谓兜鍪,就是胄的缓读。
兜鍪两个字连着读就变成胄了(在上古音中,
有一部分zh的音是读为d的,这就是所谓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
曾侯乙墓出土的胄图片来自网络
胄上面往往画着可怕的图案(我觉得很萌哟)关于这些图案的可怕之处可以去看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真心推荐这本书。
3、盾
盾的意义不需要解释,而字形需要解释一下,甲骨文中的盾,其实是豚,小猪的意思,盾跟豚同音。
《释名》:“盾,遯也,跪其后,避以隐遯也”。
隐遯,就是隐遁,从这方面也可以证明盾豚同音。
在金文中,盾的字形很明确,一个人拿着一个盾牌,盾后面突起部分是盾握。
盾的形状写的跟目太像了,所以许慎《说文》说:所以扞身蔽目。
盾是关西方言,关东则称之为瞂,或称干。
在先秦有凸形的盾,如上图。
但这种盾实在是比较笨重,于是在马战时代,为了讲究效率,而改为圆形的盾,比较轻便。
后世使用的很多是藤盾,既轻便又坚韧。
《诗经·秦风·小戎》中有“龙盾之合”的说法,这里的龙盾是指画有龙形的盾(存疑),可能是用来保护战车的。
4、干
《说文》解释:干,犯也。
侵犯的意思。
而干在文献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盾。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词既有侵犯的意思又有防御的意思。
其实,这种现象叫反训。
又比如“乱”,有治理很好的意思,也有很乱的意思;受,有主动授予的意思,又有被授予的意思;易,有交换的意思,又有赐予的意思;英语中似乎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leave,有离开的意思,又有留下的意思。
@散人
在金文中,往往有持干戈的族徽,比如这个:
在安阳小屯村的遗址中,发现有干戈同葬的类型
《尚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的意思是举起,比的意思是并立。
可以看出武王伐商时期,干和戈、矛都是重要的兵器。
古代往往干戈并称,一个是进攻的一个是防御的,可见
这几种武器的普及性和影响力了。
有些从干的字有防守的意思,比如“捍”就是捍卫。
在从训诂的方面讲讲干字
干有进犯的意思,慢慢演变为追求。
比如干禄什么的。
有时候这个意思会写成奸。
《史记》里面有“太公望以渔钓奸周西伯”,嗯,没下限的你们慢慢联想去吧~
在《诗经》里面,干有的时候是涧的通假,干跟涧同音。
比如“考槃在干,硕人之宽”、“置之河之干兮”、“佚佚斯干,幽幽南山”《周易》有“鸿渐于干”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思是干支的干。
来历不明不解释。
感觉这一期讲得不是很好啊~下一期估计是要讲战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