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若琴弦
【学习目标】
学习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
领悟传达出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预习内容】
1 、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1974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多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追溯背景
《命若琴弦》创作于1985年,当时正处于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迭起的时候,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现代派小说、实验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纷纷粉墨登场,作品大多关注现实生活,注重从平凡的生活出提炼有意义的事物。
1985年是当代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均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这两类“新的、更切近于八十年代中国体验”的作品,以不同以前的思想模式、变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形态,使小说走出文革的阴影,面对正在裂变的世界、中国社会和人的生存方式。
此时,史铁生亦在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寻根”的取向,主要体现在精神追求和主题意向方面,而“先锋”的特征则表现在艺术方法上。
《命若琴弦》即是他想要突破自己的另一种尝试。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语言也很朴素,作品的整个重心都在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之上。
作者巧妙地将哲学思考与故事叙述相结合,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3)相关知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语录: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第二课时
【思考探究】
1、史铁生是一位轮椅上的作家,他不但双腿残疾,而且身患多种疾病,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因此对生命的感悟使他创作了小说《命若琴弦》,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请你概述一下。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
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
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思考:文中开头画线部分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
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
远远近近的蝉鸣也舒缓了许多。
思考:文中两次写到太阳,第一次“太阳正热得凶”,第二次“暴躁了一整天的太阳这会儿正平静下来,光线开始变得深沉”,这仅仅是写时间的推移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思考: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以下内容思考: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
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
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
——史铁生《写作的事》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若琴弦》一文虽然讲的是一个故事,但不同生活经历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会受到不同的启发。
请试着找出文中蕴涵哲理的句子,探讨故事蕴含的哲理。
第三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
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
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
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
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
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
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
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
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
他们是来看热闹的。
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
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
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
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
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
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
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
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
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
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
“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
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
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
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
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
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
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
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
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
我有罪。
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
我不想离开这里。
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
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
”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
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
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
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
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
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
我胜利了,这些白痴。
我身后的门打开了。
“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那些被“筛掉”的家伙,无论我们怎么恳求,都不愿意透露一点关于演讲的内幕,因为他们知道通过演讲获得自由很难成功,告诉别人也无济于事。
B.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只是为看热闹而来,他们对着犯人起哄,甚至把犯人全部嘘下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
C.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我故意停下不说”“做作地颤着声音喊”,这表明“我”对演讲胸有成竹,并且洋洋得意。
2.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说中,“我”是如何一步步诱导听众,让他们最终为“我”鼓掌的?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若琴弦》答案
1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2(1)偏僻、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场所和背景。
如此荒凉、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人物生命的苦难,也暗示了无论多么艰辛的生活,只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可以让一个生命逆风飞扬。
2(2)不仅仅是写时间的推移,更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是为了表现老瞎子为了早日实现愿望,内心的紧张、焦躁。
第二次则是老瞎子心里已经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紧张激动的心情因此安定平息下来。
2(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瞎子。
即使我们身心健全,人生也处于种种困境,比如孤独;也无法逃脱生命固有的残缺,比如死亡。
瞎子师徒的故事是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隐喻。
小说借瞎子师徒的故事为所有的人探索出“确立目标,追求过程的欢乐”这一条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
小说结尾又回到开头,寓意人类带着生命固有的残缺、不完满和心灵的创痛,代代无穷已,重复着悲壮的孤独旅程。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答案
1. C【解析】A项,他们不告诉别人,是因为自己失去自由,也不想看到别人获得
自由。
B项,“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错。
D项,“洋洋得意”无中生有。
2.【解析】根据“极为残忍的规定”,在文中找到答题区间第3~5段。
第3段“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说明机会难得;由第4段“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可知,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从第5段“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
……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可以看出市民不会在意犯人的命运的。
【答案】首先,机会非常难得。
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
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
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
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
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3.【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需先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作答。
文章分别从“故意沉默”“编造幸福”“心理激将”三个情节展开叙述,第11~14段,主要写的是“我”故意沉默不说话,来达到使听众安静的效果;第15~20段,则是编造了自己狱中的幸福和秘密,造成听众心里的愤恨不平;第21~26段,用语言激怒听众,最终赢得掌声。
【答案】①上台之后,“我”沉默不语,引发听众的好奇心,求“我”开口讲话。
②听众安静下来之后,“我”编造在牢里的幸福生活,激起听众的嫉妒心。
③在听众将信将疑之时,“我”主动请求听众嘘自己下台,激起听众的愤恨之心,听众反而鼓掌。
4.【解析】对文章结尾的分析应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及表达效果等多角度分析。
人物方面,结尾主人公获得自由,并且是唯一的一个,说明主人公的智商很高;情节上,主人公是众多犯人中唯一一个获得自由的人,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主旨(思想内容)上,深化了主题,暗扣了题目“凭什么让你很幸福”,表达了对人性丑陋的批判;效果上,文章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深思。
【答案】①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②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④思想内容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