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意蕴、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意蕴、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
作者:黄意武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不是照搬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模式,而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实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新形态。
就其价值意蕴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彰显了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危机,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就其丰富内涵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创新理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共同构成的;就其鲜明特质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的文化道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价值意蕴;丰富内涵;鲜明特质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3)010-0067-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3.010.005
文化形态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存在方式或样貌,是文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内涵要义和精神特质,需要从现代文明视域来把握其基本特征,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一、文献综述
文化形态不仅是实践命题,更是理论命题。
学术界不仅对文化形态的概念、类型、功能、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西方社会的文化形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从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来看。
苏星鸿、李夏冰认为文化形态的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超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2]。
刘泾认为文化形态为实践形态提供了深厚文化底蕴,它是理
论形态创新的价值引领,也为制度形态成熟和定型提供精神动力[3]40-41。
从文化形态的内涵构成来看,张静、吴荣生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形态主要分为三种形态——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4]。
周向军、杨勇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表现为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不同的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也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本主义顺应时代的文化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预见的未来文化形态发展方向[5]。
从文化形态的特性来看,刘泾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具有思想引领的先进性、服务大众的人民性、传统继承的民族性、开放包容的世界性、改革创新的时代性等特性[3]43-44。
从文化形态的创新来看,任平认为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自信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基础[6]。
学术界对于文化形态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
但是,目前的成果大多偏向宏观的研究,而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价值、要素构成、中国特质缺乏系统深度的分析,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内涵界定模糊、特征论述不系统等问题。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由此,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从价值、内涵和特质等角度开展探索,以期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理论。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意蕴
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一定的文化形态。
人类从落后、愚昧的文化观念、文化习惯、文化生活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文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形成文化形态的发展过程。
文化形态的特征多种多样,根据文化形态的类型、地域、性质、形式等特点可以划分为不同特征的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既可以体现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的形态,也可包括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管理等领域的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而且在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功能,其价值意蕴丰富。
(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彰显了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也是为了人,以现代化的方式改造自然、创造文化来适应人的需求。
“人是文化现代化的主体,实现文化现代化必然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价值追求和内驱動力。
”[7]141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根本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不论是国家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精神文化都是极为重要的,缺乏精神文化的自立自强,现代化就缺乏灵魂和根本。
从这个意义而言,推动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致力于实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更为重视精神生活的富足,把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精神富有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尤其注重把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人民参与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让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有效满足。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文化使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把人的精神生活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
向,开启了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形态,彰显了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危机
“现代化”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在逻辑上存在不足,在实践上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依靠暴力维系,那么其未来必定是难以为继的。
”[8]自1500年以来,西方社会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变革,民主、理性等观念得以发展,加上现代科学的建立,极大激发了西方国家的生产力,这些思潮内在促成了文化霸权主义、奉行零和博弈、实行殖民掠夺的发展理念。
虽然西方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滋生了文明优越论、文明中心论、文化霸权论等强权思想,西方文明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文化侵略,加上资本主义天然的缺陷,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容易导致物欲主义膨胀、拜金主义横行,不仅容易导致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社会的制度体系、文化模式后,深受其害,给全球文化安全造成重大挑战。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现代化是其对文化价值历史的反思和现代化探索的过程。
”[9]141中国共产党提倡的现代化文化形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始终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包容,在交流互鉴和包容中发展壮大本民族文化,始终反对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霸权主义等,没有出现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文明提供有益参考。
(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
“文明的历史是提炼集体性格的过程。
”[9]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文明是世界各国的目标,不同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进入现代文明的模式,其核心是协调国家、市场、人民之间的关系,其灵魂是建构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所依赖的是霸权式、殖民式、冷战式、对抗式、扩张式文化发展模式,为其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民族精神凝聚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姿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新路径,不断拓展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发展,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模式,打破了西方文明现代化的弊端,建构起符合自身文明特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逻辑,始终从文化发展的目标、战略、布局、内涵、路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先后推进文化立国、兴国、强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
这一开创为发展中国家坚定文化自信、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进而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丰富内涵
文化形态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不同于物质形态的可见,文化形态是精神的、多变的、交融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待,需要把一定时间、空间推行和发展的文化作为观测对象,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观念、行为模式、内在架构、外在形式等。
文化形态从内在结构和整体架构来看,应包含文化的根源、灵魂、主体、特质、旨归、使命等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基于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文化根脉的延续性、文化主体的先进性、文化价值的独立性、文化特质的创新性、文化目标的民本性、文化使命的担当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主要可以包含以下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深厚根源
文化根脉是对文化形态的基础支撑。
一个民族缺乏文化根脉,其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其文明品格是不健全的。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连绵不绝、延续至今,就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文化特性,体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智慧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也对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文化形态总体基调,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怀,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理想情怀、治理经验,对于凝聚和形成中国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有重要价值,也为新时代推进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变迁,中华民族创造的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始终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内化为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这种文化根脉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优秀的基因始终得到继承和发扬,这种延续性确保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和显著特征始终得到丰富和发展,构筑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也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变化中最独特的精神命脉。
