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启示
作者:仇梦瑶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1年第3期
?文/仇梦瑶
【摘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它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而且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入手,探究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和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
一、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思想
“和”字最早出自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汉语“和”字有和谐、平和、温和、应和、和合等丰富的内容。

“和”思想最初来源于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直到西周,太史伯将乐理音调之和提升到思想领域,成为指导事物有序发展的最根本原则。

自孔子以来,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根基,《大学》曾言:“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可见,儒家文化中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以“和”为贵。

“和”思想除了在儒家文化中占有很大分量,道、佛、墨诸家也主张“和”。

道家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在矛盾运动中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与他物的和谐;佛家反对杀生,主张众生平等;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战争。

由此可见,“和”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古人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殷切期盼。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自身的温和性、稳健性优势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共处,这源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

(二)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冲突,使货币成为“异化劳动”的根源,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生态危机又成为影响社会和谐运行的绊脚石。

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人的共同性不仅表现在“血缘、语言、习惯”等方面,而且体现在群体劳动的相互协作、精神上的相互慰藉、伦理道德的“亲密无间”,这种共同没有利益瓜葛,只有事实的平等。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关系’,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这是马克思划分的第四个共同体阶段,即人的自由联合体。

所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共同体思想对于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性支持。

(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实践中。

早在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原则。

1974年,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成为当时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总依据。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不结盟”“二十八字外交方针”,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间的政治经济争端和政党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
重曲折,国内外、党内外存在渗透与反渗透、遏制和反遏制、分裂和反分裂、颠覆和反颠覆斗争,尤其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的国际矛盾异常尖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
答了应对重大事件的主要方法是建设什么样的党。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胡锦涛指出:“纵观
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五个统筹”,其中
统筹国内外关系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世界发展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强调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跨国
互通。

2015年,亚洲博鳌论坛正式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历史和现实证明,应
对国际复杂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目标,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担当。

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启示
(一)创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和困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坚持单一的大
国力量还是和其他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出了科学回答。

积极倡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讲好中国“以和为贵”的故事,有利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有利于讲好中国梦的故事。

2020年,在中国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刻,再申人类命运共
同体,讲抗疫事实,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用鲜活的、震撼的、有价值的故事为世界提供观察中国、认识中国
的新窗口。

(二)丰富了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
新时代如何应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跨国犯罪、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问题需要世
界各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新体现,摆明了中
国不结盟、不称霸的外交立场,以真诚的姿态谋求全球共同发展,力求在公正公平的制度下实
现全球治理的控制力,达成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倡导政治上,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摒弃强权态度,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倡导安全上,尊重各国制度、历史和文化传统,恪守国
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共同安全;倡导经济上,包容并蓄、开放共赢,发展经济伙伴关系,让
发展成果惠及全世界;倡导文化上,交流互鉴、尊重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进步;倡
导生态上,坚持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这一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已多次被写进联合国文件,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坚定了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焕发的新生机。

实践证明,只有
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号召全世界联合起来对抗资本主义的统治,指引未来世界迈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才能把人从自然、社会中解
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而战乱是破坏生
产力的重要因素,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确保安定有序的国
际国内环境,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原则和马
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提倡树立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且为共产主义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3]张立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唐兴辉,王硕.“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J].理论观察,2016(06):37-3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石建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世界贡献[J].人民论坛,2017(28):36-39.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