近代以来,我们因國家的衰败出现过传统文化“过时论”“无用论”“有害论”等错误思潮。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文化观推动转型升级,筑牢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坚定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最强自信,也构筑起自觉反对西方腐朽文化的天然屏障。
要建设现代化形态的中华文化,就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中找到精神根基,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使其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化竞争中找到中华文化的安身所在,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根源基础。
(二)党的创新理论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主体内容
“现代化”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在逻辑上存在不足,在实践上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依靠暴力维系,那么其未来必定是难以为继的。
”[8]自1500年以来,
西方社会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变革,民主、理性等观念得以发展,加上现代科学的建立,极大激发了西方国家的生产力,这些思潮内在促成了文化霸权主义、奉行零和博弈、实行殖民掠夺的发展理念。
虽然西方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滋生了文明优越论、文明中心论、文化霸权论等强权思想,西方文明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文化侵略,加上资本主义天然的缺陷,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容易导致物欲主义膨胀、拜金主义横行,不仅容易导致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機,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社会的制度体系、文化模式后,深受其害,给全球文化安全造成重大挑战。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现代化是其对文化价值历史的反思和现代化探索的过程。
”[9]141中国共产党提倡的现代化文化形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始终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包容,在交流互鉴和包容中发展壮大本民族文化,始终反对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霸权主义等,没有出现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文明提供有益参考。
(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
“文明的历史是提炼集体性格的过程。
”[9]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文明是世界各国的目标,不同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进入现代文明的模式,其核心是协调国家、市场、人民之间的关系,其灵魂是建构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所依赖的是霸权式、殖民式、冷战式、对抗式、扩张式文化发展模式,为其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民族精神凝聚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姿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新路径,不断拓展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发展,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模式,打破了西方文明现代化的弊端,建构起符合自身文明特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逻辑,始终从文化发展的目标、战略、布局、内涵、路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先后推进文化立国、兴国、强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
这一开创为发展中国家坚定文化自信、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进而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丰富内涵
文化形态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不同于物质形态的可见,文化形态是精神的、多变的、交融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待,需要把一定时间、空间推行和发展的文化作为观测对象,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观念、行为模式、内在架构、外在形式等。
文化形态从内在结构和整体架构来看,应包含文化的根源、灵魂、主体、特质、旨归、使命等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基于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上,满足人民
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文化根脉的延续性、文化主体的先进性、文化价值的独立性、文化特质的创新性、文化目标的民本性、文化使命的担当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主要可以包含以下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深厚根源
文化根脉是对文化形态的基础支撑。
一个民族缺乏文化根脉,其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其文明品格是不健全的。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连绵不绝、延续至今,就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文化特性,体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智慧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也对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文化形态总体基调,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怀,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理想情怀、治理经验,对于凝聚和形成中国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有重要价值,也为新时代推进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变迁,中华民族创造的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始终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内化为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这种文化根脉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优秀的基因始终得到继承和发扬,这种延续性确保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和显著特征始终得到丰富和发展,构筑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也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变化中最独特的精神命脉。
近代以来,我们因国家的衰败出现过传统文化“过时论”“无用论”“有害论”等错误思潮。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文化观推动转型升级,筑牢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坚定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最强自信,也构筑起自觉反对西方腐朽文化的天然屏障。
要建设现代化形态的中华文化,就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中找到精神根基,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使其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化,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化竞争中找到中华文化的安身所在,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根源基础。
(二)党的创新理论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主体内容
“现代化”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在逻辑上存在不足,在实践上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依靠暴力维系,那么其未来必定是难以为继的。
”[8]自1500年以来,西方社会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变革,民主、理性等观念得以发展,加上现代科学的建立,极大激发了西方国家的生产力,这些思潮内在促成了文化霸权主义、奉行零和博弈、实行殖民掠夺的发展理念。
虽然西方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也滋生了文明优越论、文明中心论、文化霸权论等强权思想,西方文明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文化侵略,加上资本主义天然的缺陷,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
容易导致物欲主义膨胀、拜金主义横行,不仅容易导致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社会的制度体系、文化模式后,深受其害,给全球文化安全造成重大挑战。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现代化是其对文化价值历史的反思和现代化探索的过程。
”[9]141中国共产党提倡的现代化文化形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始终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包容,在交流互鉴和包容中发展壮大本民族文化,始终反对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霸权主义等,没有出现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文明提供有益参考。
(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
“文明的历史是提炼集体性格的过程。
”[9]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文明是世界各国的目标,不同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进入现代文明的模式,其核心是协调国家、市场、人民之间的关系,其灵魂是建构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所依赖的是霸权式、殖民式、冷战式、对抗式、扩张式文化发展模式,为其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民族精神凝聚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姿态贡献了走向现代文明的新路径,不断拓展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发展,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模式,打破了西方文明现代化的弊端,建构起符合自身文明特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逻輯,始终从文化发展的目标、战略、布局、内涵、路径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先后推进文化立国、兴国、强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新道路。
这一开创为发展中国家坚定文化自信、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进而引领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丰富内涵
文化形态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不同于物质形态的可见,文化形态是精神的、多变的、交融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待,需要把一定时间、空间推行和发展的文化作为观测对象,从整体上把握其核心观念、行为模式、内在架构、外在形式等。
文化形态从内在结构和整体架构来看,应包含文化的根源、灵魂、主体、特质、旨归、使命等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基于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形态,主要体现在文化根脉的延续性、文化主体的先进性、文化价值的独立性、文化特质的创新性、文化目标的民本性、文化使命的担当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主要可以包含以下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深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